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愛玲《心經》之我見我聞(下)

文/潘純菁
font print 人氣: 653
【字號】    
   標籤: tags:

摘要

誠如胡蘭成所言,讀張愛玲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而在那裡訴說她的秘密。」(轉自盧正衍1994:60)讀起來那樣的順暢甘甜,散發著青春之美,令人陶醉。然而華麗的文字裡卻包裹著一個畸形、扭曲的愛。開始熱熱鬧鬧豋場,結果蒼蒼涼涼落幕,給讀者無限的感傷。況且篇名又為心經,莫非字裡行間藏著她的心思經歷,因此很想藉著故事人物的分析,去了解這位橫空掃過三十年代的作家,在亂世裡發出光芒,到底在訴說什麼秘密?所要傳達的時代感究竟是什麼?到底透露著何種人生味?

張愛玲的創作對於「真人真事的偏好絕無更改」,擅長於虛構故事中,拼貼「真人真事」。因此經由文本分析,再與作者身世經歷、成長時代背景對照,同時也參考作者其他的小說及散文,和一些評論著作。得到以下結論:作者要表達的是
(一)由於西方文化湧入中
國傳統社會,身處新舊思潮衝擊的流離眾生,表面上享受著西方物質文明,心智上仍為許多舊有意識型態所束縛。(許峰儀)(段綾卿)。
(二)「情慾是一股心魔」,縱情縱慾的結果,把自己傷得千瘡百孔,最終落得愛情親情兩頭空。(許小寒)
(三)傳統女性,從承受父權社會的壓抑和屈辱的生活中,躍身獨當一面,不僅充分的發揚溫暖的母性情懷,更表現女性主義的自覺。(許太太)。
(四)人性是黑白善惡參差並存的,瑕瑜並見,呈現多樣的面貌。
(五)透露作者愛父、恨父、弒父情節演變的生活片段,與心靈經歷的轉折。寄語自己家庭的不幸,可望尋得一份「現世安穩」的愛,以彌補「失父」之痛。

參、許太太

一、沉默的寄情花花草草

多年來不敢相信也無法相信丈夫和女兒的背叛,早把感情轉移到花花草草上面,「小寒見她母親在涼棚底下捉花草上的小蟲」「她母親還蹲在涼棚底下修剪盆景」「陽台上還晒著半邊太陽,她母親還蹲在涼棚底下修剪盆景。」對於丈夫和女兒無視於自己的存在,這麼多年來她都隱忍著,但是當小寒把她寄託情感的盆栽踢到水溝裡去後,再加上小寒說:「你別得意!別以為你幫著他們來欺負我,你就報了仇了。」她將多年的心痛化成一巴掌打在小寒的臉上。然而對於丈夫這次的外遇行為她卻沒有吭聲,只叮嚀丈夫:「別的沒有什麼,最要緊的就是醫生給你配的那些藥,左一樣,右一樣,以後沒人按時弄給你吃……」道盡了傳統婦女的心酸與處境之悲涼。

當小寒不明白的問:「你難道就讓他們去?」許太太說:「不讓他們去,又怎麼樣?你爸爸不愛我,又不能夠愛你──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人活在世上,不過短短的幾年。愛,也不過短短的幾年。由他們去吧!」對於這個家她的地位如同下面這句話所說「我一向就是不要緊的人,現在也還是不要緊。要緊的倒是你──你年紀輕著呢。」

細心的打點女兒的行李到半夜,自己疲憊不堪卻還一再安慰醒過來的女兒:「你放心。等你回來的時候,我一定還在這兒……」「你放心……我……我自己會保重的……等你回來的時候……」

許太太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花丈夫的錢是女人傳統的權利),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子。「……我常來,可是她母親似乎是不大愛見客……」卻默默的盡為人妻為人母的本分,維持著一個人人稱羨的美滿的家庭。

「誰都像你呢,有這麼一個美滿的家庭!」

然而為了表面的美滿,他要忍受來自丈夫女兒加在她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殘忍事實。儘管內心受盡煎熬,仍若無其事的周旋其間。不怒、不慍、也不管,發揮三從四德的精神。

「小寒不答,只伸過一條手臂去兜住他的頸子……這時夜深人靜……他們兩人仍舊維持著方才的姿勢,一動有不動。許太太開門進來,微笑望了他們一望,自去整理椅墊子,擦去鋼琴上茶碗的水漬,……」

父女兩人曖昧之情溢於言表,身為母親者情何以堪,然而為何不管?不相信眼前的事實嗎?

