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方士(方技)傳略:李郃

椲楢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李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

他的父親李頡,以儒學知名,官做到博士。李郃繼承父親學業,在太學遊學,通曉《五經》,懂得《河圖》、《洛書》、風角和占星,外貌質樸,沒人知道他。縣府召他在縣府當掌管查盜和迎送客人的小吏。

和帝即位以後,分派使者,都穿平民服裝隻身巡行,他們各去州縣採集歌謠。有兩個使者該到益州,他們到李合負責的客官投宿。當時正值夏夜,露天而坐,李郃抬起頭仰望天上,問道:「二位從京師出發時,可知道朝廷派兩位使者嗎?」兩位使者默然不語,他們吃驚地互相看了看,說:「沒聽說。」問他怎麼知道的,李郃指著天上的星給他們看,說:「有兩個使者的星移向益州分野,可以知道這件事。」

三年以後,使者中有一人擔任漠中太守,而李郃仍然做小吏,太守驚奇他德不顯露,召他擔任戶曹史。當時大將軍寶憲娶妻,全國的郡國都送禮物去慶賀,郡守也派了使者,李郃進言勸阻說:「寶將軍是皇親,他不注意禮儀和品德,卻專擅權力,驕傲放縱,他的敗亡之禍很快就到了,希望您一心效忠朝廷,不要與寶憲往來。」太守堅持派使者去,李郃阻止不了,就請求自己去,太守同意了。李郃於是在路上滯留不前,為的是等候變化。他走到扶風,而寶憲回歸封國自殺,他的黨羽全部伏誅,凡是和寶憲往來的人全部被免職,只有漠中太守沒參與往來。

李郃在這一年中被推舉為孝廉,五次陞遷,擔任尚書令,又被授太常。元初四年,他接替袁敞擔司空,他多次陳述朝廷施政得失,有忠臣品節。他擔任司空四年,因犯受人請托的事情被免職。

安帝崩,北鄉侯即位,李頜又擔任司徒。北鄉侯患病時,李郃暗中輿少府河南人陶范、步兵校尉趙直商議立順帝,正好孫程等人成功在先,所以李郃的功績沒顯出來。第二年,李頜因為官吏百姓患病,一再出現災異,被皇帝策免。將作大匠翟酺上書說李頜「暗中謀劃立帝,目的是安定社稷」。於是記下李頜暗中謀劃的功績,封李頜為涉都侯。他辭讓不肯接受。八十多歲時,他在家中去世。弟子上黨人馮冑獨自為李頜制喪服,內心哀悼了三年,當時的人對他非常稱異。

李郃的兒子李固,已經記載在前面的傳記中。他的弟弟的兒子李歷,字季子。李歷為人清白,有操守,學識廣博,善於交際,輿鄭玄、陳紀等人相結交。他擔任新城長,治政崇高無為。他也愛好方術,當時天下大旱,本縣卻偏偏下雨。李歷官做到奉車都尉。

(出《後漢書》)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0/4/5502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叛賊被平定之後,顏真卿家把顏真卿遷葬上京,打開棺材一看,棺材朽爛了,但是他的軀體還是原來那樣,肌肉像活人,手腳很柔軟,鬍鬚頭髮青黑,拳握著,手指甲透過手背。遠近的人都感到驚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來越輕。後來到了下葬的地方,打開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
  • 廚師界有個非常偉大的始祖伊尹。伊尹是商朝開國君王湯王的宰相,他不僅幫助湯王推翻暴虐無道的夏桀,還輔佐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在朝五十餘年,功勳彪炳。伊尹享年一百歲,沃丁以天子之禮將他葬在商湯陵寢之旁,以表彰他對商朝的貢獻,甲骨文記載商朝還有祭祀伊尹的儀式。
  • 庖丁為戰國時代的廚師,歷史上並無記載,只出現在《莊子.養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在文惠君面前表演解剖牛的技術。庖丁解牛的動作乾淨俐落就像商湯時代的舞蹈,而解牛的聲音節奏分明就像唐堯時代的音樂。可見庖丁解牛的技術已達「神乎其技」的境界。
  • 唐朝的李師古,為人專橫跋扈,但卻懼怕宰相杜黃裳(738--808),一直不敢太放肆,但仍心有不甘,想把他拉攏過來。於是他讓一位能幹的小官,帶著幾千貫錢,和一部價值上千貫的氈車子去行賄。
  • 五代時,十國之一的楚國有個人名叫袁安,當了楚國的丞相。當時有個要犯,濫供出了許多人,使他們被抓捕關押。這些被無故牽連拘捕囚禁的,總數竟在千人以上。
  • 測字之奇,全在一個機鋒的拿捏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絕對不是那些不學無術的江湖術士所能胡弄的,那得精研中華文化造字的深層內涵及其蘊藏的深奧意義才能行的。
  • 仙人洞,是江蘇顧山有名的古蹟。這個洞在香花橋底下,相傳是可以通行的,現在已經淤塞只剩一個淺潭了。
  • 清同治元年,某地有位拆字者,只有十七歲,而且父母都目不識丁。此人名叫柳玉之,由於人年輕,同時十拆九中,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生意興隆,大有應接不暇之勢。
  • 大家知道嗎?杭州大井巷有一家藥店:「朱養心」。這一家藥店本來規模很小,業績不太好,可現在營業額卻蒸蒸日上,日進斗金,已成了此地一家著名的藥店了。
  • 教師節也是孔子誕辰紀念日,孔子是中國歷史上首先實行「平民教育」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自幼父母就去世了,家境不好,平日要幫忙家務,還得替人家放牧牛、羊等工作,十五歲才有機會入學讀書,他十分好學,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因此,而奠定了他深厚的學問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