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張釋之執法不阿貴,貴在公允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張釋之是西漢時代的南陽人,被任命為廷尉,是當時最高的司法官。

不久之後,漢文帝出行,路經中渭橋,忽然有人從橋下跑出來,驚嚇了皇帝的車馬。於是派騎兵將那人逮捕,交給廷尉法辦,由張釋之審訊。

那人供稱說:「我從外縣來到長安,聽到御駕經過,禁止通行,就躲在橋下。等了很久,以為皇帝的車子已經過去了;但鑽出來之後,看見車馬正在經過,只好奔逃了。」

張釋之瞭解到這是實情,呈上判決書說:「這人違反行人回避的禁令,判處罰金。」漢文帝發怒說:「這人驚嚇了我的馬,幸虧馬的性子溫順,假如是性子暴躁的,不就翻車跌傷我了嗎?然而廷尉居然只判處他罰金,這樣處罰是太輕了。」

張釋之回答說:「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不應有所偏私。我按法律規定判處,就應該是這樣的。假如擅自更動,加重刑罰,百姓便不會相信法律了。如果在當時,皇上要嚴辦他,派人殺掉他,也就完了。如今既然已交給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執法的最高機關,我這裡一有偏差,天下執法的人,都會隨著任意加重或減輕刑罰,那樣,國家的法律,便被破壞得蕩然無存。叫老百姓如何是好?希望陛下明察。」文帝想了一會兒說:「廷尉的判決是對的。」

後來,有人盜取宗廟裡案座上供奉的玉環,被捕獲。太后和文帝都很惱怒,交給廷尉治罪。

張釋之按盜竊宗廟器物和皇帝用物的法令呈奏上去:判處該犯死刑。文帝大怒說:「這人大逆不道,竟敢盜竊先帝的器物?我把他交給廷尉,是想辦他個滅族的罪名,可是你卻根據一般的法律判決上奏,這不符合我敬奉祖廟的本意。」

張釋之脫下帽子,叩頭謝罪說:「依照法律,這樣判決就到頂了。何況就是犯同樣的罪行,也得分一下罪狀的輕重來判處。現在盜竊祖廟器物的就滅族,那麼,萬一有無知愚民,在長陵上(皇帝的祖墳所在處)挖了一捧泥土,罪行比竊物更嚴重。皇上又拿什麼罪名來懲治他呢?」文帝告訴太后,商量了一下,又同意了廷尉的判決。

正是:

執法要公,
不分貴賤。
該怎麼辦,
就怎麼辦;
誰循私情,
都是扯淡!
司法扯淡,
國必危亂;
危亂至極,
必定完蛋!

(資料來源:《漢書‧張釋之傳》)
轉載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綽,字公綽,性情剛烈正直,是明太祖洪武年間人士。因其才學被朝廷徵召,奉命到蘇州督察,郡守李某送給他一百兩黃金。談綽一見便說:「太守不瞭解我」,而拒收黃金。李某退而欽佩慨歎談綽正直的節操。
  • 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姥在和帝死後臨朝聽政,是為鄧太后。她六歲時即懂《史書》,十二歲時通曉《詩經》、《論語》。十六歲入宮後,一開始為貴人,後來因為知書達理,德高望重,而被立為皇后。她雖然位列至尊,卻仍不忘讀書,在後宮中,曾師從曹大家學習經書。
  • 孝道是人倫的重要基礎,神對真正行孝的人也是非常看重的。清乾隆年間以博學而聞名的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 鐘離意字子阿,東漢時代的會稽山陰人。年青時做過郡督郵。當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的,府下登記在案考察。鐘離意封還記載時,進去對太守說:「《春秋》主張:先內後外。《詩經》說:『刑於寡妻,以御於家邦。』就是說:應該明白政治教化的根本,由近及遠。現今,宜先清理府內,暫且把考察遠縣細微的過失,放鬆一些。」太守認為他很能幹,就委任他管縣裡的事。
  • 吳保安,河北人。任遂州方義縣尉。他的同鄉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學,郭元振打算幫助他成名和做官。趕上蠻敵侵犯,朝廷派李蒙做姚州都督,帥領軍隊去征討。李蒙臨走時,與郭元振告辭,郭元振就把郭仲翔介紹給他,並說:「郭仲翔是我弟弟的獨子,還沒出名和做官,你暫且帶他去軍中鍛煉。如果能破敵立功,使他也能享受一點微薄的俸祿。」李蒙答應了他。 他見郭仲翔確很有才幹,便任他做了判官,讓他處理軍政事務。他們一起到了蜀地。
  •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曾做過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板橋性格灑脫寬厚,在任知縣的十二年間有惠政,在他治下的縣境,牢獄曾幾度空虛。
  • 古弼在旁邊坐等了好久,世祖也不問他有什麼事。於是古弼站起身來,當著世祖的面,揪住劉樹的頭髮,將他從椅子上拉下來,然後一隻手拽住劉樹的耳朵,一隻手攥成拳頭,毆打他的脊背,斥責劉樹說:「皇上不理朝政,都是你這個佞臣的罪過!」劉樹確實是個佞臣,干了許多壞事。古弼早就氣憤在心,這天忍不住發作了。
  • 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年輕時做過縣功曹。當時豫州刺史周景,巡察所屬部域,考核政績。橋玄抓住這個時機,謁見周景,伏地陳述地方官羊昌的罪惡,請求徹底查究羊昌的罪行。周景欽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擔任相應的職務,並派遣他去查處。
  • 朝時代的梁國將領馮道根,為人謹厚,質樸寡言。他平時領兵帶士,以身作則,對部下約束十分嚴格。
    他的隊伍,無論走到哪裡,對百姓秋毫無犯,將士們從來不敢為非作歹。每次戰後,從不擺功。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