王子亦:赤血噩夢五百年——天滅中共

王子亦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全球通史》的作者L.S.斯塔夫裡阿諾斯分成兩大部份來論述整個人類歷史,以公元1500年為分界點,1500年之前為一個大歷史時代,1500年之後則是另外一個迥然不同的大歷史時代。

無獨有二,距今2500年之前的古印度大覺者釋迦牟尼佛則講:他在世和不在世的500年之後,是為「末法」時期。如此說來,從公元1500年左右開始,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第四期「末法」時期,是「末法」時期的「末法」時期。

從公元1500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00多年的歷史,如何看待和審視這段特殊的歷史,本文或許能提供一種參考性視角。

第一篇 赤血前夢

一、烏托邦

《烏托邦》的作者是托馬斯.莫爾,1478年2月7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529年任英國大法官,後因拒絕宣誓承認英王是教會的首領而被抓捕和審判,1535年7月7曰,托馬斯.莫爾被處以死刑,死後他的頭被掛在倫敦橋上示眾。

《烏托邦》出版於1516年,全名為《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烏托邦」一詞是托馬斯.莫爾據古希臘語而生造的,是「沒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

《烏托邦》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談到一個不合理的社會,是作者在用影射手法描繪當時的英國社會在「圈地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黑暗現象,既所謂「羊吃人」現象;第二部份描繪「烏托邦」這個理想國,其實是作者關於未來完美社會的全部設想,烏托邦的最大特點是「財產公有」,作者在書中斷言:私有制是萬惡的根源,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根除貪婪、爭訟、掠奪、戰爭及一切社會不安的因素。

由於《烏托邦》中「財產公有」這種思想因素被後來所出現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所完全接收和繼承,因此,《烏托邦》被後世的「共產主義者」視為「共產主義」思想來源演化史上的一部所謂的「偉大」文獻,對其推崇備至。

歷史的荒謬之處在於:托馬斯.莫爾不是生在東方,他看不到幾千年來人類社會道德水準不斷整體下滑的巨大趨勢,他也想不明白當時英國社會所表現出來的諸如貪婪、爭訟、掠奪、戰爭等等一切醜惡黑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乃是人心的敗壞,也就是人類道德觀念的敗壞所造成的,是人類本身內心的問題,而不是外在的財產制度問題。托馬斯.莫爾把一個本來應該向人類內心找原因的問題歸結為一個人類內心之外的財產所有制度問題,這本身就是在迴避,掩蓋和歪曲問題的實質,他所指出的問題解決方向「財產公有」也就必然走上歪路和邪路。

在東方,人們普遍接受「道、德、仁、義、禮」的倫理思維方式認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 「禮」,「禮」是維繫社會道德最低水準的底線。在道德標準體系裡面,根本沒有「利」的任何位置,只是要求人「舍利取義」,因為財利是「身外之物」,不值得為其而妨礙自身最為根本的道德修為。

托馬斯.莫爾對待財產和利益的態度,不是讓人去「捨」,不是讓人從內心放棄對財產和利益的過分貪婪和執著之心,而是讓人採用外在的手段和方式,將財產的擁有形式從「私有」轉變為「公有」,對於人類本身內心的貪財貪利之心根本就沒有去觸及,必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相反,托馬斯.莫爾把「利」導入衡量道德水準的標準體系,是竟然用「利」來衡量人類道德水準的始作俑者。無論是用「利」多「利」少來衡量人類的道德水準,還是用「利」私「利」公來衡量人類的道德水準,都將導致人類正統道德觀念體系的大崩潰,因為這根本不是在教人類放棄對財物和利益的貪婪之心,而是想將人類的注意力強行從「財產私有制」轉移到「財產公有制」,恰恰使人類在無意中對財產和利益變得更加關注和看重,變相的加重加強了人類內心本來就已經很嚴重的貪婪之心。

其實,無論是當時英國社會上的種種醜惡黑暗亂象,還是托馬斯.莫爾本人,乃至《烏托邦》的出現本身,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人類道德整體上不斷下滑,開始進入「末法」時期的「末法」時期後的一種必然結果。這一切,都在昭示著一個長達五百年的赤血噩夢,一個最為血腥殘酷的時代,一段最為無法無天的人類歷史已經正式開始了。

二、千年天國

與托馬斯.莫爾同時代的托馬斯.閔采爾(1490年 – 1525年5月27日),是德國宗教改革的激進派頭領,也是德國農民暴動頭領。1490年閔采爾生於德國哈茨的施托爾堡的一個工人家庭,受過良好教育,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閔采爾15歲時就組織過反對天主教會的秘密團體,支持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他的主張極為激進,認為天主教的贖罪說是「給破房子刷白粉」,應該拆掉破房子,而不用刷白粉。1521年閔采爾發表《布拉格宣言》,鼓吹用暴力實現社會變革,他直接策劃實施了薩克森.圖林根的農民暴動。 1525年5月16日在弗蘭肯豪森戰役中被俘,5月27日被處以死刑。

在思想上,閔采爾繼承了中世紀以來的反封建的神秘主義或異教傳統,鼓吹利用暴力,發動暴動,將窮人從王公貴族和資本家的掠奪和剝削壓迫中「解放」 出來。這一切被閔采爾說成是基督「上帝」在人間的「事業」。閔采爾鼓吹:要恢復原始基督教會的本來面目,廢除一切與它相衝突的制度,在整個基督教世界建立起一個塵世「千年天國」。

在原始基督教時期,出現過一種「錫利亞式」思想,一些基督教社團主張信徒奉獻出他們的財產,在社團內實行財產公有,人人平等,不讓一個人挨餓,不讓一個人受凍。他們相信基督即將復臨,他將為所有的信徒建立起公正、普遍平等和幸福的「千年天國」。

閔采爾盜用了原始基督教的這種思想作為其暴力、暴動活動的公開旗號。後來,「共產主義」進行自我溯源時,通過「暴力」思想因素共鳴作用,順理成章的接通了閔采爾的暴力化「千年天國」,又意外驚喜的發現「千年天國」還可以溯到原始基督教時代,因此,「千年天國」成為「共產主義」進行自我鼓吹時的一個標誌性口號。這一思想口號後來不斷變形,最終演變成了「人間天堂」。這就是「共產主義」用以迷惑和誘騙了無數世人的「人間天堂」口號的根本由來之一。

如果說托馬斯.莫爾給「共產主義」的形成「貢獻」了「公有制」思想因素的話,那麼,則托馬斯.閔采爾給「共產主義」的形成「貢獻」了「利用『暴力』建立『人間天堂』」這一最核心的思想和思路因素。

三、太陽城和塞瓦蘭國

17世紀,意大利的T.康帕內拉和法國的D.維拉斯先後用對「太陽城」和「塞瓦蘭國」的描述,表現對「共有共享」的「美好社會」的構想。其實就是對16世紀的「烏托邦」在17世紀的繼承,延續,翻版和補充。其中所謂的「共有共享」,正是指的「財產公有」,在鼓吹「公有制」這一點上,「太陽城」, 「塞瓦蘭國」和「烏托邦」的狂熱如出一轍。

四、自由法

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掘土派」頭領G.溫斯坦利著作了《自由法》,提出了一種和16世紀托馬斯.閔采爾「利用『暴力』建立『人間天堂』」完全不同的思路:「利用立法形式建立『人間天堂』」。在這其中,他也明確的提出了要「消滅土地私有制」。

在17世紀,由於有意大利的T.康帕內拉,法國的D.維拉斯和英國的G.溫斯坦利繼續為「共產主義」的形成進行思想因素準備上的添磚加瓦,「共產主義」的形成進程沒有停止,「共產主義」在人間的形象特開始逐漸凸現出來了。

