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

【京劇欣賞 】– 梅龍鎮

李鳳姐會做飯也會招待客人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余叔岩少年時以小小餘三勝(其祖父名)的藝名在天津演戲,廣受歡迎;但因演出頻繁,疲憊過度,弄壞身體又嚴重倒嗆,再也無法唱戲。一般人遭遇這種拂逆,說不定就灰心喪志,再也提不起勁兒了;可是余叔岩不為所動。他回到北京休養,繼續充實劇藝能力,他加入票房練唱,混跡常人之中而不驕不餒。這個票房叫做「春陽友會」,每逢譚鑫培演出時這個票房的人都會去看,余叔岩和大家同去,在台下聚精會神的領受譚的技藝,他得到的遠遠超過眾人。如此忽忽渡過十年「潛龍勿用」的日子。

1918年(譚鑫培在這一年過世),28歲的余叔岩再度出山,他搭入梅蘭芳掛頭牌的裕群社,但梅已有固定搭配的老生王鳳卿一起演出;余叔岩不願退而求其次去唱二路老生,因而他找一些王鳳卿所不演的戲,來與梅蘭芳同台演出。他挑選一齣不起眼的《梅龍鎮》(又名《遊龍戲鳳》)做為首演,結果演出十分成功,大家口耳相傳,打開了他的知名度,也奠定好復出的路。


李鳳姐(吳海倫飾演)的長巾掉在地上被客人(鄒慈愛飾演)踩住。

這次演出盛況,齊崧詳盡的寫在「梅蘭芳和余叔岩的《遊龍戲鳳》」這一篇文章中(見 傳記文學出版社《談梅蘭芳》一書),起先余叔岩的嗓音沙啞發聲較悶,好在唱「四平調」不需費力,演完踏巾的那段,余叔岩完全融入戲中;到後來二人輪流唱著「西皮流水」的對口戲時,配合的天衣無縫,醇美的韻味,遠離庸俗,表現的高雅極了:

李鳳姐(西皮流水板)月兒彎彎照天下,問聲軍爺你住哪家?
正德帝(西皮流水板)大姐不必盤問咱,為軍住在天底下。
李鳳姐(白)住了,一個人不住在天底下,還住在天上不成?
正德帝(白)啊,大姐,我住的那地方,與眾不同。
李鳳姐(白)怎樣不同?
正德帝(白)在那北京城內,大圈圈裏頭有個小圈圈,小圈圈裏頭有個黃圈圈,我就住在黃圈圈裏面。
李鳳姐(白)我認得你。
正德帝(白)你認我是哪一個?
李鳳姐(白)你是我家哥哥……
正德帝(白)啊?
李鳳姐(白)的大舅子!
正德帝(白)被她占了便宜去了!
李鳳姐(西皮流水板)罵聲軍爺理太差,不該調戲我們好人家。
正德帝(西皮流水板)好人家來好人家,不該頭戴海棠花。扭扭捏捏人人愛,風流就在這朵海棠花。
李鳳姐(西皮流水板)海棠花來海棠花,反被軍爺取笑咱。我這裏將花丟地下,從今後不戴這朵海棠花。
正德帝(西皮流水板)大姐做事理太差,不該將花丟地下。為軍與你來拾起,我與你插,插了上這朵海棠花。


客人(鄒慈愛飾演)撿起李鳳姐丟在地下的海棠花插在自己的鬢角上,還洋洋得意。

「月兒彎彎照天下」是詩經裏所謂的「興」體,古樸有趣;花與人比嬌媚是為「比」體,二人調笑對應之間用的是「賦比興」這種詩的語言。又加上眼神與手勢做工細膩,音樂與對白蓋口嚴緊,呈現出表演的藝術性。這齣戲主要是從飲食、待客的生活中提練出立體美,余叔岩將藝術與生活融合的瀟灑自然,雖然嗓音身體條件受限,卻有辦法表現美好,他那不算響亮的嗓子,能唱的力道十足。


客人(鄒慈愛飾演)百般挑剔,李鳳姐(吳海倫飾演)機智應對,國光劇團演出《梅龍鎮》。

有人就《梅龍鎮》有正德皇帝存在(扮成軍人模樣出遊),批評説是皇帝倚仗皇帝的聲勢欺人,其實這根本不是重點。這不過是戲劇借用名人來讓大眾覺得親切,吸引注意力罷了,其中男女討價還價的針鋒相對才是重點所在。戲是怎麼進行的,這才是戲的靈魂,關於這一點古人把握的很好;反而民國初年以梅蘭芳為首,流行改編新戲,他們大都用「概念性」來編戲,文謅謅關目鬆散,人物塑造很平面,總在那裏自說自話,沒有機伶的對應性—只會獨白不會對口。但在那個求新的年代,人們愛看新鮮湊熱鬧,過一陣子這些新編戲多半也就沉寂了;只是平白給一些人留下了錯誤的印象,誤認新編的戲就代表進步。


