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瞬間‧魏晉城市】

僧恒傳——得遇譯經大師鳩摩羅什

文:蔡大雅;繪圖 : 蕭素惠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鳩摩羅什經苻堅派兵遠征龜茲,克服諸多危難,被迎接到達長安,在與僧恒相見後,兩人開始重解經文在關中地區弘揚利人忘我的菩薩之道。

不久,鳩摩羅什的母親決定到天竺去修行。臨行前曾告訴羅什,說大乘佛教要傳到東土去,需要依靠羅什的力量。鳩摩羅什回答說:「大乘菩薩之道,要利益別人而忘卻自己。假如我能夠使佛陀的教化流傳,使迷矇的眾生醒悟,雖然我會受到火爐湯鑊的苦楚,也沒有絲毫的怨恨。」

鳩摩羅什為西域之星

鳩摩羅什在龜茲國,經兩年讀誦許多經論,已能通達大乘的義理。他以前在罽賓國的師父也專程前來聆聽,二人對詰一個多月,極為讚嘆,最後向鳩摩羅什頂禮。

鳩摩羅什每年講經,西域各國君主紛紛前往聆聽,跪在羅什的法座旁邊,作為階梯,讓他踏著登上法座。前秦苻堅建元十三年,太史上書說出現一顆明星,將有一大德智人前來。苻堅說:「我聽說西域有位鳩摩羅什,那位外國的大德智人,一定是鳩摩羅什吧!」於是次年便派部下呂光率領七萬大軍遠征龜茲及烏耆諸國。

苻堅跟呂光說明出兵的原因,並非為了貪圖他人的國土,而只是為了與大師見面,要呂光戰勝以後,趕快將鳩摩羅什帶回長安。

呂光剛出發,鳩摩羅什就告訴龜茲人,王國的運勢即將衰敗,強敵自東方來,不要反抗。但國王不聽勸告,率軍抵抗,結果兵敗被殺。呂光擄獲鳩摩羅什,欺他年紀輕,就把他當凡夫俗子來戲弄,但羅什絲毫不動怒,最後呂光自覺慚愧,才停止這類行為。

幾經危難 羅什終到關中

呂光領兵返國,到涼州時,聽說苻堅被姚萇殺害,就自立為王,國號涼(史稱後涼),建元太安(西元三八六年)。羅什由於能預見未來,呂光非常重視他的建議,因而避過幾次危難。

姚萇殺死苻堅後建立後秦,定都長安,他也十分虔誠禮佛、敬重僧人,供養著僧恒等人。姚萇也想迎接鳩摩羅什,但被後涼呂氏家族拒絕。

等到姚萇死後,兒子姚興繼位,又派遣使者去邀請鳩摩羅什,涼州的統治者堅持不讓鳩摩羅什離去,因此姚興就在弘始三年派兵西征。涼州兵慘敗,四個月後,後涼奉上降書投降,姚興才得以迎接鳩摩羅什到關中,果然是道安圓寂十六年後的事情。當時鳩摩羅什五十八歲,僧恒已經七十四歲了。姚興待鳩摩羅什以國師之禮,請他到逍遙園翻譯佛經,又選八百位和尚參與翻譯的工作。

鳩摩羅什重解佛經

(http://www.dajiyuan.com)

僧恒將魏晉以來翻譯的佛經拿給鳩摩羅什看,鳩摩羅什看那些翻譯的經文,字義多有錯誤遺漏,失去原先的旨意,無法和原文相符。鳩摩羅什看到僧恒才學見識俱佳,又長久隨著道安傳述書寫,便經常為他說明西方語言的文法。

他說:「印度語言的習慣非常重視文學體制,它的聲韻起伏,能配合音樂的便被認為是好的。凡是覲見國王,必定讚揚他的賢德,拜見佛祖的儀式,以歌唱詠嘆最為可貴。所以佛經中的唱偈朗誦,都是這種方式。但現在將原文改成漢文,就失去它原來的韻味了。」