五、人民專政

18世紀末,法國發生革命,「無套褲漢」們,相當於英國革命中「平等派」,是18世紀法國革命中的主要激進勢力,其頭領之一F.-N.巴貝夫打著「社會平等」,鼓吹「消滅階級」,鼓吹通過密謀組織武裝奪取政權,實行「人民專政」。

法國革命時期的「無套褲漢」,是後來的「共產主義」所極力吹捧的「流氓無產者」的前身代名詞,F.-N.巴貝夫將「人民」作為對他們的專用稱呼,其所說的「人民專政」,實質乃是「流氓專政」。

「專政」,按照「共產主義」自己的解釋,乃是「由一個統治者或者整個統治群體或階級對被統治者或階級實行絕對權力的政治體制」,和「獨裁」意思相同。因此,F.-N.巴貝夫的「人民專政」,其實也就是「流氓獨裁」的意思。

16世紀初,托馬斯.閔采爾提出要「利用『暴力』建立『人間天堂』」,近三個世紀之後,18世紀末的F.-N.巴貝夫接過了托馬斯.閔采爾的這一 「暴力」接力棒,明確了「共產主義」理想中「人間天堂」的最主要特徵:「流氓獨裁」。於是,在「共產主義」的形成過程中,關於「人間天堂」的來龍去脈之思想因素已經完整的出現在了人類社會之中。

六、空想社會主義

經過三個世紀的積累醞釀之後,「共產主義」的形成條件已經初步具備,於是,在19世紀初,法國的C.-H.de聖西門、F.-M.-C.傅立葉和英國的R.歐文,開始沿著16世紀托馬斯.莫爾開端的歪路大步向前,對「共產主義」的原始模型進行系統化的構建。「共產主義者」將此「共產主義」原始模型稱為「空想社會主義」。

由於不能從道德水準整體下滑這一真正的根源去考察當時的人類社會,因此,他們對當時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及弊端的揭露和批判無論顯得多麼的「廣泛深刻」,無論對其根源和基礎做何種探求和抨擊,所得到的結論都只能是片面和表面的,他們所提出來的諸如「消滅城鄉之間的對立」,「把國家變成單純管理生產的機構」等等醫治之方也就注定只能治標不治本。這就像是人得了心臟病,卻針對病人皮膚上的病症反應,去研究皮膚疾病,開出皮膚病藥方,當然不能有效醫治。從托馬斯.莫爾開始,其立意的基點和關注的方向就完全錯了。

七、西歐工人運動

「共產主義者」宣稱,19世紀上半葉的「西歐工人運動」是「共產主義」在當時能夠形成的現實社會基礎,認為這標誌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所謂的「西歐工人運動」,就是指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絲織工人的兩次暴動,1836~1848年英國的「憲章運動」以及1844年德國西裡西亞紡織工人暴動。「共產主義」的確是在這些工人暴動和示威活動的現實刺激下形成的,「共產主義者」向來都把這幾次暴動和示威擺到很高的歷史位置上。其實,在19世紀的人類社會發生的大事中,這些暴動和示威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遠遠沒有「共產主義者」誇張得那麼大。舉個例子,在《全球通史》中,根本找不到關於所謂「西歐工人運動」的半個字。

「西歐工人運動」對「共產主義」來說,真正的作用是給將用文字編造「共產主義」具體教義的「共產主義份子」提供歷史性觀察標本,這些混跡在工人之中「共產主義」執行機器備選者將作為樣本,其思想,言論和行為特徵和屬性將被仔細觀察和認真研究,以幫助「共產主義份子」們能以編造出最容易灌輸到這些執行機器備選者頭腦中的「共產主義」教義,並預先總結進行言行操控最適合方式的經驗。
所謂灌輸「共產主義」,後人稱之為「洗腦」;所謂「言行控制」,後人稱之為「精神控制」。

第二篇 赤血中夢

八、共產主義者同盟

「共產主義者同盟」於1847年6月在倫敦由所謂的「正義者同盟」改組而成。馬克思,恩格斯是它的主要頭目。該組織的綱領是《共產黨宣言》,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活動目的是要推翻當時的合法政權,建立起由「共產主義者」控制的所謂「無產階級」政權,也就是「共產主義者」自己鼓吹的消滅「舊社會」,建立「新社會」,實行「財產公有制」。該組織以所謂的「民主集中制」為聯絡原則,拉攏各國工人,到處推銷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該組織成員四處煽動利用「1848年歐洲革命」。遭到慘敗後,各國政府嚴厲查禁該組織的社會活動。1852年,馬克思不得不自行解散該組織。

應該說,「共產主義者同盟」是歐洲各國「共產主義者」第一次大規模煽動暴動之前首次跨國大聯絡,大組織,在持續5年之後,徹底失敗。

九、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其實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得裡希.恩格斯為歐洲各國的「共產主義者」勾結起來煽動利用 「1848年歐洲革命」而特地編造的總綱性煽動暴動宣戰書,成文於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倫敦發表。

《共產黨宣言》的最主要邏輯特徵在於它的流氓性。第一,它直截了當的承認「共產黨」乃是一「幽靈」:

「一個幽靈,共產邪惡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其二,對於「共產主義」和「共產黨」自己的罪惡供認不諱:

「有哪一個反對黨不被它的當政的敵人罵為共產黨呢?又有哪一個反對黨不拿『共產主義』這個罪名去回敬更進步的反對黨人和自己的反動敵人呢?」

第三,對於自己的暴動陰謀計劃毫不隱諱,並且無恥之極的蠱惑誘騙人們參與它們的暴動罪行:

「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佈: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顯然,馬克思和其同夥們高估了《共產黨宣言》的煽動力量,它們原本打算煽動利用來奪取歐洲統治大權的「1848年歐洲革命」最後歸於慘敗,它們在《共產黨宣言》提出的暴動目標「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最後也不得不不了了之。只有《共產黨宣言》本身,由於文字表達上直接呈現出來的赤裸裸流氓邏輯,因而成為「共產主義」用以繼續恐嚇人類社會的文字暴力工具。

「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出現和《共產黨宣言》的出籠,標誌著各種「共產主義」思想因素經過近三個半世紀的隱形醞釀匯聚和在人類正統社會中的反覆左衝右突,「共產黨組織」和「共產主義」在歷史上終於正式形成,開始了其為禍人類社會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整部罪惡歷史。

十、1848年歐洲革命

「1848年革命」發生於歐洲,是平民與貴族間的抗爭,主要是歐洲平民與自由主義學者對抗君權獨裁的武裝革命。首先發起地點為意大利的西西里島。而波及的國家幾乎涵蓋全歐洲,僅俄國、西班牙及北歐少數國家未受影響。一般說來,此次革命雖造成各國君主與貴族體制動盪,但是所有革命行動均以失敗收場。但是這次革命卻間接導致德國及意大利統一運動。

「共產主義者」在這場「革命」發生之前和當中,曾經想對這一「革命」加以煽動利用,例如成立「共產主義者同盟」,發表《共產黨宣言》,不過,「共產主義者」既沒有成為任何一地「革命」中的「領導」,也沒有在任何一地成功煽動「無產者」站出來追隨它們。因此,隨著「1848年歐洲革命」自行歸於失敗,「共產主義者」的暴力煽動活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煙消雲散了。

雖然「1848年歐洲革命」跟「共產主義」沒有多大的關係,而且最後也歸於失敗,但是,「共產主義者」們依然對其津津樂道,將其視為「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對於「共產主義者」先祖們在「1848年歐洲革命」中的跟班歷史角色,「共產主義者」們卻大多不願多提。

十一、第一國際

「第一國際」即「國際工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於1864年英法德意四國「工人代表」在倫敦開會成立,馬克思「代表」德國工人參加該組織的工作,並逐漸用馬克思自己編造的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為該組織的所謂「指導思想」。由於會名太長,有時人們取它的第一個單詞「International」,簡稱為「國際」,歷史上即稱為「第一國際」。

