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書中的因果故事

嘉明
font print 人氣: 95
【字號】    
   標籤: tags: , ,

紀昀是乾隆年間進士,被擢為侍讀學士,後其姻親虧空庫銀被抄家,他自己因為事前曾經通風報信而被連累並被發配新疆,《閱微草堂筆記》就是他在新疆時,記載下在當地的所見所聞,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因果故事、神怪故事,除了給後人留下大量的邊疆風土民情,更重要的是,基於中國讀書人道德倫理觀念所記載下的故事,也給現代人一個可以衡量是物價值的道德標準。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有一段故事說:清朝時候,一個邊疆將軍出征烏什地區時,正在休息時夢見自己神遊到地府遇到一位故人,因為平生行事篤實,死後被封為冥官,負責記載軍人的在世上的功績。

簡單來說,一位軍人如果不顧自身安危,一心為國家者被列為上等人,死後可入神道;遵守軍令無違背者,或許下半輩子可以過有福份的生活;臨陣脫逃、虐待俘虜與百姓者,則要下地獄償還自己所做的罪業。從這一個因果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在世間的言行,都會被冥官記載,例如為國家上陣殺敵的軍人,在死後由今生事蹟決定自己的未來去處。

在中國歷史上的武將,漢代時韓信為漢高祖打下江山,最後功成卻不貪功,可惜依然受高祖猜忌而枉死;北宋時文天祥不屈而被殺;南宋岳飛精忠報國而被奸臣構陷而死,這些忠直之士一心為國,而不惜犧牲自己來保護國家人民,往往被後人稱道不已。

從因果報應的層面,忠孝節義並非只是倫理道德規範、封建習俗,而是上天判斷人生在世的功績,由善惡功績來決定人的福德,並決定人的未來。宋代時的岳飛將軍曾經留下千古名句,「文官不愛才,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表面看來是砥礪人心的話,給後人留下當官的道德標準,但從更高層面來看,是古代聖賢提醒世人立功行善是符合天道、人道,為國家人民辛苦做事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反而給社會正面的幫助,而使自己積功、積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翻閱文簿時,他看到每個人因為所造業力不同,所得到的懲罰或福報也各不相同。他每次看到有人受刀山劍樹(注)之刑時,就馬上派左右去救。但卻愈救愈不止,根本沒有辦法挽救那些人。
  • 通政使羅仰山在禮部任職時,為一位同僚所傾軋。同僚常常在公事上對他相掣肘,使他如行荊棘之中,寸步難行。因為羅仰山性格內向,漸漸為此抑鬱成疾。
  • 我有個奴僕叫李福,他的妻子凶悍無比,而且天天虐待公婆,不僅當面辱罵他們,而且背地裡怨恨詛咒。公婆只好每日以淚洗面。
  • 王希聖做了好事,收下報酬也是應該的,但是他卻安身受命,不接受額外的報酬.....
  • 楊鼎,明朝陝西咸寧(今西安)人,字宗器,少時家貧,特別喜愛讀書,舉鄉、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官至太子少保、戶部尚書,謚「莊敏」。
  • 吳起是戰國時衛國人。他為魏國領兵伐秦,攻取了五座城池,長期固守西河,使秦軍不敢東向,功勞很大。
  • 干寶是晉朝人。他父親有一個侍婢,很受父親寵愛,但是干寶的母親很是妒嫉。等到父親去世下葬時,母親把那個侍婢活生生推下墓穴埋了,那時候干寶還很小,不懂事。
  • 信陵君是春秋時魏安釐王的弟弟,仁義愛人,方圓幾千里的人都爭著來歸附他,他有門客三千人。
    有一次,信陵君正跟安釐王下棋,北邊傳來邊報說:「趙國發兵犯邊,將要入侵了。」
  • 明朝蔡茂春在作司官時,大學士郭璞很是同情愛護他,想讓他擔任簽憲來主持督學工作。
  • 鮑叔牙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初鮑叔牙常和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家貧,經常佔便宜,但鮑叔牙始待他很好,也沒有什麼怨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