僧恒聽鳩摩羅什講說佛經旨意,以前有疑問的地方馬上解開,歡喜讚嘆。僧恒既然悟到法理,不論翻譯或傳寫,無不簡練,符合原意。

弘始十五年(西元四一三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大寺去世。臨終前曾說:「我現在在眾人面前發誠實誓,假如我傳譯的經沒有錯誤,那麼我的肉身火化後,使我的舌頭不焦爛。」果然火化之後「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佛教自東漢明帝時東傳以來,翻譯的佛經雖然逐漸增多,內容卻多不順暢,且文義也有所偏差。鳩摩羅什既通曉梵文、又博學多聞,身處後涼十七年,對中土民情皆已十分了解,在語言方面也可以運用自如,所以翻譯的佛經除了契合原意外,更兼具文筆優美,開創了獨特的文學風格。鳩摩羅什總共翻譯三藏經論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弟子三千餘人,全國上下,皆信奉佛教。

劉裕攻長安 佛祖囑咐失傳

姚興死後,他的兒子姚泓繼位,改年號為永和元年(西元四一六年)。同樣這年,僧恒告訴眾人說:「我即將離世了,明年長安將會遭遇大劫難,你們務必保護經書,使它們安然無恙。」說完後更換衣服,安然坐著就圓寂了,時年九十九歲。眾人在僧恒的身旁發現一份遺下的文件,是記載帛僧光元神離體,到佛國世界遊歷,得到並傳揚佛祖囑咐的事蹟。

姚泓繼位後,他的兄弟為了爭奪皇位互相殺害,關中地區大亂。次年南朝的劉裕派兵攻破長安。長安在後秦滅亡時遭受嚴重破壞,雖然由於僧恒的預言,促使眾僧加意保護佛教的三藏經典,但水火無情,還是略有損毀遺失,僧恒記載的佛祖的囑咐,也從此不知所蹤。

僧恒是個謙虛的人,雖然具備深厚的學問卻不顯露於外,常常懷有才識不足的憂慮,可惜沒有相關記載流傳下來。(全文完)◇

轉載《新紀元週刊》93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中、荊州這兩座三國時代的古都,不只彰顯了漢初三傑叱吒風雲的豪義,也述說了諸葛亮、周瑜、曹操三人鬥智赤壁的精彩故事
  • 時辰到了。羿明白,騎上大花馬,背上神賜的彤弓素矢去十頭金烏出沒的山淵的日子到了。十太陽不耐地把天空燃到沸點,一寸寸加強了光度,牠們刺耳的一聲聲嘎叫是對羿下的戰書。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綿延數百年的恩仇糾葛,在各自出世歷劫後了結因果。三國古城就在其中顯示歷史教訓,勸世為善不為惡
  • 十太陽把火焰戴在頭上,做他們的王冠。在這史前的大地,萬葉的葉脈欲裂,岩石風化成粉末,老樹根死摳住石頭索求水滴,大地是一座不設防的火藥庫……
  • 太陽的馬車伕,羲和,遠遠坐在馬車上望著十日在大地灑下的,沒有人能補救的災難。她乾燥的、漆黑的眼凝望眼前的一切,黑色瞳人裏沒有殘忍,也沒有仁慈。
  • 捲起黃袍,行走在遍地是銀樹香草的天庭,天帝感到一種深沉的厭倦。羲和知道,他意圖這十個逆子的毀滅。他得在地下渺小的人類當中找一個心足夠大的人來做這件事……
  • 中國神話的源泉《山海經》竟然這樣支離破碎。
    讀完這些承載著神話骨架的斷簡殘篇,不禁掩卷嘆息,並突發奇想:應該有另一部《山海經》……
  • 天地初啟的日子,我造的人活在大地上,渾渾噩噩,和自然、和萬物沒有疆界地活著。我竟有些嫉妒他們和路邊的羊桃樹一樣無知無識,沒有煩憂。
  • 如何把這蒙昧的王國中危險、叫人迷惑的萬物凝成清晰的形象,好叫未開化的百姓認識?在從透明的葉子篩下來的晨光中,這是禹和臣子討論的主題。
  • 於是夏王朝收集來據說是神創世時遺留下的,橫臥海底的鎮海銅杵,把它融了鑄成九座巨鼎,鼎上雕了一個個嚇人而深具藝術成就的,奇異生靈的面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