「第一國際」是繼「共產主義者同盟」之後,時隔17年之後成立的歷史上第二個「共產主義」國際化組織,它的出現標誌著「共產主義」勢力在經過「1848年歐洲革命」附帶性大失敗之後的元氣復原。

1871年,「第一國際」法國支部煽動催生了「巴黎公社」,不過,隨著「巴黎公社」的很快失敗,「第一國際」也日漸衰弱,1876年正式宣佈解散,存在時間為12年。

十二、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6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權。馬克思認為它是對其「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有力證明,「共產主義者」們認為它是「社會主義」的早期實驗。事實上,「巴黎公社」的暴動成員集合本來就是一個大雜燴,有「共產主義者」,也有「無政府主義者」,甚至也有「雅各賓派」,只是對「巴黎公社」的催生其著主要作用是「共產主義者」而已,具體的來說,就是「第一國際」的法國支部。

「巴黎公社」出現的歷史背景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除了「共產主義者」的煽動之外,暴動產生的另外兩個根本原因是:一方面是戰爭的慘敗,另一方面,是由於法國「工人階級」持續增長的不滿情緒,上可追溯到1830年代,發生在里昂和巴黎的第一次工人暴動。

在「巴黎公社」存在期間,暴力被廣泛的煽動和氾濫,例如,「巴黎公社」曾經於1871年4月5日頒布過一個「人質法令」,按照該法令,任何凡爾賽軍的支持者都將成為「巴黎人民的人質」,第5條更進一步指出,任何被凡爾賽軍處決的戰俘或「巴黎公社」正規的「游擊隊員」,都將導致三倍的人質被處決。在 「流血周」及隨後對凡爾賽軍戰俘的大處決中,包括Mgr Darboy在內的 6名人質於5月24日在火箭監獄被一個班的士兵槍決。有超過50名人質於5月24日至5月26日之間被殺害。有些是被「巴黎公社」頭目直接下令殺死的,另一些則被死於街頭流氓暴徒之手。在受害者中有巴黎大主教Georges Darboy。

1871年5月23日,法國政府軍通過普魯士軍隊的防線攻陷蒙馬特爾高地。當天晚上面臨失敗的「巴黎公社」政權下令縱火燒燬巴黎。在當天和次日被燒燬的建築包括波旁王朝和第二帝國的王宮杜伊勒裡宮和與其相連的盧浮宮(部份被毀)、法國參議院、內政部、財政部、司法部、王宮(Le Palais Royal)、巴黎市政廳、聖馬丁門歌劇院,同時開始槍殺人質。

5月24日,已完全焚燬的巴黎市政廳被攻下,「巴黎公社」的主要暴徒德勒克呂茲陣亡,瓦爾蘭被捕。5月27日,5000法國政府軍圍攻退守在巴黎東北的拉雪茲神甫公墓的最後200名「巴黎公社」暴徒,最後這些暴徒在墓地的一堵牆邊全部被擊斃。5月28日,「巴黎公社」潰敗。

「巴黎公社」是歐洲「共產主義者」們在「1848年歐洲革命」中遭遇尷尬失敗之後,再次煽動組織的一次大規模暴動大賭博。「共產主義者」們在這一過程中掌握了相當大的「主導權」,「共產主義者」的國際總頭目馬克思直接涉身其中。不過,據說當初馬克思是反對煽動催生「巴黎公社」的,認為需要面對的敵人太強大,不太可能奪權得逞。但是,當「第一國際」法國支部正式篡奪巴黎政權之後,馬克思又轉變態度,開始全力支持「巴黎公社」,在巴黎之外對「巴黎公社」之內的「共產主義者」進行遙控。「巴黎公社」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內徹底失敗,馬克思在傷感之餘,只能將「巴黎公社」看成是「共產主義」的第一塊試驗地,「化悲痛為力量」,寫出了《法蘭西內戰》一書,算是對在「巴黎公社」期間利用「共產主義」理論進行掌控政權試驗的教義總結。

十三、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為「共產黨」暴力奪取政權而編造的一套理論教義。

「馬克思主義」崇拜「唯物主義」,分為三個層面,既哲學層面,政治經濟層面和科學層面,主要來源分別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

主要文獻資料有《共產黨宣言》,《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和《自然辯證法》等。

「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在世的時期,經歷過兩次實施慘敗,既「1848年歐洲革命」和「巴黎公社」。

十四、第二國際

「第二國際」即「社會主義國際」「社會黨國際」,1889年在巴黎開第一次大會,通過《勞工法案》及《五一節案》,決定以「同盟罷工」為「工人鬥爭」的武器。此時,馬克思已死,「共產主義者」們以資本家出身的恩格斯作為國際魁首。

從其成立之日起,「第二國際」的「共產主義」暴力色彩就並不太濃重,而且組織也很鬆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的「國家社會主義派」違背了「非戰」的決議,幫助各國政府去從事國際戰爭,於是「第二國際」幾同無形消失。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終了,各國「社會黨」會議通過《擁護國際聯盟案》,並籌備恢復「第二國際」。1920年在日內瓦召開大會,「第二國際」才恢復起來。

在此之前,「第二國際」並未正式宣佈解散,只是停止活動,但列寧在得知關於1914年8月4日德國「社民黨」議員在德國國會投票通過軍事預算案的消息後,宣佈:「第二國際已死,第三國際萬歲!」

「第二國際」其實是一個溫和的「共產主義」聯盟組織,它的出現表明在馬克思那一代,「共產主義」經過兩次慘敗之後,煽動暴力暴動的膽氣已呈後續不及狀態。

十五、列寧主義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蘇聯創建者、「列寧主義」的提出者。

「列寧主義」被稱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同「馬克思主義」的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特徵就是其「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如何取得政權」和「無產階級政權如何治理國家」兩個問題上出現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應當致力於合法鬥爭,在取得政權之後可以保留民主制度。而列寧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尋求合法鬥爭的努力必然使其修正主義化,「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只能通過「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權之後,不應當保留「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應實施「無產階級專政」,在 「無產階級」獲得政權之後,即使一國的「資產階級」已經不存在,仍然有必要採取專政的方式保衛「無產階級政權」。

也就是說,「列寧主義」的本質核心是「拒絕溫和,暴力到底;拒絕合法,非法到底」。

另一方面,「列寧主義」的出現也標誌著「共產主義」由全面暴動奪權戰略轉變為重點暴動奪權戰略。

十六、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稱「布爾甚維克革命」,「俄國共產革命」等)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 11月7日(儒略歷10月25日),經列寧和托洛茨基控制的「布爾甚維克」策劃的武裝暴動,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控制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顛覆了俄羅斯克倫斯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導致1918-1920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聯的成立。

11月7日下午,2萬名「赤衛隊員」和士兵包圍了臨時政府——冬宮。晚上在阿芙樂爾巡洋艦上暴動得逞的士兵開始炮轟冬宮。「赤衛隊員」和士兵經過拚殺於次日凌晨2點攻陷冬宮。

「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後遇害。

「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工人階級」奪權理論的一次實驗。俄羅斯「十月革命」使得「馬克思主義」在許多國家得到傳播。「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直接導致了蘇聯與西方自由社會國家的對抗,直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

「十月革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列寧最充分的利用了人類社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最混亂局面,把「共產主義」裝扮成為「和平主義」所意外得到的一筆歷史僥倖橫財。在「十月革命」中,德國對列寧進行了大量扶持,這讓後來的納粹德國希特勒耿耿於懷,這也是導致希特勒1941年發起對蘇戰爭的重要原因,希特勒想利用「閃電戰術」滅亡「共產主義」蘇聯。

