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建中——我的回憶

文、圖/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就讀建中時,我住板橋,每天搭火車到萬華車站,然後走路穿過植物園到學校。

同樣搭火車的,如後來被謀殺的陳文成同學,在來往車站和學校間,是我們能夠相互交談的時刻。

那時候是戒嚴時代,我們只能小聲地交談。有的時侯,從牯嶺街舊書攤中,買到一本禁書,如阿Q正傳,就讓我們談個不停。有次作文時,不小心地把自己的看法寫進去了,結果當時國文老師姚平,在發作文簿時,故意地把我的作文簿子留到最後,並告訴我要讀多點書,少寫這類的文章。那篇作文成績「丙」,我至今還記得,當時姚老師有些驚嚇的模樣,大概怕我給他惹來麻煩吧!!

高一時的賀校長是一位自由主義者,他讓學生能夠自由地出入校內,因此,植物園的草地是我們中午偷懶睡覺的好地方。後來換了一位新校長——崔德禮先生,他比較嚴格,上學時間不准我們自由進出校門,我們不喜歡他,因此背後稱他「缺德李」。

高中三年有許多時間在學校附近閒逛,也培養了不少後來的興趣,如在牯嶺街的舊書攤尋寶而迷上收藏字畫,在歷史博物館前觀看名畫家馬白水的水彩寫生而迷上水彩畫作。

畢業四十年了,我大部分的時間是住在台北市,也常到植物園看荷花(今年植物園沒有荷花,據說是有病菌的緣故),也常到建中旁泉州街的林家乾麵,吃碗福州乾麵加上蛋包魚丸湯。記得讀建中時,這家麵店是在美國新聞處旁騎樓下,如今搬到附近的的店內。原來的店家門牙有縫,如美國影星泰利湯馬斯那樣,如今由他兒子繼承這家店,隱約間還可見他父親的影子,但他的門牙縫不那麼大。

有幾次看到報紙上報導,有六十老翁發生意外,想想自己也近六十歲了,也就是將被稱為老翁的階段。人變老有個共同的現象,就是記得四十年前的事,但忘掉四十分鐘前老婆交代的事,因此屢次受到「責備」。

幾個老翁在一起,也只能和當年建中學生一樣偷偷的罵,但當時罵的是威權政府、萬年國代,如今罵的是老婆的嘮叨。所謂年少志氣高談國事,年老志氣小談家事。

最近,據說有人要舉辦畢業四十周年同學會,要寫一點感言,而且限時交上,因此把自己的作文交上,希望這回作文的成績比「丙」好一點,不會被拒絕刊載。(高三16班 徐正毅 Oct 3 2008)

後記:很幸運地,此文已為「建中校友」所收錄,刊載於第37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北二高往北走,原來在台北時還艷陽高照,但過了汐止隧道就變成了陰天,再向前行過了大竿林隧道就下起雨來,看來「基隆多雨,雨勢到汐止停」的說法還蠻貼切。
  • 歷史博物館近期展出台灣水彩畫百年展,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文化活動。

    水彩畫易學難精,在作畫時乾濕、濃淡的掌握十分重要,而且,一旦下筆就很難如油畫一樣可任意塗改。

  • 到松山機場,標示牌上恆春還有空位就訂機票飛到恆春。

    下了機場,感受南方角落的安靜和清爽,在巴士站遇見一位好心的墾丁青年,在車上,他向我們做口頭的恆春導覽。

  • 平日有工作的壓力和家庭的束縛,每逢假日就往外跑,老婆說這是「桃花腳」,我覺得能像白雲在天空飄,自由自在的感覺很輕鬆。
  • 立冬剛過,週末驟寒,下大雨,過去一週,台灣人民在焦慮不安的氣氛中度過,彷彿戒嚴時代再現。

    據說,自由廣場還有青年學子在靜坐,抗議政府粗暴違法的行為,因此,下午走過那兒關切他們。

  • 友人年初時,從中研院轉任花蓮東華大學院長,說好在花蓮見。

    週五提前搭機到東華大學拜訪他,並參觀校園,夜宿校內的東華會館。

    東華大學是幾年前新建的大學,校園達250公頃,是台灣目前單一最大校區的大學。

  • 因雪山隧道到宜蘭變得很方便,每逢假日,似乎到宜蘭走走,成為一個抒發心情的習慣。

    來往頭城宜蘭,有不少路標指示遊覽的地點,也一處一處的到那兒遊玩,這回我們到一個指標寫著「藏酒」的地方。

  • 有人說10月過後,澎湖風大不適合旅遊。

    我倒是覺得,我在旅遊淡季去澎湖,反而可享受到寧靜和淡季時商家特別的關愛。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