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在地化的精神醫療–垂直整合治療概念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芳如雲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斗六分院15上午在第一醫療大樓 四樓會議室舉辦一場記者會,由精神科陳柏熹主任主講在地化的精神醫療,希望依據『垂直整合』治療概念,建立一個統整而環環相扣的系統;從患者的精神症狀治療系統(急性病房)、安置系統(慢性病房)、復健治療系統(日間病房、社區精神復健)、追蹤治療系統(門診、居家治療、社區關懷),一同整合,依據每個患者切身問題來提供即時、適切、且有彈性的整體照謢。


國立成功大學斗六分院精神科陳柏熹主任主講在地化的精神醫療依據『垂直整合』治療概念,建立一個統整而環環相扣的系統。(記者李芳如/攝影)

陳柏熹以簡報說明精神醫療整合,他說,臨床精神醫療工作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病患出院後,如何使他們獲得持續的治療和復健服務,以幫助他們回歸家庭和社區、避免病情復發而在各醫院間疲於奔命,彷彿進出『旋轉門』一般。

過去精神疾病 被視為是鬼神附身,是上輩子作歹事,如今,精神疾病,證實只是腦子起了些化學變化, 錯誤的詮釋,塑造出對疾病的「汙名」和「誤解」, 成為精神障礙者更沉重的心理負擔, 唯有社會的接納與認同, 才能讓汙名漸漸被拭去。

依據成大醫院精神科所做的調查顯示,家屬們對精神疾病之表現歸因於超自然因素的最多,其次多歸因於個人道德因素,而認為精神症狀是疾病所引起的只占少數。

他說許多精神分裂病等嚴重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缺乏『病識感』,常因服藥規律性不理想而復發。此外,因對疾病的恐懼與不瞭解,復加以外界災難式渲染,也為精神疾病一層層貼上永不得翻身的標籤。病患和家屬們因為疾病『汙名化』的影響,容易因此無法取得他們所需要的資源而陷入弱勢的社會循環。

而病患沒有病識感,加上家屬受汙名化影響,造成精神疾病的重複發病所帶來的社會損失相當驚人。依據成大醫院精神科所做的研究,病患因為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損失』,包括醫療費用之直接損失,以及因為個人與家屬工作生產力喪失之間接損失,其間接損失更遠大於一般人所注意到的醫療費用。以目前雲林縣內領有身心殘障手冊的人口比例居全國排第二位,因此發展一套在地的精神醫療服務體系是一件急迫的事。

他說,縣內鄉親若有需求,可以就近至各鄉鎮之衛生所詢問相關服務,各鄉鎮公衛護士將會協助安排醫療團隊前往病人住所提供服務。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