十七、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指1919年5月4日發生於中國北京的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和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街頭運動,起因為巴黎和會中,西方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

在「五四運動」中,中國某些知識份子在那時期的歐洲思想的影響下,提出「全盤西化」的口號,將自己國家的古代道德文明文化傳統摒棄,定為封建愚昧落後迷信,轉而對西方文明的崇拜,對中華古代文化造成了深層的傷害,令中國古代文化步向衰落。

當時的「五四運動」亦掀起了西學潮,儒家價值觀發生重大變化。當時的社會風氣可從聞一多的《死水》和曹禺的《日出》中窺探一二。此情形直至蔣中正完成初步統一後推行新生活運動後亦未有太大改觀。

「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的白話文令中國古代文學失去精粹及美感,變得流於表面。同時白話文亦比文言文擁腫俗套,失去了文言文簡意到的意義。新詩的格律、詞彙、形式、對偶、美感亦比唐詩宋詞為之失色。在歐洲中心主義的影響下,更有人提出了「漢字拉丁化」的口號,某程度反映了當時知識份子的崇洋棄本的思想。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份顯示出當時「布爾甚維克」式的「暴力革命」 路線對中國政壇的影響,以後的歷史發展便沒有了和平演變的路線,只有革命和更革命的分別了。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中華民族遭遇的外族羞辱,讓很多中國人失去了理智,在「五四運動」中全面發洩,從而讓「共產主義」幽靈乘虛而入,開始附著到中華民族的肌體上,最終變成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連骨毒瘤。

十八、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是俄共(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通過,1921年3月21日頒布實施的一項政策法令。旨在以實物稅的形式代替先前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餘糧收集政策,此項政策亦在工業領域進行了延伸。

1918年,正值俄國的「布爾甚維克者」們正在同白俄進行激烈的政權爭奪,由於戰時資源的極度匱乏和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對紅色政權的封鎖,列寧頒布實施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對農民配額外的糧食進行強制徵收。鑒於國內革命戰爭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得的成功經驗,蘇俄在戰爭結束後決定這沿用這一制度,此舉嚴重挫傷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甚至引發了一些地方的暴動。由此蘇俄引入了更靈活的「新經濟政策」來代替戰時「共產主義」。包括:

1. 廢除餘糧收集政策,實施實物稅。
2. 停止配給制度,允許商品買賣。
3. 放鬆了貿易限制,鼓勵外資企業投資,將資金與技術引進俄國。
4. 停止以沒收的方式進行資本主義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讓的方式,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個體私營經濟的存在。

在餘糧收集政策取消後,農民的不再擔心餘糧被無償徵集,加之半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並超過了革命前水平。當農業迅速發展之時,國有重工業由於政策缺失仍然進展緩慢。為了提高行業收入,工廠開始提高工業產品的銷售價格,由此造成的製造業產品的成本提高使農民不得不生產更多的農業產品來購買消費產品。進而農業產品大幅下降而工業產品價格急劇上漲,這就是為眾人所知的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但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蘇俄的工業化。

「新經濟政策」成功地恢復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國內革命戰爭給社會經濟帶來的破壞。至1928年,俄國的工農業產品產量成功地恢復到了一戰前水平(1913年)。

1924年列寧死後,布哈林成為了「新經濟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但1928年該政策被斯大林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積累資本進行國家工業化並達到西方強國家的水平。他全面引進了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以「農村集體化」全面代替了「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通常被認為是一過渡性政策,並且不為「布爾甚維克政黨」中的激進份子所熱衷。他們視之為與「資本主義」的妥協甚至是對「共產主義」 信條的一種背叛,並且對經濟起著長期的負面效應,使一些以倒賣糧食的中間商人為代表「階級敵人」獲利。他們想用一種完全計劃的經濟模式來代替。列寧曾經就 「新經濟政策」說過:「我們退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前進兩步。」這也印證了斯大林的五年計劃是對列寧遺願的完成。

十九、烏克蘭大饑荒

烏克蘭大饑荒,是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的大饑荒。雖然同一時期在蘇聯各地都發生了饑荒,但「烏克蘭大饑荒」一詞通常用來特指在烏克蘭民族聚居區內發生的饑荒。

烏克蘭大饑荒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的背景下出現的災難,造成饑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為因素。在烏克蘭,這次饑荒有時被認為是故意製造的、針對烏克蘭民族的種族滅絕行動。

在推行農業集體化期間,大量蘇共黨員被派往農村,動員農戶加入集體農莊,他們在烏克蘭遇到了消極的和積極的抵抗,最終導致對烏克蘭「富農」階層的集體逮捕和流放。大量擅長耕作、賦予農業經驗的烏克蘭農戶被劃為「富農」,全家流放至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導致烏克蘭本土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率下降。免於被流放的農戶,因為擔心被劃成富農,因此不願耕作,其直接結果就是1932年烏克蘭糧食產量暴跌。當年預期在全蘇聯可以收穫9070萬噸糧食,但是實際上只收穫了5500萬到6000萬噸。蘇聯政府徵得的糧食數量也從預期的2650萬噸下跌至1850萬噸。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1932年8月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頒布了一項新法令,規定「盜竊集體農莊財物」可以判處死刑。這一法令從根本上禁止農民將任何農產品據為己有。至1933年1月,有7.9萬名農民根據該項罪名被逮捕,其中4880人被判處死刑。

在禁止農民佔有收穫的糧食後,1932年12月6日,蘇共政治局頒布了另外一項秘密命令,將全烏克蘭的所有生產資料(農具、牲畜、種子)收歸公有,禁止將任何糧食和製成品運入烏克蘭農村,並在全烏克蘭禁止商品和農產品的異地買賣。此外還向烏克蘭農村派出了搜糧隊,沒收農民的餘糧、口糧和種子糧。

這幾項懲罰性措施實施數月後,到1933年春天,在全烏克蘭範圍內出現了極其嚴重的饑荒現象。蘇共和烏克蘭政治局發出了一些補救性的命令,包括向饑荒地區運去32萬噸糧食,但同時自烏克蘭向外運出糧食的行動仍未停止。當年春天在俄羅斯西部和烏克蘭大部份地區出現的乾旱加重了饑荒的程度。與此同時,蘇聯政府禁止災民向外流動,烏克蘭以及頓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斷,到這些地區的旅行被禁止。任何未經許可便試圖離開烏克蘭的饑民都作為「階級敵人」被逮捕。

1933年冬和1934年春,烏克蘭氣候條件轉好,1934年農業收穫量有所提高,烏克蘭饑荒狀況逐漸消失。

由於缺乏官方統計數字,死於烏克蘭大饑荒的人數隻能進行估算,具體人數在250萬到480萬之間。除了飢餓外,缺乏營養、抵抗力下降後導致的疾病感染(主要是斑疹傷寒和傷寒)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城市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人口中,81.3%是烏克蘭人,4.5%是俄羅斯人,1.4%為猶太人,1.1%為波蘭人。還有為數不少的白俄羅斯人、匈牙利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死於烏克蘭大饑荒。

除了饑荒外,1932年到1933年,蘇聯還對抱有民族主義觀點的烏克蘭知識份子、作家等民族文化精英進行了清洗。

烏克蘭獨立後,許多烏克蘭政治家和學者認為1932年-1933年大饑荒是蘇聯對烏克蘭的種族清洗和種族滅絕。

2003年10月,烏克蘭大饑荒紀念委員會在意大利維亞琴察舉行會議並簽署聲明,要求意大利政府和歐洲議會承認烏克蘭大饑荒是針對烏克蘭民族的有計劃的種族滅絕。

烏克蘭國會和許多國家的烏克蘭人社團對普利策獎委員會發出呼籲,要求其撤消1932年頒發給《紐約時報》駐蘇聯記者沃特.杜蘭蒂的獎項。沃特.杜蘭蒂因對蘇聯五年計劃的系列報導而獲得了該獎,但是他在明知烏克蘭發生大饑荒的情況下仍對全世界隱瞞了這一慘劇的真相,並且在報導中宣稱「烏克蘭根本未發生饑荒,而且也不可能發生」。

