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不可執著於飲食

font print 人氣: 101
【字號】    
   標籤: tags: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一天,波斯匿王來到釋迦牟尼佛的住處。他拖著肥胖的軀體,渾身大汗,向佛頂禮後,氣喘吁吁的退坐於一旁。釋迦牟尼佛看到後說:「大王,您的身體太胖了。」波斯匿王說道:「的確如此。身體過胖給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也令我很煩惱」。

於是,釋迦牟尼佛就說道:「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波斯匿王聞言,就對隨侍在身後的年輕人蘇達沙那說:「蘇達沙那,你記下世尊所說的這首偈,以後每當寡人用膳時,你就在旁復誦它。寡人賞賜你每天一百枚制錢,以之為酬勞。」蘇達沙那回答道:「陛下!臣遵旨。」波斯匿王很高興的起身,向佛陀告退。

波斯匿王離去後,蘇達沙那上前請佛陀將剛才所說的偈又說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回轉皇宮。此後,每逢波斯匿王用餐時,他就侍立在旁,提醒道:陛下,釋迦牟尼佛曾說:「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過了一段時日後,波斯匿王靠此方法減肥成功,體態變的輕盈優美。他很高興的在一處樓閣上,面向釋迦牟尼佛的住處,合掌恭敬的說:「感謝世尊向我開示法要,令我飲食知節量,現世獲益,來世亦得安樂。」

還有一次,一天,一位名叫低捨的僧人在僧眾中說:各位賢者,我的身體一直沉重不適,心情陷於慵懶,任何教誡與法義我都無能領會。我沒有從修煉之中體驗到輕安愉悅,而且對釋迦牟尼佛師尊的教導充滿了疑惑。

釋迦牟尼佛聽說後對前來稟報此事的僧人說:飲食無度,導致身心放逸怠惰,連初夜、後夜也陷於昏沉失念。他這樣的景況,要想樂修梵行,降伏睡眠,進而開發出內明的智慧,乃不可能之事。

隨後,釋迦牟尼佛又把低捨叫來,對他說了一次法,低捨以後終於能精進修煉了。

還有一次佛弟子阿難對人說道:當在進食的時候,要這樣想:進食不是為了享樂,不是為瞭解癮,也不是為了身材的豐滿迷人、窈窕美麗,而是單純的為了維持身體,為了活命,為了治療飢渴之病,為了能達清淨聖潔人生的修行之緣故,就像運貨的人,以油酯潤滑車子,只是為了運貨;皮膚病的患者塗藥,只是為了治病,而不是為了享樂、解癮、好看與吸引人,所以,在先前的飢餓感消失後,不要再貪佞的製造出想吃的感覺,而導致吃的過飽,應當要自我警覺的保持著不盲目,健康的生活,待日後清淨聖潔的修煉成就,不必再生死流轉。

(資料來源:《阿含經》、《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一五經》)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0/3/5518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五代末北宋初時,益州(今四川一帶)有位俗名袁道的高僧,他出家後的法名卻沒有流傳下來。據說袁道少年家貧,卻很聰明,南唐時有一年他上南唐京都金陵趕考,卻不料誤了考期。後來,有人強約他遊覽江寧西池,他推脫不得只好去了。
  • 婆羅門教是古印度的一種很古老的宗教,存在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古婆羅門教在歷史上不斷變異,逐漸出現了殺生等行為。當年釋迦牟尼佛傳法時,變異後婆羅門教勢力起了很大的干擾作用,釋迦牟尼佛也很反對當時干擾他傳佛法的變異婆羅門教。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也把當時的婆羅門信徒稱為「假形婆羅門」,那麼真正的婆羅門該是什麼樣子呢?下面這個故事,講的就是釋迦牟尼佛論述什麼才是真正的婆羅門。
  • 董吉是於潛縣人,他家信奉佛法,已經有三代了。到董吉這一輩,更精純獨到,他一直奉齋持戒,念誦經書。村中的人如果有了病,一請董吉來誦經,病人絕大多數就痊癒了。
  • 萬回是唐代閿鄉(古縣名,在河南省西部,地址在今靈寶縣內)人,俗家姓張。當年,萬回的母親在觀音像前,祈求生子而懷孕,後來就生下了萬回。但萬回生下來就很傻,到了八九歲的時候,才開始會說話,父母也就因此很不喜歡他,把他當作豬狗一樣,去養活他,對待他。
  • 閻王見他們倆位和尚到來後,便請他們入座受其恭敬,那位沙彌被請到金座上,而那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則是被請到銀座上,而且閻王在態度上對那位沙彌更加恭敬一些。閻王禮敬之後,便開始查對關於他們的記載,發現他們都還未到壽,便下令放他們還陽。那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心中大感奇怪,又略有些不平,不知為何閻王對那位小和尚更加恭敬一些,便趁機會詢問了小和尚在何處出家。
  • 唐朝時并州(今山西太原)有位法名叫釋僧衍的和尚。大唐時的并州佛教盛行,幾乎全民人人信佛,所以他也至小就相信佛教中的佛法,出家後更是一心念誦佛經,以求能修成進入佛國世界。他每天都把他修的那一法門的佛經念一遍,三年以來已念了一千多遍。
  • 于闐國有一個名叫般若彌伽薄的小和尚。這位小和尚年紀雖小但卻能嚴守戒律,時常念誦他那一法門的佛經,從來不鬆懈偷懶。日子久了,就常常有些靈異的祥瑞發生在他的身上。
  • 唐朝有一位法名釋普明的僧人,他俗姓趙是濟川人士。他最初在泰山靈巖寺披剃出家,後來聽說五台山常有瑞像顯現,於是便決定雲遊去五台山修煉。到了五台山後,他便在五台山南台的北邊,一鑿一鑿,非常艱辛的鑿出了一間小小的石室,並在此專心修煉佛教中的佛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