「你叫我怎麼相信呢?──總拿你當個小孩子!有時候我也疑心。過後我總怪我自己小心眼兒,『門縫裡瞧人,把人都瞧扁了』我不許我自己這麼想,可是我還是一樣難受……」

過著懷疑、痛苦的日子,忍受著七八年的凌遲,為何仍不制止父女親暱的舉措?恐引起先生的不滿,斷絕經濟來源,無以為生?還是許太太相信父女之間,頂多也只能發展出精神之愛,因為以峰儀的社經地位,是不容許不倫的行為污蔑的。至於這一點他對峰儀是絕對信任的。雖然難受,也只得委委屈屈的過日子,繼續扮演賢妻良母。

明知先生和綾卿在外荒唐也不干涉,不過問。為了一個和樂的家什麼苦也得忍。
「我要是像你們新派人脾氣,跟他來一個釘頭碰鐵頭,只怕你早就沒這個家了!」

雖然被打入冷宮,先生的健康仍要照顧好,是為了愛,還是經濟命脈呢?

「別的沒有什麼,最要緊的就是醫生給你配的那些藥,左一樣,右一樣,以後沒人按時弄給你吃,只怕你自己未必記得。我還得把藥方子跟服法一樣一樣交待給你。整理好了,你不能不過一過目。」許太太對峰儀的周到,不禁令人聯想起《留情》裡的敦鳳。

「敦鳳自己穿上大衣,把米先生的一條圍巾也送了出來,道:『圍上吧。冷了。』一面說,一面抱歉地向他舅母他表嫂帶笑看了一眼,彷彿是說:『我還不都為了錢?我照應他,也是為我自己打算──反正我們心裡明白。』」(張愛玲,1945:留情)原來許多有情有義的婦女,所作所為僅為一己打算。女人的柔順只因無法獨立生活嗎?想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嗎?而真正的愛到底是麼?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張愛玲.半生緣)

愛嵌在生活裡,硬要說關懷只為了錢,沒有絲毫感情,有時總覺得有點殘忍。中國女性幾乎每個都在隱忍過日子,其中多少包容?多少愛?只有當事者才知曉。二十年來的夫妻,多少難忍的日子都過去了,再添一樁又算什麼,心早已死,被自己的女兒折磨死了。此時大驚小怪,一哭二鬧已多餘,先生金屋藏嬌又何妨,至少可以拯救女兒於險境,自己仍可過著「涼亭底下修剪盆景」的日子!既能保住女兒又能兼顧自己,這樣的結局最完美不過了!逆來順受是婦女的美德,至於男人就「由他們去吧!」雖有點自私,卻不失為一個愛女兒的母親。比起張愛玲筆下的壞母親:為了錢委屈女兒的白老太太《張愛玲,1943,傾城之戀》,為了黃金斷送子女的幸福的七巧《張愛玲,1943,金鎖記》,教唆兒子抽鴉片的銀銻《張愛玲,1968怨女》為了鈔票出賣女兒的顧太太《張愛玲,1968半生緣》更能突顯其美德。

尤其當小寒瘋狂的跑到綾卿家,想勸段母阻止女兒的愚行。雖知女兒是有意傷她的,許母仍做了女兒最後的依靠,把她從絕望的邊緣拯救回來,替她籌畫未來的人生方向,為她處理沒有愛的婚約。表現出中國女性的韌性,扮演起收拾善後的強者。也使得小寒有一顆堅強的信心重新站起來繼續邁向人生旅程。

「你怪我沒早管妳,現在我雖然遲了一步,有一分力,總得出一分力……」

「……你往北方住幾個月,定下心來,仔細想想。你要到那兒繼續唸書,或是找事,或是結婚,妳計畫好了,寫信告訴我。我再替你佈置一切。」

「你要是嫁給了個你所不愛的人,妳會給他好日子過嗎?你害苦了他也害苦了自己。……明天,妳去妳的。這件事你丟給我好了。我會對她解釋的。」

比起飄然離去的父親好上幾十倍。這些事實一一告訴我們許太太是一個善良的母親,雖屢次為女所傷,為女所妒,卻在她最脆弱時拯救她於水火,是張愛玲筆下少見的好母親。讓我們看到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再扮演著不要緊的角色。

二、早枯的康乃馨

故事雖沒說明許太太的年紀,但應和許先生差不多。一個三十八歲上下的婦人,不算老吧!《留情》裡的敦鳳三十六歲,卻仍見風韻。

「……敦鳳愣了起一雙眼睛,她那粉馥馥肉奶奶的臉上,……」

差不多的歲月,不一樣的月光,為何許太太老是被「老」和「憔悴」畫上等號?

「她老了,你還年輕……她憔悴了,我使她顯得憔悴,……」

是因為沒有愛情嗎?《花雕》裡妻妾成群,大奶、二奶、三奶、四奶誰又得到真愛,卻不見凋零,唯許太太謝了太匆匆。除了失寵於先生外,應另有隱憂,擔憂女兒越陷越深無法自拔,演變成倫理悲劇。雖然對先生有信心,但對年輕的女兒則沒把握。

無論如何母親總是希望女兒能有健康的,正常的愛。更不希望她來一個丟一個把青春蹉跎了。曾經提醒過女兒,過完生日就是二十歲的成人了。

「小寒說小也不小了,做父母的哪裡管得了那麼多?二十歲的人了──」

只可惜不見成效,小寒並未因此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擔心了多年,且越來越提心吊膽,是憂心使人老吧!