2002年初,烏克蘭政府解密了1000多份有關饑荒的秘密文件。烏克蘭總統庫奇馬也簽署法令,將11月22日定為「饑荒紀念日」。

2006年11月25日,烏克蘭各城市下半旗,並在國旗上纏上黑絲帶,向大饑荒的死難者致哀。烏克蘭總統尤先科和議會議長莫羅茲主持了大饑荒紀念館的奠基儀式,並在市中心廣場舉行燭光哀悼活動。全烏克蘭的電視台和電台停止播放娛樂節目。

二十、大清洗

「大清洗」(英語:Great Purge)是指在1930年代,蘇聯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它包括對蘇聯共產黨內部的清洗以及對無辜人員的迫害,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關押和死刑。

在蘇聯「鎮壓」這個詞被官方用來表示對被認為是「反革命分子」或者「人民公敵」的人的迫害。「大清洗」的目的之一是將反對分子清除出共產黨,一般認為其最終目的在於鞏固斯大林的權威。與此同時在社會上進行了一系列針對被認為是或者被指責為是出於落後或者秘密政治目的反對蘇聯國家以及共產黨政策的人群的迫害運動。

官方將一系列清洗解釋為消滅潛在的破壞分子和間諜,其背景是當時蘇聯預期的與德國之間的戰爭。公眾目光主要集中在對共產黨領導階層本身、政府官員和蘇聯紅軍領導人的清洗。大多數這些人是黨員。

但是這場運動也涉及到社會中的其他許多人:知識份子、農民(尤其是所謂的「富農」)和專業人員。一系列蘇聯秘密警察和國外情報機構(NKVD)的行動涉及到多個被指責為「第五縱隊」的少數民族。

據赫魯曉夫在他的1956年秘密報告《個性崇拜和其後果》以及許多後來的研究證明許多這些指責,包括在莫斯科公審中提供的證據,都是被迫供認的,或者是對俄羅斯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刑法第58條(反革命罪行)的過分擴展的理解的基礎上得出的。這些審判不是按照當時蘇聯法律的規則進行的,當時的合法法庭在這些審判中全部被秘密警察三人審判團代替。

上百萬人死於大清洗,上十萬被槍斃,上百萬人被迫遷居。許多人被關押、拷打或者送入勞改營和古拉格。由於飢餓、疾病、惡劣的環境條件和沉重的勞工許多人死在勞改營中。大清洗是在根里克.雅戈達(Genrikh Yagoda)任秘密警察長官時開始的,但是其頂峰則在1936年9月到1938年8月之間,當時的秘密警察首腦是尼古拉.耶卓夫(Nikolai Yezhov),這段時間有時也被稱為「耶卓夫時期」(Yezhovshchina)。但是整個「大清洗」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共產黨政治局領導的,有些命令甚至直接由政治局發佈的。

比如1937年政治局發佈命令對被告人施加「身體壓力」,這個命令在實踐中被翻譯為拷打和非法謀殺。「大清洗」結束時耶卓夫被解除職務、以間諜罪(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和背叛罪被告、受審、被判和被槍決。

一開始「清洗」這個名詞在蘇聯政治用語中意為黨內的清洗,比如1933年約40萬人被開除黨籍。但是從1936年直到1953年這個名詞的意義變化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裏開除黨籍幾乎立刻意味著被捕、被關押,甚至被處決。

「大清洗」的背景是斯大林和政治局希望消滅任何反對政府的專制統治的源泉。他們希望保障黨員會按照「民主專制」無疑地執行以斯大林為中心的中央的命令,他們不希望蘇聯共產邪黨是一個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那樣的多元的革命黨派。實際上在1920年代裡蘇聯共產黨已經失去了它的多元性。另一個官方的理由是在消滅任何戰爭時期可能會出現的「第五縱隊」,但是不中立研究無法證明當時的確有這個危險。第五縱隊的理論是莫洛托夫提出的。他本人是斯大林權力中心中的人物之一,而且親手簽署了多個槍決命令。此外共產黨還想藉此消滅「危害社會的分子」、富農、過去的反對黨成員(比如社會革命黨的黨員)以及過去的沙皇軍官。

「十月革命」後蘇聯共產黨就始終使用一系列手段來鎮壓它認為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比如施行恐怖,或者施加社會監視,有時這些鎮壓比較不明顯,有時則會達到一個頂峰,比如在紅色恐怖期間,或者對反對集體化的富農進行的鎮壓等等。「大清洗」與這些鎮壓不同的地方在於共產黨首次對其自己內部進行大規模的鎮壓。但是實際上總的來說共產黨員和官員占被害者總數的小部份。黨內清洗與對整個社會的清洗是同時進行的。總的來說整個「大清洗」過程可以分以下三個階段:

. 第一次莫斯科公審(1936年)
. 引入秘密警察三人審判團來加速「革命正義」(1937年)
. 引入刑法第58條第14款(反革命破壞)(1937年)

1934年12月1日,列寧格勒州委書記謝爾蓋.基洛夫遇刺身亡。斯大林對此大做文章,從1936年到1938年在莫斯科進行了對部份原共產黨高級領導人的三次公審。被告人被控與西方列強陰謀刺殺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領導人、解體蘇聯以及設立資本主義社會。

. 第一次公審是1936年8月針對所謂的「托洛茨基-季諾維耶夫恐怖中心」的16名被告人的審判,其中格裡格利.季諾維耶夫和列夫.加米涅夫是重要的前黨領導。所有16人被判有罪和處死。
. 第二次公審是1937年1月,被告17人中包括卡爾.拉狄克等。13人被槍斃,其餘被關入勞改營,這些人很快死於營中。
. 第三次公審是1938年3月針對所謂的「托洛茨基和右派集團」,其中包括原共產國際主席尼古拉.布哈林、原總理阿列克塞.李剋夫、克里斯蒂安.見賴可夫斯基和原秘密警察首領雅戈達本人。所有重要被告人被處死。
. 此外於1937年6月還在一個軍事法庭上對一批蘇聯紅軍將軍進行了一次秘密審判,被告人中包括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

一些出席公審的西方觀察員說公審是公正的,被告的罪責被證實。他們的這個判斷基於被告人在法庭上,在顯然沒有受到任何拷打或藥物影響的狀態下,所做的供認。

比如一位英國律師寫道:「這些虛心的社會主義者又一次被懷疑和憤怒圍困」,但是「在戰場的煙霧滾過之後我們又一次堅定地認識到控告是正確的、承認是正確的,判決是公正的。」

今天我們知道被告人的認罪是在對他們施加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後才獲得的。通過前秘密警察軍官亞歷山大.奧爾洛夫和其他人的敘述我們知道獲得認罪的手段:反覆毆打、拷打、讓被告人連續數日站立、不准睡覺、威脅關押和殺害被告人的家庭成員。比如加米涅夫的青年兒子被捕並被控恐怖主義。使用這樣的手段數月後被告人陷入絕望和精力耗竭。

季諾維耶夫和加米涅夫提出「認罪」的條件是政治局保證他們和他們的親人不被殺。但是他們並沒有獲得政治局的保證,相反地他們與斯大林、伏羅希洛夫和耶卓夫單獨會晤。會上斯大林給予他們這個保證。但是事後斯大林不但沒有繞被告人的命,而且大多數他們的親人被關押和槍斃。布哈林也同意以家屬不受害為 「認罪」條件,這個條件部份被實現。他的妻子被關入勞改營,但是倖存。

