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宇文泰大戰高歡

淑萍;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55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戰役史上,以南北朝的東、西魏戰爭尤為精彩。當時西魏是宇文泰輔政,東魏則由高歡掌權,兩人都有統一天下的想法,所以在他們之間發生了一連串戰役。

北魏分裂 東西對立

北魏末年,宇文泰跟隨父親征戰,加入起義行列。這次起義被爾朱榮弭平,宇文泰投靠到爾朱榮的部下賀拔嶽。永安3年(530年),爾朱榮被北魏孝莊帝所殺,爾朱榮的權勢由高歡繼任,高歡位居丞相,掌握朝政大權。北魏孝武帝對高歡侵奪大權有所不滿,想要密秘召見賀拔嶽,以其來牽制高歡。

賀拔嶽在永熙3年(534年)在平涼被人用計誘殺,他的手下部眾悉推宇文泰為統帥,宇文泰便將賀拔嶽的部將收歸己有。後來宇文泰上書給北魏孝武帝,承諾共同輔助王室,北魏孝武帝就封宇文泰為大都督、雍州刺史兼尚書令。後來,宇文泰因平秦、隴有功,北魏孝武帝再加封驃騎大將軍、關西大都督等,宇文泰的地位僅次於高歡。後來,高歡另擁元善見為帝,並遷都於鄴(今河北鄴鎮),是為東魏。北魏自此分裂成東、西魏。宇文泰也從此與高歡開始一連串你爭我奪的爭戰。

東魏天平3年,高歡率兵攻打宇文泰,大都督竇泰攻潼關。天平4年(537年),宇文泰親率輕裝部隊少數人暗中從小關(今陝西潼關一帶)出走,竇泰慌忙領兵過黃河,但西魏宇文泰已進至馬牧澤(今陝西潼關北),宇文泰善用戰術,竇泰兵敗自殺,史稱「東西魏潼關之戰」。

沙苑之戰 以寡擊眾

天平4年(537年),高歡率二十萬大軍攻打西魏,要為竇泰報仇,高歡派高昂領兵三萬出河南。西魏帝派宇文泰前來迎擊,當時關中鬧饑荒,宇文泰兵員不及萬人。東魏營下有人建議高歡要兵分兩路而行,也有建議他要堅守糧道、不要輕易過河,但高歡都沒有接受建議。

西魏宇文泰因兵員人數差東魏太多,不被看好,但宇文泰足智多謀,有很強的統馭能力,又有李弼獻計,於是決定迎戰高歡二十大軍。宇文泰先令手下儲存三日軍糧,並在河上搭建浮橋,以輕騎渡渭河到沙苑,當地距離東魏僅六十里。再用李弼之計,令士兵擺陣於渭曲,同時將部份士兵及武器都藏於雜草中,等候鼓聲再群起進擊。

一切都佈置就緒之後,東魏大軍果然來到,看到西魏的兵員人數如此單薄,都起輕敵之心,於是兵馬輕敵冒進,一時軍紀大亂。宇文泰乘此時親自鳴鼓奮戰,西魏軍突起進擊,李弼、趙貴伏兵加入,李弼率鐵騎橫擊東魏主力軍,東魏軍驚異,軍隊斷成兩段,潰敗散逃。此役結果,西魏俘虜東魏七萬士兵,得收繳兵器十八萬件。高歡騎著駱駝,連夜逃回黃河西岸。李弼等十二大將,以功進爵,史稱「沙苑之戰」。沙苑之戰後,宇文泰命將士每人在戰場上植柳樹一株,以示荊功。

經過這場兵力懸殊但卻能以寡擊眾的戰役之後,宇文泰不但把西魏原本不穩定的政治局勢鞏固起來,也為自己在西魏政權的主宰地位奠定堅實根基。

高歡病故 結束爭戰

沙苑之戰隔年,高歡心有不甘,想要再次進攻西魏。他派侯景等出兵西魏,侯景與司徒高昂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市東)包圍西魏大將獨孤信,此時,宇文泰領兵救援,高歡也同時帶救兵前來,兩方軍隊在河陰(河南洛陽一帶)大戰,結果高歡又是大敗,司徒高昂等被殺。宇文泰與高歡屢次交手,但高歡似乎戰術不及宇文泰,時常打敗仗。

武定四年(546年),高歡與宇文泰大戰於玉璧(山西稷山),高歡又敗又病。西魏造謠說高歡中箭,命在旦夕。高歡似有所感。回師途中,特意將群臣召集起來,於席中悲痛流淚,唱〈敕勒歌〉一曲:「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聽者無不動容。隔年,高歡病死於晉陽,結束和宇文泰沙場爭戰的一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夏朝末年,夏王桀驕奢荒淫,橫徵暴斂,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各方百姓普遍的憎恨。而在黃河中游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任用伊尹輔佐,勵精圖治,日益強大。
  •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國君,也是商王小乙的兒子。原本逐漸式微的商朝,在武丁的知人善任及勵精圖治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民生富裕,史稱「武丁中興」。
  • 自西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開始,中國歷史就進入了諸侯兼併的時代。齊國和魯國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諸侯國,又互相毗鄰,不免發生一些衝突,長期累積下來,就導致了這場長勺之戰。
  • 位居南方的強國──楚國覬覦中原已久,先前齊桓公在位時,國力強盛,加上與各諸侯聯結,楚國入主中原的野心無法得逞。這時中原局勢紛亂,楚國成王於是藉此機會將勢力深入中原地區。
    然而,當時中原諸侯也不乏想稱霸中原政治家,宋襄公就是其中一位。
  • 周襄王二十年(西元前632年),晉文公於城濮戰勝楚軍,並迎襄王於踐土,召開諸侯會盟,成為中原霸主。
  • 吳越之戰,是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之間進行的最後一場爭霸戰爭,總共長達三十五年,最終由越國戰勝而告終。
  • 「圍魏救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術,這個戰術源於戰國初年齊、魏二國的桂陵之戰。
  • 魏國雖然在桂陵之戰被齊國打敗,國勢受到重創,但畢竟實力雄厚,蓄精養銳十幾年之後,元氣又大致恢復。同時期的韓國是韓召王在位,韓召王在名相申不害內修政教,外應諸侯的輔左下國力鼎盛,因此使得南方的魏國備感威脅。周顯王28年(西元前341年),魏國大將龐涓率領魏、趙聯軍,直攻韓都(今河南新鄭縣)。韓國告急,遣使求助於齊國。
  • 戰國時期,燕國與齊國相比鄰。燕王噲因讓位給燕相子之,導致燕國內部引發王位爭奪的內亂。齊宣王趁機攻燕,殺了燕王噲和子之。後來由於各諸侯國出兵救燕,迫使齊國撤兵,才平息這場戰爭。燕太子平稍後即位,是為燕昭王。他廣招賢士,對內大加改革,積極獎勵生產,做好對齊的復仇之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