1942年上海戲劇學校學生顧正秋(右)、關正明在中國戲院演出《梅龍鎮》,後面椅上擺著臉盆,這是老式演法,李鳳姐做完飯菜還有洗手、倒水的戲。

1918到1928年,余叔岩復出演戲的這十年,他唱精緻的老戲,但和梅蘭芳演新戲的鋒頭,實在不相上下。例如1921年,余加入俞振庭的雙慶社,梅則與楊小樓組建崇林社,崇林社排出轟動京城的新戲《霸王別姬》,觀者如潮,餘貼出譚派《轅門斬子》,立刻能得滿堂。再如,1924年餘與楊小樓合組雙勝社、梅則組承華社,梅演新戲《上元夫人》,而雙勝社這邊餘演《審頭刺湯》楊小樓演《冀州城》,兩邊同晚上演,使觀眾難以選擇。

《梅龍鎮》這齣戲只有兩個角色,除了老生就是踩蹻的花旦了,老生會挑剔花旦會解決,觀眾對這位花旦的聰明印象深刻。她應付一位刁鑽的客人不需使用仇恨與厭煩的態度,但也不是無主張的隨和。她既能合乎禮儀,又具備現代所謂的人性化管理原則,說的上是個能與顧客平起平坐的行銷高手。年輕的觀眾看這齣戲,很受戲中這位李鳳姐的吸引,並無時代的隔閡感。戲劇其實沒有新舊只有好壞,這明明是一齣舊戲,卻具備有現代的、大方的內涵,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應對沒有防衛、沒有封閉的怕心。@*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打龍袍》內容是說宋朝包拯陳州放糧後回京,在趙州橋巧遇流落民間的李宸妃,令人吃驚的李宸妃竟是當朝天子宋仁宗的生母。然而要讓宋仁宗能夠接受這位真正的媽媽,可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從這個流行數百年的戲曲,我們看到老百姓並不認為皇帝就是絕對權威,他還要按普世價值來行事,沒做到孝就要受罰,即使他不知情並非故意犯的。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認為皇權可以陵架在孝道之上,那是儒家為中國建立的社會根基。
  • 武戲通常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氣氛,這是敵我之間的相互尊重;旗鼓相當的打鬥,正大光明,輸了也就輸了,講究武德。
  • 中共擅自改動的《三岔口》,把壞人改成好人,依舊稱做《三岔口》,明擺著是偷樑換柱,想藉此戲的知名度,暗中宣傳自己想要的什麼東西。竄改過的《三岔口》,變成從頭打到尾的打仔片,沒有原先的戲劇性、懸念性、幽默感,它編成劉利華一進門,任棠惠就被驚醒,然後兩個人像懵懂的未成年人,好像有發洩不完的精力,好勇鬥狠的打來打去,叫人看了不知是為什麼打個沒完。
  • 演出內涵上則是大異其趣。西方文化強調「模擬」,越像壞人表示人物刻劃的越成功;中國則考慮到教化的問題,認為刻劃過細,會教壞觀眾,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明明是獸心獸面的一個角色,表演的重點卻放在耍叉及與孫悟空的對打上面
  • 《昭君出塞》可說是戲曲的活化石,它非常典型,藝人一代一代的傳承,保存下原始的的戲劇結構與表演方式,細細品味可以領略出久遠前的戲曲風貌。人物精簡,卻能藉唱詞、身段譜出關山萬里,壯闊的史詩氣氛。尤其由昭君一人主唱,猶有元雜劇遺韻,在悠久的時空中她獨自吟哦,卻喚起人間千古的共鳴—崎嶇世上路,望不見自己的家園在何處?
  • 兩家的親家母坐在一起吃飯,豈非大事一件,用飯之前依照古禮,首先男方的母親李氏拿起酒杯,在堂前對著天倒酒,這是禮敬天地的意思。儐相接下來對著在一旁發愣的陳氏說「該您了」,陳氏拿起酒杯放在嘴邊就給喝了,儐相告訴她不能喝,要倒在地上。這在愛物惜物的鄉下人心裏,簡直是浪費
  • 這齣戲演他原諒一位偷瓜賊。這位偷瓜賊鄭子明是個魯莽的粗漢,原先對老殘的陶洪心存輕視,但發現自己怎麼也打不過陶洪時,也就心服口服。陶洪看出鄭子明是個純樸老實的孩子,還將女兒陶三春嫁給他。整齣戲沐浴在惺惺相惜的氣氛裏,雖是武打猛烈,卻全無乖戾之氣。
  • 古人解釋一些自然現象,雖是單純的想像,卻有神話的幽微之美。這齣戲中,製造水患的是水裏的豬婆龍(也稱水母),南海觀音大士接受泗州州官的求禱,幫助消除水患,她親自出馬解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