1937年5月在美國托洛斯基的支持者成立了一個「考察在莫斯科公審中針對托洛斯基的控告的委員會」,一般被稱為杜威委員會,來考察公審中被「證實的事實」。這個委員會的主席是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雖然這個委員會明顯地要證明托洛斯基的無罪,但是它還是揭露了莫斯科公審中所「證實」的一些事件不可能是真的。

比如一位被告承認說他於1935年12月飛往奧斯陸從托洛斯基「獲得進行恐怖活動的命令」。但是杜威委員會證明沒有這次飛行。另一位被告承認說他於1934年12月參加了一場謀殺,但是此時他已經被關押了一年了。

杜威委員會在其422頁厚的書《無罪》中發表了它的研究結果。它的結論是所有莫斯科公審中被判的人全部無罪。它總結說:「與外來跡象無關,委員會發現:

. 莫斯科公審在其施行中就是為了要使得使得任何無知人相信它確證了事實。
. 雖然一般認罪是最有力的證據,但是當事人承認了如此不可能的罪行,以至於委員會確信不論這些認罪是如何獲得的,它們不是事實。」
. 托洛斯基從未指導任何在莫斯科公審中被告的人與外國勢力一起反對蘇聯,以及托洛斯基從未要求、計劃或試圖在蘇聯設立資本主義。

委員會總結說:「我們因此認為莫斯科公審是在做戲。」

當時一些相信莫斯科公審是公正的人引用莫洛托夫的說法來解釋為什麼有些認罪包含不可能的事實。比如這些打算挖蘇聯及其政府的牆腳的人承認可懷疑的事件來讓人懷疑他們的審判的正確性。但是莫洛托夫本人就是政治局成員,他自己簽署了死刑證,因此他的解釋本身就很可疑。

據說紅軍內的「清洗」是由通過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貝內甚(Edvard Beneš)傳遞的納粹假造的文件(據說是納粹間諜頭目萊因哈德.特里斯坦.尤根.海德裡希偽造的)引起的。據說這些偽造的文件包括紅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與德國最高指揮部成員的通信。

但是這個傳說不可信,因為按照傳說這些文件被偽造時圖哈切夫斯基集團中八個人中的兩個已經被捕,而當這些文件按照這個傳說到達斯大林手中時整個審判已經開始。但是審判中所列出的證據確實是偽造的供認。紅軍中五位元帥中的三位、15位將軍中的13位、九位海軍上將中的八位、57位軍長中的50位、 186位師長中的154位、全部16位陸軍政治委員、28位軍政治委員中的25位在清洗中被處決。

一些觀察家認為這次清洗使得整個軍隊的組織被打散,軍中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官,使得整個國家容易被入侵。有可能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因為瞭解到紅軍內部的虛弱而發動了侵蘇的巴巴羅薩作戰。

最後幾乎所有在1917年俄羅斯大革命和在列寧政府中起過重要角色的蘇聯共產黨領導人都被消滅。在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中的六位政治局成員中只有斯大林本人倖存,另外五位中四人被處死,列夫.托洛茨基被開除黨籍後流亡墨西哥,於1940年被蘇聯間諜謀殺。從「十月革命」到1924年列寧逝世期間被選入政治局的七人中四人被處死,米哈伊爾.湯姆斯基自殺,兩人(莫洛托夫和加里寧)倖存。從1934年參加第17屆共產黨代表大會的1966名代表中1108人被捕,幾乎所有這些人死於獄中。

當時對前黨領導人的審判和處死只不過是「大清洗」的一小部份:

雖然富農「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但是1937年7月30日秘密警察發佈了第00447號針對「原富農」、「富農幫兇」和其它反蘇聯分子的命令。這個命令後來成為一系列其它秘密警察針對其它人群的命令的原型。

從1937年到1940年出於對戰爭時期所謂的「最可能的敵人」以及周圍的想要瓦解蘇聯國家的「敵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五縱隊」的恐懼秘密警察發動了一系列針對個別少數民族人的大規模行動。最早的是針對波蘭人的行動。許多這些行動是按照一個數量來完成的,上級軍官按照一定的統計數據下令當地的秘密警察關押和處決一定數量的「反革命分子」。

1938年夏斯大林和他的周圍認識到「大清洗」過頭了。耶卓夫被解除秘密警察首領職務(一開始依然是水上運輸委員長),後來自己被清洗。斯大林的同鄉和新任者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繼任秘密警察首腦。1938年11月17日蘇聯行政委員會和蘇聯共產邪黨中央委員會共同發表了《關於關押、檢舉審問和考問的法令》,此後貝利亞領導的秘密警察發佈的命令取消了大多數秘密警察大規模活動,放棄了死刑的應用。這是這場「大清洗」的結束。

雖然如此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在蘇聯依然發生大規模關押和流放的事件。

雖然對前蘇聯領導人的審判基本上是公開的,但是上十萬其它關押和死刑不是公開的。只有在後來少數被關押在古拉格的倖存者逃到西方後人們才漸漸認識到這些事實。但是西方記者不但沒有能夠報導這場「大清洗」,而且在許多西方國家中,尤其在法國,有人甚至企圖置這些當事人的敘述於不可信。比如讓-保羅. 薩特認為應該忽視這些集中營的事實來使得法國無產階級不被灰心。但是一系列合法的研究還是證明這些當事人所報導的事件是真實的。

1968年前共產黨員、英國間諜和英國外交部信息研究局(其作用是反共宣傳)的撰稿人羅伯特.康凱斯特發表了他的書《大恐怖》。康凱斯特認為許多西方觀察家沒有能夠洞察整個公審中的作弊。他還闡明雖然當時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尊隨蘇聯共產黨的方針,但是一些國家的共產黨組織,尤其是左翼的組織,在這場運動中是最持批評性觀點的。

雖然西方對公審主要持悲觀態度,雖然偶爾有對古拉格的報導,但是大多數西方知識份子依然持親蘇態度。直到1956年斯大林的罪行已經在蘇聯共產黨內部公開後一些這些人只是退出了共產黨,但依然堅持共產主義。隨著冷戰和麥卡錫主義的開始在西方共產黨人被迫害,一些人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脫離共產黨。而且斯大林死後整個大清洗的現實和它的規模開始漸漸暴露。美國共產黨的機關報紙全幅刊登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1973年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發表了《古拉格群島》。1980年代戈爾巴喬夫公開批判斯大林的罪行。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文獻得以被西方和俄羅斯學者研究。最後在始終比較親蘇的法國發表了《共產主義黑皮書》,將共產主義與納粹主義相比。雖然如此至今為止一直有人試圖減少「大清洗」所帶來的浩劫。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上台後開始揭露「大清洗」的真相。1956年2月在第20次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上他做了一個秘密報告(一個月後這個報告被發表)。赫魯曉夫稱大清洗是斯大林「濫用權力」,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在同一報告中赫魯曉夫承認許多受害者是無辜的,他們的認罪基於受拷打後獲得的假認罪。赫魯曉夫當時揭露這個事實可能出於政治需要,當時他正與蘇聯高級領導人中的競爭者奪權,而這些所謂的反黨集團是參與了「大清洗」的人,因此揭露「大清洗」打擊了這些人,幫助赫魯曉夫當上部長會議主席。

早在1954年開始一些被害者已經被平反。被判有罪的紅軍將軍於1957年被平反。在1950年代其他許多低級的被害者和一些前政治局成員被平反。但是在莫斯科公審中被判的布哈林等人直到1988年才被平反。