「許太太穿了一件桃灰細格子綢衫,很俊秀的一張臉,只是因為胖,有點走了樣。眉心更有極深的兩條皺紋。」

憂慮常存於心中,日積月累的凝聚成兩道極深的皺紋。小寒怨母親早不管,陷她於此痛苦的深淵中。說這話是不公平的。很諷刺的是曾經深深愛她的爸爸為了身份、為了清譽把她摔倒在地,徒留「一向就是不要緊的人」母親和女兒相依為命,有張愛玲投奔母親的殘影。

肆、段綾卿

一、拜金主義

綾卿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學生,個性有些拘謹。

「波瀾笑道:『別著急呀!我取笑你,你不會取笑我麼?』

綾卿笑道:『你要我取笑妳,我偏不!』」

長得美麗又端莊,此外多才多藝,彈琴唱歌樣樣行,為同學們所稱羨。

「『來,來,綾卿,你自己彈,自己唱。』……

『我要是有綾卿一半美,我早就喜歡瘋了!』」

生長在三十年代,如此才貌雙全,到社會上謀個工作應不是問題。畢業之後,首當之務,當是回報寡母寡嫂養育之恩。在沒有人,沒有錢的狀況下,辛辛苦苦栽培綾卿,接受西方進步的思想。只因家庭氣氛難忍,受了一肚子氣。竟放下所學,一心一意以結婚為志業。

急著要脫離家園,遠走高飛。

「女孩子們急於結婚,大半是家庭環境不好,願意遠走高飛。我……如果你到我家裡來過,你就知道了,我是給逼急了……」(這段話好像作者的心聲)結婚也應挑個好對象吧!至於龔海立畢業成績最優異,頗得女生青睞,條件相當不錯。

「龔海立有家產,又有作為,剛畢業就找到了很好的事。人雖說不漂亮也拿得出去……」

況且綾卿也暗戀著海立,在小寒退讓極力成全之餘,幾乎就要成為人人稱羨的眷侶。不料竟來個急轉彎選擇了峰儀,成為一個沒名沒份的情婦。為何甘心墮落至此,莫非龔立海事業方起步,而峰儀已是「有錢,有地位」,與其當個窮元配夫人,不如當個有錢的姨太太。為了貪求安逸的生活,為了高級物質的享受,不惜自殘的「人盡可夫」,奴化自己成為男人的玩物。空有一肚子進步的西方思想,卻仍踏不出中國傳統女性的悲哀(依附男人而活),困在西方物質文明的牢籠裡。

作者筆下的女性不乏「想藉著物質或男性來提高自己的身價與地位。」而這股虛榮心作祟的結果,往往落得自取其辱,甚至葬送一生的幸福。如〈沈香屑〉──第一爐香裡的薇龍,〈金鎖記〉裡的七巧。女性無法靠自己的努力超拔於環境之上,是中國婦女的宿命。靠自己努力太辛苦了,況且成功遙遙無期,不如找個有成就的人坐享榮華富貴。

反正「……現在的社會上的一般人不像從前那麼嚴格了。」所以「社會上像她這樣的女人太多了,為了眼前金錢的誘惑──」

這是當時深受「金錢的魅力」席捲的上海租界地,許多女性的寫照,也是許多女性的蒼涼,作者藉著她的筆一字一字記錄他對時代的觀照。

二、鏡中水仙

撇開綾卿物化的一面,來探討她的心路轉折。為何捨棄年輕有為的龔立海,甘心為峰儀之小妾。

立海給她的愛不完全,立海心屬小寒眾人周知。

「綾卿道:『人家要你,你不要人家,鬧得烏煙瘴氣,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即使小寒表白不愛海立,且有辦法讓海立接受綾卿,然而終究是「頂浮泛的愛」,觸動不了心弦,感受不了人。整顆心空蕩蕩虛飄飄的,沒個著落處。

愛情無著落,家庭又沒溫暖的綾卿,恰巧碰到急於尋找愛的出口,移轉對女兒不倫之愛的峰儀。一個相貌似女兒,一個年長似父親,兩人相遇相知進而相愛。各自彌補了愛的缺口,於是譜下了另一曲父女之戀。

段家寡母和寡嫂,因綾卿有前途,而心中因妒生恨。一個背後盡情挑撥,一個跟前盡量和她嘔氣。因此潛意識裡,極端的渴望父親及一個美滿的家。所以當她遇到小寒的父親峰儀時,覺得自己找到了長期缺席的爸爸,同時也找到了渴望已久的父愛。他是真心的愛著峰儀的,想和他建立一個幸福的家。

