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彈琴說故事的陳冠宇

祐君、嫣華 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6日訊】曾獲得第十三屆美國Joanna Hodges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紐約Five Towns Music and Arts Foundation, Inc.鋼琴首獎,以及紐約Artists International, Inc.的青年藝術家獎的陳冠宇先生是台灣台南市人,除了每年定期的鋼琴獨奏會外,並經常應邀與國內外知名音樂家及團體合作演出。他的演奏曲目橫跨古典樂曲和流行音樂,皆備受好評。除了演出外,陳冠宇也經常應邀擔任音樂講座、比賽評審、撰寫樂評及專業文章發表。

小時候學琴的歷程

活躍於樂壇多年,出過多張演奏專輯且被稱為鋼琴王子的陳冠宇,目前專任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陳冠宇小時候家裡是開樂器公司的,家中有多台鋼琴,而且祖父還是音樂老師,因為環境之便,他從八歲就開始學琴。在這條音樂的路上,陳冠宇認為父母親的支持是他一個最主要的動力。從小他就有一個來自於父母親給他的觀念,那就是只要正面的學習、只要往前走努力的工作,以後一定會有很棒的成積的。他說:「因為覺得學好琴還是要拜名師,所以高中時代,都來到台北學練鋼琴,那時候真的很辛苦,必須每個星期六晚上坐夜車北上,約隔天早上六點才會到,所以常常就在車上睡覺。」。
自己的決心和耐心及父母親的支持,陳冠宇終於考上心目中的音樂系,在大學四年中每天練琴四到八個鐘頭,專攻古典音樂,當時還常常獲得各種鋼琴比賽的獎項,也奠定了他日後演奏的基礎。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我從小都要關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練鋼琴,要能獨自跟鋼琴對白,所以發展成一種特質,台灣話稱為孤僻。雖然這樣,但是後來我能藉著這種不同的演出機會,接觸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環境等,這同時也讓我的視野得到擴展。所以我覺得還蠻喜歡能到處旅行跟現在的表演方式的,甚至會讓我覺得音樂裡面它可以再加更多不同的東西。」持續練琴達到二十年的功夫的陳冠宇如此說道。

每天練琴長達六到八個小時的時間,陳冠宇非常重視自己基本功的養成。原來要成充滿魅力的鋼琴演奏家絕非偶然,然而如何才能用沒有語言的琴聲傳達動人的樂章?又如何才能傳達出一些感情的細節,跟一些想法呢?
古典音樂是一門精深的領域,而且是學無止境的,而且每一個作曲家都有其個人的獨特風格,陳冠宇說雖然他學了那麼久時間的古典音樂,越學越覺得博大精深。喜歡貝多芬的陳冠宇計畫短時間之內,要把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彈完,他說這些是古典音樂裡面的新約聖經。

陳冠宇獲陳剛授權改編梁祝並與國樂團合作

2006年陳冠宇先生剛好在中國大陸上海音樂院結識了梁祝的原創者陳鋼先生。陳冠宇問陳鋼先生是否能用鋼琴演奏梁祝。陳鋼先生回答:「為什麼不行,鋼琴也可以彈啊」。陳冠宇後來就將原來由小提琴演奏的梁祝部份改編為鋼琴演奏。

陳冠宇說:「鋼琴和小提琴有很大的不同。鋼琴是西洋樂器之王,音域廣且有清亮的高音及厚實的中音、跟一個很渾厚的低音,雖然鋼琴的聲音聽起來沒有像小提琴那麼的淒美、哀愁,但它的音域和音響都是比較豐富的,讓人感到更多采多姿。用鋼琴演奏的梁祝,有完全截然不同的意境,感覺上梁祝的愛情故事,不再那麼的淒美了,反而有一種被祝福的感覺」。

這是一場別出心裁的組合,也是非常特殊的演奏方式,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陳冠宇成功的演奏出這一首浪漫的樂章。除了將它改編為鋼琴演奏的曲子之外,這一次的演出讓陳冠宇感覺到和以往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實際跟國樂團一起合作的感覺,陳冠宇說:「樂器發聲原理和音質特色的不同,和這些非常傳統,且具有民族風的樂器合作,覺得像是過年的感覺」。

詮釋一首樂曲須注意原創者所要表達的意境

陳冠宇在2007年二月中旬,受邀參與了台灣台中的新唐人電視台新年晚會的演出。當時陳冠宇演奏了解曉菁所創作的「歸」,陳冠宇覺得要詮釋一首樂曲一定要注意原創者內心所要表達的東西,演奏者必須忠實的呈現出來。即使呈現的方式不同,演奏者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不同的創新,但是一定要注重原創者所要的東西。原創者解釋這個「歸」就是回家的感覺,衷心期盼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家,安身立命,找到心靈的依歸。因為現代的人,有很多人有家歸不得,無法找到真正身心的歸宿,時常戴著假面具,過得很辛苦,所以「歸」這首曲子,希望能夠帶給人們內心的安定與堅強的勇氣。

當陳冠宇第一次接觸到這首曲子時,覺得很多天上的諸佛神仙下凡,還有仙女帶了很多的彩帶,感覺上是個很壯觀的畫面,有那種詳和的、瑞光乍現的感覺。也許是因為原作者用了中國的五聲音階,所以讓演奏者感覺到是一首相當中國的鋼琴創作曲。陳冠宇用華麗的琴音,詮釋「歸」的意境,他喜歡接受不同挑戰、不同刺激,因為他覺得所謂的刺激,就是給自己進步、給自己往前走的原動力。

凹凸哲學

說到不喜歡的人事物,陳冠宇表示當然自己也有很多不喜歡的東西,跟不願意見到的事,也許看了就會很氣憤的,但因為現在自己能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明白人生也常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所以也勉勵自己,學習更寬宏的氣度。

陳冠宇的人生哲學是凹凸哲學,他說凸呢就是人生的順遂時快樂與獲得,凹就是你的沮喪、損失、不如意。然而把一個凹字跟一個凸字合起來,就會變得沒有缺口。也就是說,在某方面來看,當你越成功獲得東西越多的時候,可能相對的你也會失去很多,所以人生都是這樣的,有凹有凸才是完滿的人生,才是沒有缺口的人生。

用鋼琴說故事

一年平均有四十幾場的演奏會,甚至有時還與「如果兒童劇團」一起合作表演童話故事的陳冠宇說自己很高興,常常有機會和機緣去嘗試很多不同的演奏。他認為人生觀和見識等都會影響到所要表達的音樂及內涵。

鋼琴因為不像語言有文字,所以要如何讓沒有文字的旋律,能夠去說故事,能夠去說服人,那就必須善用我們生活中豐富的經驗了,不管喜怒哀樂或是大喜大悲,也只有經歷過了才能把那樣的心情溶入到演奏者的琴聲裡面。所以陳冠宇說彈鋼琴就是用鋼琴來說故事。

接觸越多越覺得學無止境,陳冠宇表示希望能在自己還有能力時,拼命的學習,就像一塊海棉一樣不斷的吸收,一心追求完美的他,力求每一場演奏都有最好的表現,然而除了專業、敬業的精神之外,最重要的,他說他對鋼琴永遠懷抱著無比的熱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擔任有關聲學和影像的工作,卻一腳踩入古調的簫聲裡,廖錦棟好像是一個穿梭古今的雅士,在最先進的科技和古老的音律之間。對他而言,能開拓簫的另一片天地是他很享受的一個過程,簫的性能再提升,人們會更陶醉在迷人的簫聲裡。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