1991年發表的《平反:30至50年代的政治案》中包含了大量新的原始檔案:審問記錄、被害者的書信、照片。這些文件仔細地顯示了這些做秀公審是如何產生的。

在準備蘇共第20次黨代會時一個特殊委員會下令內政部進行統計的數目表明,按照秘密警察檔案僅在1937年至1938年一年中斯大林本人就簽署了 681,692人的處決。被害人的總數至今為止不明,按照不同的統計、以及按照對時間範圍的定義的不同和是否包括在古拉格中或在強迫遷徙中死亡的人的定義的不同這些統計數據非常不一致。有人認為在此後數十年中約170萬人被關押,近70萬人被處死。但對這個數據繼續有爭議。克格勃的老記錄現在逐漸被新的俄羅斯政府發表。

一個重要的俄羅斯人權組織發表的蘇聯政治迫害受害者的名單中包含1,345,796個名字。

斯大林死後蘇聯至少設立過兩個調查委員會來調查莫斯科公審。第一個是有莫洛托夫等人組成的,其工作時間是1956年至1957年。由於這個委員會的成員本身就是涉及到「大清洗」的人,因此它不可能公正。這個委員會的結論是針對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的控告是錯誤的,雖然它承認莫斯科公審中的「證據」是通過謊言、誣蔑和「人身影響措施」獲得的,但是它沒有平反莫斯科公審中的受害人。雖然對布哈林等人的控告明顯錯誤,但是由於「他們多年來是蘇聯建設社會邪惡主義期間的反蘇維埃首領」,因此他們不能被平反。

第二個委員會是由尼古拉.施萬尼克(Nikolay Shvernik)領導的,其工作期是從1961年到年,其結果綜合在兩份很厚的報告中。這兩份報告細膩地記錄了在針對布哈林等人的公審中的作弊。它結論主要基於對前秘密警察成員和受害者的詢問和其它許多文件。委員會要求平反除拉狄克和雅戈達外所有在莫斯科公審中被害的人。拉狄克的案件需要繼續仔細審理,而雅戈達本人是一個在公審中假造證據的罪犯。委員會總結道:

.「斯大林對共產黨、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人民和全世界革命運動犯下了巨大罪行……莫洛托夫等人與斯大林一起對濫用法律和上千完全無辜的人的死負有責任……」

但此後不久赫魯曉夫就下台了,「解凍」時期結束,三次公審的大多數受害者一直要到戈爾巴喬夫時期才被完全平反。

二十一、斯大林主義

「斯大林主義」的主要內容有「農業集體化」,「計劃經濟」,「大清洗」,「反法西斯戰爭」和「個人崇拜」。

關於「農業集體化」,實質是將俄國農民統統變成現代農奴,而且是典型的「共產主義」農奴。很多人對蘇聯利用「計劃經濟」形式迅速完成工業化感到驚嘆不已,其實,這絲毫不值得任何驚訝:蘇聯的所謂迅速工業化,其基礎乃是:搶劫全部資本家和地主富農的財產,利用工業和農業的「剪刀差」對全體農民進行壓搾,製造「共產主義」謊言誘騙工人無償勞動,壓低民眾的生活水準,維持高水準的投資比例。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按照這一套制度執行,根本不用打「共產主義」 的旗號,也不需要有「共產黨」組織,也一樣能迅速工業化。舉個例子,希特勒上台之後,通過沒收猶太人的財產,發展軍事工業,曾經使德國經濟在兩年之間增長了100%,比斯大林的工業化還厲害。蘇聯工業化其實只是被「共產主義者」利用來為斯大林歌功頌德的一個歷史事件化工具,其實質卻是一個虛構的「共產主義」神話。

至於「個人崇拜」,這是斯大林在「共產主義」陣營中首創的,延安整風後毛澤東效仿斯大林在中共內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崇拜;這種個人崇拜也被金日成、金正日、卡斯特羅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所倣傚。

二十二、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1919年3月在列寧策劃下成立,總部設於莫斯科。1922年7月,中共二大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第三國際」成了中共的實際操縱者,中共也從「第三國際」獲取援助。

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為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並考慮各國鬥爭情況的複雜,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面臨的問題,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佈了這個決定。同年6月10日,鑒於「共產國際」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反對協約國而創,而美國此時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1925年與1926年中國國民黨兩次向「共產國際」申請加入,但都被拒絕。

「第三國際」的興衰,表明「共產主義」的重心已經從全球國際層面滲透到民族國家內部層面。

二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期:1937年7月7日或1939年9月1日 – 1945年9月2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戰爭是蘇德戰爭和中日戰爭,而蘇德戰爭的根本起因是希特勒強烈的反「共產主義」主張,1933年,納粹黨通過製造國會縱火案嫁禍給德國共產黨,由此在德國境內取締共產黨。1936年11月25日,德國和日本簽定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意大利加入該協定,該協定是在反共產主義基礎上企圖建立一個政治軍事同盟,德國的矛頭主要指向「共產主義」的蘇聯。

而中日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有研究表明是中共故意挑起,以便在日本和中國當時的中華民國政權進行大規模戰爭期間能進行三國相爭,極力擴張中共自己的勢力。

蘇德戰爭最後以德國的戰敗結束,蘇聯比戰前更加強大,東歐成為它的勢力範圍。而中日戰爭中,中共的勢力由五萬擴張20倍,達到100萬人,已經能夠和中華民國再次分庭抗禮。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三年內,中共在蘇聯的暗中強大支持下,迅速顛覆了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建立了中國大陸共產政權。

二十四、蘇德戰爭

日期:1941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2日

關於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之前在整個歐洲的大規模侵略征服,可以看作是希特勒在將幾乎整個歐洲納入它的軍事系統,準備與蘇聯進行大決戰。也就是說,蘇德戰爭,其實是一場變相的蘇歐戰爭。

在戰爭期間,德國本來有希望取得勝利,徹底征服蘇聯,這種情況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希特勒在攻擊過程中犯下了常識性的致命錯誤:分兵。無論是進攻莫斯科還是斯大林格勒,如果希特勒如果不分兵,則很可能贏得這兩場關鍵性的戰役,進而贏得整個蘇德戰爭。

另外,希特勒犯下的另外一個致命的錯誤是沒有阻止日本發起對美國的攻擊,同時引導日本從東面進攻蘇聯,對蘇聯施行兩面夾擊。

不過,或許希特勒注定不能獲得成功,因為它在征服蘇聯的過程中,本來有機會贏得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甚至俄羅斯人的支持,因為斯大林剛剛在蘇聯實施了極為殘酷的「大清洗」,蘇俄人生活在共產暴政和恐怖之中。如果希特勒對蘇俄居民採取安撫政策,而不是掠奪和殺戮政策,則它可能會被看成是「拯救者」,吸引很大一部份蘇俄人轉而反對斯大林和蘇共。但是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表明:仁慈在希特勒心目中沒有地位,沒有價值,它注定不能成為一位仁慈的君主,而只能是一個魔王形象的暴君,它的納粹第三帝國在戰爭失敗之後也即刻結束了其短暫的存在歷史。

第三篇 赤血後夢

二十五、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在中國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義」。其內容主要是如何誘騙農民參與「共產主義革命」,種植鴉片擴張勢力,出賣國土,勾結蘇聯,顛覆中華民國合法政權,以及煽動暴力鬥爭運動推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殘害中國大陸民眾。

二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在中國大陸建立的「國家」,中共在國家層面的皮囊,黨國不分,黨國一家,其實是中共的國家化組織延伸。

中共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代表,其實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既不「唯一」,又不「合法」。在台灣,中華民國還在延續著國脈,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共顛覆了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的合法政權之後所製造的「國家」偽劣製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等於中國。自從中共製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中共的歷次重大罪行都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和旗號進行,無論是對外賣國還是對內殘害和屠殺民眾,中共從此只是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幕後操縱。從某種程度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就等於中共,是中共的國家化表現形式。

