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超世之傑-曹操(下)

亂世之英雄
阿哲;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 ,

曹操身處亂世之中能夠迅速掘起,除了後天的努力之外,與他先天的資質也有關係。總體來說,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印證了少年時代名士許劭給他的評語-「亂世之英雄」。

善於運用權謀

年少時,曹操就機警過人,喜歡飛鷹走狗、圍獵比武,且不拘禮俗。他的叔父看不慣他的所作所為,經常向他的父親曹嵩告狀。常受父親斥責後,他決定尋找機會報復。

一天他看到叔父走過來,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他的叔父見狀跑去告訴曹嵩,可是當曹嵩慌忙跑來時,他卻安然無恙,曹嵩問他是不是病好了,曹操說:「我根本就沒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歡我,所以才誣陷我。」此後,曹嵩就不再相信兄弟的話了。由此可見,他從小為了達到目的就會使用一些權謀,這是人們從道德角度批評他的地方,然而這也是在那動盪不安、爾虞我詐的時代,他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精通兵法,紀律嚴明

中國的歷史上有不少出色的軍事家,曹操可說是其中之一。他在南征北討三十幾年間,除了赤壁之戰外,其餘大小戰役大部分都取得勝利。他作戰時最大的特色是:每當與敵人對陣時都顯得安閒自在,好像不當回事一樣,但每到緊要關頭時,就勇猛直前、勢不可擋。

曹操用兵如神,既是個人的天份,也是善於吸取前人經驗的結果。他曾將各家兵法融會貫通後整理為一書,稱為《接要》;也曾為《孫子兵法》作註,宋朝吉天保把十人的註集合為一書,稱為《孫子十家註》,而《曹操註》是其中最早的註集。

軍隊治理方面,他也是紀律嚴明、賞罰必信。他曾率領軍隊從麥田經過,事先下令士兵不能損傷麥苗,違反者處死。騎馬的人都下來,唯恐傷了麥苗,不料曹操的馬卻躍入田中,他要求主簿定罪,主簿說:「尊者不應受罰。」曹操說:「制法者自己怎麼可以犯法呢?但身為統帥也不能自殺,那就我就處罰自己吧!」於是拔劍割下自己的頭髮,代表已經受罰了。

《軍令》、《敗軍令》、《船戰令》、《步戰令》等都是他依據不同的情況,制定的軍中規則,凡是違反者均須依令處罰。正因為他的軍紀嚴明,所以能在群雄角逐中立於不敗之地。

善於收攬人心

劉備曾被呂布趕跑,狼狽的到許都投奔他。曹操待之以禮,幕僚不以為然,建議說:「劉備有英雄之志,不早殺之,必為後患。」曹操回答:「我正在收攬天下英雄,殺一人而失去天下人心,不可。」由此可見,他對收攬人心的重視程度。

戰爭期間他不僅身先士卒,還經常與兵士同住、同吃;戰勝後,他往往將敵軍留下的戰利品,全部賞賜給部屬;官渡大戰勝利後,發現許多屬下寄給袁紹的投降信,他不僅沒有生氣,甚至連看都不看就把信都燒了,並且說:「官渡大戰時,面對強敵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你們呢?」那些將士聽了以後非常感動,後來都一直對他保持效忠。

張繡曾經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及大將典韋,官渡大戰前張繡歸降,他不但設宴款待,還要求結為親家。為了報答曹操不念舊惡之恩,張繡在官渡大戰時全力奮戰,立下許多戰功。

正因為曹操善於收攬人心,他的屬下很多是敵方吸收過來的。如:謀臣許攸、荀彧原來都是袁紹的部下,後來都為他盡忠效力;原為敵將的張遼、張郃、賈詡等,也都為曹營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

敬重忠義之人

曹操敬重忠義之人,從他對關羽的態度,可以窺豹一斑。關羽為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被迫降曹,當時他坦誠地對曹操說:他終究還是會去投奔劉備。有人勸他殺了關羽,以除後患,但他敬重關羽的忠義,不忍殺他,最後甚至任由他去投奔劉備。

後來,關羽對樊城發動進攻,引水淹七軍,又生擒曹營大將于禁、龐德,進而圍攻樊城、襄陽,威震華夏。在危急時,曹操接受司馬懿、蔣濟的建議,勸說孫權偷襲關羽,最後終於擒斬關羽,解除了襄陽、樊城之圍。

孫權為了轉嫁殺死關羽的責任,派人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曹操不忍關羽身首異處,下令按照他的身材雕刻一個木偶,並穿上壽衣與人頭縫在一起,然後以諸侯之禮予以厚葬。

因為曹操敬重忠義之人,上行下效的結果,將領們都對他忠心耿耿,從而在危急時,每每都因為部屬的忠心護主,使他能夠全身而退。

歷史的負面評價

雖然有許多人對曹操的評價很高,然而《三國演義》卻把他視為「亂臣賊子」。從三國歷史中,可發現有三個比較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後人對他產生負面評價的主要原因。

其一,早期董卓為了拉攏曹操,任命他為驍騎校尉,但曹操痛恨董卓的暴行,逃出了洛陽,董卓於是到處懸賞捉拿他。在風聲鶴唳中,曹操借宿於父親好友呂伯奢家。當晚曹操聽到磨刀聲,以為呂家要殺他去領賞,就先下手為強,殺死呂家所有的人,事後才發現呂家是要殺豬宴請他。

其二,曹操有了兗州做根據地後,想把父親接來安享晚年,不料途中卻遭徐州牧陶謙的部將襲擊,曹家老小全部遇害。曹操聞訊大怒,憤而興兵血洗徐州。

其三,由於打著漢天子的招牌,因此他的屬下有些人認爲自己是漢朝臣子,不是曹操的臣子,因此看到曹操的權力凌駕於獻帝之上時,心裡產生不滿,從而經常規勸曹操要自制,後來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對他任魏公、受九錫。對於屬下的不滿,他始終都保持隱忍,晚年時才將幾位犯錯的老臣賜死。

以上這些歷史事件,使曹操給人留下濫殺無辜的印象。可是在兵荒馬亂的戰爭的年代,姑且不論這些事件的真實性和原委,如果僅憑這幾件事就將他完全否定,甚至作為一個反派人物來描繪,實際上是太不公正了!@*(完結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他的一生傳奇多彩,留下許多既機智又充滿忠義的故事,在中國歷史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之後,統一北方,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勢力。西元208年7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企圖占領荊州,進而使據有揚州和會稽六郡的孫權臣服。當時的曹操軍力雄厚,氣勢不可一世,眼看統一中國的大業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萬大軍(號稱80萬)卻被孫權、劉備5萬聯軍擊敗,在赤壁一役中鍛羽而歸。隨後,天下三分,應驗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據說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但是到了其父劉翹時,家道已明顯中落。年輕時因為家貧,曾當過農夫、樵夫和漁夫。
  • 曹操是三國時代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也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三國演義》及戲劇中都將他描繪為奸臣,然而與他同時代的人卻對他有很高的評價,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認為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 曹操在南征北討的過程中,對內也做了許多措施,如屯田積穀,以恢復經濟發展;主張唯才是舉,以糾正「徵辟制」所衍生的弊端;打擊豪強勢力,以緩解社會的矛盾;開創「建安文學」,使學術得以蓬勃發展。這些措施使北方在戰亂中還能保持一定的繁榮,故他被稱為「治世之能臣」,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