小時候得不到完整的父愛,長大後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自己。1943年7月作者出版這篇小說後,懷著「失父」、「戀父」破碎的心,很快的就和比他大十五歲的胡蘭成相戀(1944年2月),不介意成為第三者。不為名也不為利,甚至被冠上文化漢奸的罪名也在所不惜。後來的評論者亦直言,「如果不是『戀父』,張愛玲不會如此執迷不悟」。(賴登山,2003:67)

由此可知作者將心中醞釀已久的戀父情結,藉著小寒和綾卿的一動一靜,表達出藏在他內心深處,既幼稚又老到的雙重人格。方順理成章的於1944年如「愛」裡所說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妳所遇見的人,」遇見了心裡的父親,便迅速墜入胡蘭成佈下的情網。

「峰儀答非所問道:『你們兩人長得有點像。』綾卿笑道:『真的麼?』兩人走到落地大鏡前面照了一照。綾卿看上去凝重些,小寒彷彿是她立在水邊倒映著的影子,處處比她短一點,流動閃爍。」

已暗示小寒和綾卿是作者的一體兩面,一個是形,一個是影,同時訴說著一個戀父的故事。

結語

經過一連串的抽絲剝繭終於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是有下列五點:

(一)矛盾的中西文化夾縫中的眾生

由於西方文化湧入中國傳統社會,身處新舊思潮衝擊的流離眾生,生活與生活態度,當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處及新舊的不調和,表面上享受著西方物質文明,心智上仍為許多舊有意識型態所束縛。既要洋房、西裝又要妻妾、迷信(許峰儀)既要讀書又想依附男人生存,終淪為西方物質文明的愛奴。(段綾卿)

(二)情慾是一股心魔

愛情是極端自私的,絕對的佔有,為了擁有愛情,往往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罔顧親情。「情慾是一股心魔」,縱情縱慾的結果,把自己傷得千瘡百孔,最終落得愛情親情兩頭空。(許小寒)

(三)女性主義的自覺

傳統女性,經濟無法獨立自主,地位卑微,承受父權社會的壓抑和屈辱。然而隨著時代潮流的推進,懦弱可憐蒼涼度日的妻子,卻躍身獨當一面,不僅充分的發揚溫暖的母性情懷,更表現女性主義的自覺。(許太太)。

(四)人性可善可惡

人性是黑白善惡參差並存的,瑕瑜並見,呈現多樣的面貌。心理及行為是隨著不同的時空情境轉移,而表現出負面的行為或正面的行為,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大眾)

(四)戀父情節

作者藉著故事控訴父親的殘暴,投奔母親,暗示母親經濟並不豐處境難堪。並透露其愛父、恨父、弒父情節演變的生活片段,與心靈經歷的轉折。寄語自己家庭的不幸,可望尋得一份「現世安穩」的愛,彌補「失父」之痛。(張愛玲)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蔡登山(2003)傳奇位完
張愛玲,天下遠見,風華館(019),31-32
盧正衍(1994)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麥田出版社
張愛玲(1944年)張愛玲典藏全集,私語,皇冠叢書,(8)

張愛玲(1945年)張愛玲典藏全集,留情,皇冠叢書
張愛玲(1950-1951年)張愛玲典藏全集,半生緣,皇冠叢書
張愛玲(1943年)張愛玲典藏全集,傾城之戀,皇冠叢書,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1943,金鎖記
張愛玲,1968張愛玲典藏全集怨女
張愛玲,1968張愛玲典藏全集半生緣
胡蘭成〈評張愛玲〉,建唐文標《張愛玲卷》97-99

網路相關資料
馬建高,張愛玲小說人物型信的悲劇美學體現,雲臺書屋,張愛玲小說相關資料,4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總是為了一點小事和哥哥姊姊們吵得不亦樂乎,父母卻總是告訴我們這點小事沒有什麼好吵的。這時候我總認為父母偏心,沒有適當的處理,於是伴隨著更大的哭聲,用來發洩心中的委屈。
  • 《心經》果真是一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物的內心都充滿錯綜複雜的掙扎,在張愛玲筆下栩栩如生的展現,有戀父情結的許小寒、有情竇初開的波蘭三姐妹、有拜金主義的段綾卿、還有鍾情的龔海立、情感飄渺的許峰儀、有苦水往肚裡吞的許太太……。張愛玲的筆下充滿了意象氣氛的營造,也可見到諷刺的描寫與細心的刻劃,將人物的個性與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
  • 「她的臉,是神話裡的小孩的臉,圓鼓鼓的腮幫子,尖尖下巴。極長極長的黑眼睛,眼睛像上剔著。短而直的鼻子。薄薄的紅嘴唇,微微垂下,有一種奇異不安的美。」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