二十七、秘密報告

1956年,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通過「秘密報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開世界範圍的去斯大林化運動,結束了斯大林時代,停止了蘇聯國內的大規模政治鎮壓,釋放了絕大多數古拉格中的政治犯。

二十八、反右運動

「反右運動」,中共設計的現代「辱士」事件,自此以後,中國大陸「士」族群體性滅絕,再沒有剩下幾個真正的「士」了。

二十九、大躍進

「大躍進」發生在1958至1960年上半年,中共向中國大陸民眾的畫餅充飢表演,同時用以測驗和加強中國大陸民眾對非命死亡的心理承受能力。「大躍進」之後的「大饑荒」,餓死中國大陸民眾三千七百五十萬,自此以後,中國人的「人命關天」觀念變成「草菅人命合法」觀念。

三十、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共內部毛派和劉派的私派恩怨,由於中共在中國大陸的獨裁統治地位,致使「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國傳統文化被毛派徹底毀滅,中國大陸超過七百萬民眾死於非命,遍地人間慘劇,生靈塗炭,億民哀號。

三十一、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由中共於1978年提出,其中,「改革」指將中國大陸民眾為中共伺候的方式由現代奴隸方式改為打工形式,同時,以貪污腐敗的方式對全民公有財產在中共內部進行私有化瓜分;「開放」,誘騙外國商人為中共出資送錢,共同打造壓搾中國大陸民眾血汗的流水線。

三十二、新思維

「新思維」,蘇聯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的傑作,是戈氏的對內改革思路。其兩大結果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這兩大結果被中共當成繼續維持其在中國大陸獨裁統治的借口。

三十三、六四屠殺

「六四屠殺」,百萬學生想和中共內部的流氓對話,流氓用真槍實彈回敬學生。

此事由中共內部的老流氓頭子主導,同時選出了它的接班人,一個具有蛤蟆相的漢奸特務流氓。

三十四、東歐劇變

「東歐劇變」,又稱「1989年革命」,是指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中歐「共產主義」國家發生的推翻共產黨專制的急劇政治變化。最先在波蘭出現,後來擴展到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這個事件以蘇聯解體告終,一般被認為標誌著冷戰的結束。

三十五、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的事件作為標誌,為立國七十多年的蘇聯劃上句號。

從根本上說,首先,在蘇聯時期,民眾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雖然發達的重工業和不斷的軍備競賽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從而掩蓋了這一現象。但是這不符合大眾的利益,也因此導致了蘇聯民眾的不滿。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缺乏民主,幹部階層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義化,號稱代表民眾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為一個與人民利益對立的特權階層。當民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與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蘇聯從1922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改革,並強調更加發揚黨內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當權以來,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曉夫、布裡茲涅夫先後進行了改革,但他們的改革都只是對原有體制的小修小補,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再次,俄羅斯在歷史上一再對外擴張,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國十月革命後,一度承認各民族有自決權,但蘇聯後來仍採取對外擴張的路線,從 1919年至1944年,先後吞併了獨立的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烏克蘭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圖瓦共和國等國家,並通過對外侵略和武力威脅兼併了包括羅馬尼亞人、芬蘭人等少數民族的大片土地。蘇聯時期推行俄羅斯化政策,民族主義被視為蘇維埃和「社會主義」的對立面而受到打壓,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經濟精英多被處決,民族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遭到摧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蘇聯還對境內的波蘭人、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甚人、遠東朝鮮人等少數民族實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種族遷移。

此外蘇聯還對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犯下了諸多罪行,如農業集體化時期對「富農」階級的流放和屠殺,大清洗時期對黨員、知識份子、軍人和其他無辜者的屠殺,集體處決波蘭軍官的卡廷事件等等。這些罪行隨著「公開化」的進程被逐步公諸於世,對蘇聯民眾造成了極大的思想衝擊,並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滿情緒。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摒棄「斯大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但驟然放開的輿論氛圍使公眾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極端思潮所俘獲,在這種背景下,以葉利欽為代表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勢力,試圖把改革引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極力促成了蘇聯解體。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雖然戈爾巴喬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

在蘇聯解體之前,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佈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倣傚,先後發表了宣佈恢復或收復主權的聲明,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8.19政變後,除俄羅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佈獨立,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了要求獨立的主張。

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時間如下:

.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 格魯吉亞:1991年4月9日
. 愛沙尼亞:1991年8月20日
. 拉脫維亞:1991年8月21日
. 亞美尼亞:1991年8月23日
. 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
. 白俄羅斯:1991年8月25日
. 摩爾多瓦:1991年8月27日
.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 烏茲別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 吉爾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 土庫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 哈薩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 俄羅斯:1991年12月25日宣佈國名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聯邦」(1990年6月宣佈收復主權)

在1991年年底,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除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早在蘇聯解體發生之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就已經變得不可扭轉。蘇聯的解體,為波蘭開始的東歐政變大潮畫上了句號。

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只剩下美國這一唯一超級大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蘇聯解體後的世界幾乎無法再與之前的世界相比。

三十六、迫害法輪功

「迫害法輪功」,由中共發起和執行,於1999年7月20開始,鎮壓中國大陸一億民眾對「真、善、忍」的正信。過程中,中共無所不用其極,「名譽上搞臭,經濟上截斷,肉體上消滅」是此場迫害的總綱,迫害過程中中共施行株連九族政策。

到目前為止,公開披露出來並得到嚴格證實的被迫害致死事件,已經超過3000餘例。另外,2006年3月8日有海外媒體公開揭露中共軍隊和醫院建立集中營,將非法綁架的法輪功修煉者強行納入其人體器官庫,活摘器官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牟取暴利。活摘器官罪惡黑幕公佈後,分別得到中國大陸和海外兩位重量級證人的有效證言,舉證其真實性。後來,經過海外獨立調查小組的長時間調查顯示,中共至少製造了超過四萬六千餘起活摘器官罪惡事件。

第四篇 赤血末夢

三十七、九評共產黨

《九評共產黨》,簡稱《九評》,是《大紀元時報》的系列評論性文章,發表於2004年11月。這些評論包括對中共政治觀、宇宙觀的評價,以及其統治中國大陸期間的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九評》內容如下:

(一)評共產黨是什麼
(二)評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起家的
(三)評中國共產黨的暴政
(四)評共產黨是反宇宙的力量
(五)評江澤民與中共相互利用迫害法輪功
(六)評中國共產黨破壞民族文化
(七)評中國共產黨的殺人歷史
(八)評中國共產黨的邪教本質
(九)評中國共產黨的流氓本性

三十八、退黨大潮

《九評共產黨》引發的歷史性事件,指中共原組織成員在認識到中共的邪惡本質後,公開聲明退出中共組織的言論行為。

據統計,從2004年年底開始至今,已經在海外網絡上公開發表退黨聲明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

三十九、天滅中共

「天滅中共」,是指由上天站在道德的最高位上對中共判處死刑,進而滅亡其組織,成員個體和一切因素的全過程。這一過程在人間的表現是人類道德和良知的復甦,數量巨大的人群將真正分清是非善惡,認清中共的邪惡本質,從思想中,精神上徹底否定和拋棄中共強加的一切精神和人身枷鎖桎梏。

「天滅中共」不是假言虛詞,而是事實真相,在人間有天然渾成的神工石字為證,既貴州平塘的「中國共產黨亡」六個大字。另有世外高人稱,「天滅中共」是為天意,乃「大道解外邪」,於國於民,實為千古萬幸。(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子亦:汲取蘇聯解體教訓,徹底清除中共邪惡勢力
王子亦:緬甸軍事獨裁者的下場
王子亦:解體中共,胡溫會遭遇「兵諫」嗎?
王子亦:胡錦濤痛失九大歷史性機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