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如毒奶粉造假的中國成長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文編譯)中國提供的統計數據和牛奶包裝有個共同之處:在標簽上看到的東西僅供參考。中國的毒奶事件引發的食物鏈污染,已造成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即便如此,中共當局還下令法院不受理毒奶賠償。就如同國有企業放任供應商添加三聚氰胺來提高嬰幼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一樣,官方統計學家也配合政府粉飾太平的需要,在數據上動手腳。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社論,評論中國所謂經濟成長的真實情況。

北京大學教授、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六月份接受香港《紫荊月刊》專訪時表示,中國至少將維持十到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上近10%的高速經濟成長。當次貸問題影響全球時,林毅夫對中國的衝擊也持樂觀態度,他的理由是中國金融機構持有次貸債券頭寸並不多。

前不久參加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總裁會議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則預測,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約為8%到9%,中國央行正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形勢,以確定下一步利率調整政策。

中國政府經濟的目標一向是穩定的成長。以前在經濟減速期,當「電力供應」已經停頓時,中國的經濟活動還不可思議地持續往前,絲毫未受影響。因此,官方數據有時真的低估了實際的成長速度。

中國國家統計局計算的資料,以2001年各省成長率為例,除了雲南外,都高於全國值(全國值應該是各省的加權平均)。統計局有鑒於地方的「假報浮誇風」,2001年五至十月進行一項調查,竟發現有62,000多件統計造假舞弊。

所以當中國政府宣佈在未來兩年內,為提升經濟將注入4兆人民幣,以確保經濟成長率9%,而不是往年的10%至12%時,外界投以懷疑的目光來看待這些數字。中國雖然有2兆外匯儲備金,但是大部分購買了美國的國債,如果在這個時候拋售套現,將很有可能引發另一場危機。

而在中央公布擴大內需方案後,各省也紛紛宣布大規模的投資計畫,其中以雲南5年3兆計畫最多,另外,包括廣東、遼寧、河南等省份計畫投資都超過1兆人民幣,根據統計,目前各省投資總額已經超過10兆人民幣,遠超過原先的4兆目標。

這些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正努力確保所謂的成長形勢能持續。起初,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還為此上演了上漲的行情。可是隨後不久市場下跌的情形,暗示此項經濟刺激方案可能不如表面的期望,實質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已低於官方的數據。

摩根史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中國政府有些慌張的行動,暗示實質經濟成長率很可能已降至8%甚至以下。保8是中國觀察家們認為的控制社會動蕩所必需的水平。

非官方證據顯示,上個月出口下降得驚人,比任何人幾週前所能想像的都要快。有一家大型化學製品公司報告說,10月份訂單少了一半。眾多廣東工廠的老板們,一夕之間消失無蹤,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員工追討薪資無門。

出口成長已經明顯放緩,但卻尚未停滯,這是否暗示著還沒有到達谷底,還可能出現更糟糕的情況?經濟學家甚至懷疑,如果沒有刺激方案,至少在下一兩季內,經濟成長率很可能會降至6%。

這種突然的放緩並非源自華爾街,而是來自中國政府去年房市降溫的措施,當初是擔心通貨膨脹,現在這種擔心已經過去了。當局勒令銀行控制對房地產業的貸款,地產商不得不建造低價住房,同時也提高了居民購買第二套住房的難度。

北京龍洲經訊(Dragonomics)執行董事葛藝豪表示,中國政府不僅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撇除,而是把它擠乾了;他們原本以為自己在微調,但中國的經濟還停留在19世紀那種繁榮與蕭條交替的循環下。中國的政策與歐美有明顯差異,在歐美地區,獨立的央行任何試圖控制資產價格都屬越權,戳破泡沫也沒有那麼容易。

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香港經濟專家貝哲民表示,北京這次投入的資金令人震驚,至少是一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但是中國越來越由市場驅動的經濟下滑的速度,可能比新資金的注入速度來得更快。

貝哲民以房地產為例,該市場約占GDP的7%。十年前當大多數房屋是公有時,房地產市場投資的升溫降溫,控制非常容易。但是目前房地產主要由私人擁有,即使當局指示銀行放貸,地產商也會盱衡局勢不一定借款,因此政府已經喪失了直接控制權。

最近一些西方國家政府藉著舒困方案,獲得了曾經私有的金融體系的控制權,它們不得不與中國保持一致的步調:誘導銀行將國有資金注入實體經濟。同時,中國政府也並非唯一擴大經濟刺激方案的規模和潛在影響的國家,日本就已經把重複計算變成了一種滑稽的藝術形式;為了安撫民心,舊瓶裝新酒可能也不失為一種正確的對策。

中國經濟屬於一種中央計劃體制,正緩慢而艱難地向市場經濟轉型。而美國和歐洲由於金融風暴,各國政府聯手舒困,不得不邁上了一條相反的道路。這兩種轉變都不可能一蹴可成。

中國持續的大規模城市化進程、大量的低工資人口、生產力提高的空間和潛在的龐大消費市場,都可能為中國將繼續高速成長來背書。但幻想利用中國現有的經濟實力,來避免全球經濟衰退,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就像毒奶粉事件一樣,各種有毒食品紛紛被揭露出來,中國的高速成長也啟人疑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從毒奶粉看中國人的生存權(2)
新華網破天荒承認造假 專家:「轉圈」自我忽悠
任百鳴:新華網首次書面承認「造假」
福建驚現4萬多出口服裝夾帶糞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