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瞬間】

中國都城建設的典範——長安城

文:蔡大雅;繪圖 : 蕭素惠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長安,中國最偉大的古城之一,為當時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七倍大,格局完善,為中國都城建築的典範,甚至連日本的平城京及平安京都是仿長安城興建的。

長孫無忌回想起那天晚上,太宗接獲密報,眾人聚在一起力勸太宗,而太宗仍猶豫不決時,也曾想用龜卜求問神靈。恰好幕僚張公瑾從外面進來,投龜棄地道:「卜以決疑,不疑何卜,今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難道問卜不吉,便好罷手嗎?」有這臨門一腳,才讓太宗下定決心,也才有日後的太平盛世。

從隋文帝下詔建都到長安基本建設的完成,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據稱當時除了外郭城牆尚未完成外,其他的官方建築群如宮殿、官署等,多已完工。隋朝規劃興建的長安城面積近八十四平方公里,比今日西安城牆內的面積大十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城市,在當代也是世界第一大都(為同時期的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七倍大、是西元八百年建立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城的六點二倍)。

長安集傳統城市建設之大成

從選址、設計、興建到遷都,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這種工作效率恐怕是世所罕及的。雖然部份建築物並非使用全新建材興蓋,而是從漢朝的舊長安城搬遷過來重建,是縮短部份施工時間的主因之一,但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有如神助般的速度與其成就的輝煌氣魄,令人讚嘆佩服。

長安是按照整體規劃,系統的興建完成,其指導思想源自傳統的宇宙觀,配合著當地特殊的自然地形,創造出一座效法天地運行的理想之都。具體的設計主要是參考《周禮考工記》與其他古籍中記載的布局及營造原則,並借鑑前朝各代京城的經驗。故長安可謂集傳統城市建設之大成,除了反映炎黃子孫對都市空間所要求的具體因素外,更體現出城建背後深刻的精神內涵。長安不僅成為中國後代都城建設的典範,更影響了鄰國的都城建設,如渤海國的上京龍泉府、日本國的平城京(今奈良市)及平安京(今京都市)等,皆模仿長安的格局修建而成。

長安規劃的指導思想——周易乾卦

龍首原介於龍首原與南邊的山區之間有六道東南、西北向的平行坡地,高度依序向南遞增,其線條恰好形成周易乾卦的卦象。乾卦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象徵天;六爻皆為陽,以龍為喻,正好符合天子之都的意象,是故長安的布局便順應六爻的爻辭設計,效法天地不息之運轉,以期王朝國勢亦能長治久安。中國傳統的方位觀是以上為南,與現代以上為北的通行概念恰好相反,所以初爻成為最靠近龍首原的坡地使用的指導原則,如此依序向南,根據各爻的爻辭規劃最適合該地的使用方式。

在乾卦的六爻中,以第五爻「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最為尊貴,古來稱皇帝為「九五之尊」,其來源即出於此。但在長安城的規劃中,第五道坡地上建造的卻非天子所在的宮殿,而是佛教的寺廟及道教的道觀。古人通過這種無聲的建築語言表達人對天對神的崇敬,皇帝雖然貴為天子、擁有天下,卻也不敢妄自稱大,並不認為君德足以配據一片有飛龍在天之勢的土地為己用,風水寶地只能用來建造供奉神佛的寺廟塔樓。一東一西,九五高地上巍然聳立著長安城中最大的寺廟及道觀,與其他遍布城內眾多的寺院塔樓共同塑造出長安城壯麗的輪廓線。

縱觀其他爻辭,只有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之處可以置宮室,因九二依孔子的解釋,為「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是為君者所該具備的德行。君主居此或能時刻修德言善、利及百姓。

官府衙門與民宅住處分隔

在漢的長安舊城裏,由於朝廷的各個官府衙門未與民宅住處分隔開來,導致人民在使用城市空間上互相干擾。新城為改善這種情況,事先將土地使用作功能區分,使官府之類的公家建築群全集中在一起;乾卦六爻中的九三爻辭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元咎」(君子整日勤奮不息,在夜晚仍時刻警惕,雖面臨危險也無禍害),正適宜勉勵為官者勤政謹行,遂將行政機關設立在九三的坡地上,而且官府靠近位於九二的宮廷,也便於百官的上下朝與公事文書的往來。

依照《周禮考工記》的匠人篇中記載的都建藍圖「前朝後市」的規劃原則,市場應該設在整個城市的北邊、位於宮廷之北,因為根據傳統的風水觀念來說,北方屬陰,而市場人來人往,陽氣旺盛,正可以調和該地。但長安城的市場卻非置於九二宮城之北的九一上,而是位於九四坡地上,因為九一為「潛龍勿用」,所以不作任何建築上的使用,只歸為皇帝的禁苑,供皇室遊獵用。長安的市場選在九四坡地上,因為九四的爻辭為「或躍在淵,無咎」(相機而動,躍起上進,沒有危害),商業交易亦具備靈活性及積極性,適與這個爻象相合,市場設立於此可承地利之運,促進商業發展。(待續)◇

轉載《新紀元週刊》97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中、荊州這兩座三國時代的古都,不只彰顯了漢初三傑叱吒風雲的豪義,也述說了諸葛亮、周瑜、曹操三人鬥智赤壁的精彩故事
  • 時辰到了。羿明白,騎上大花馬,背上神賜的彤弓素矢去十頭金烏出沒的山淵的日子到了。十太陽不耐地把天空燃到沸點,一寸寸加強了光度,牠們刺耳的一聲聲嘎叫是對羿下的戰書。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綿延數百年的恩仇糾葛,在各自出世歷劫後了結因果。三國古城就在其中顯示歷史教訓,勸世為善不為惡
  • 十太陽把火焰戴在頭上,做他們的王冠。在這史前的大地,萬葉的葉脈欲裂,岩石風化成粉末,老樹根死摳住石頭索求水滴,大地是一座不設防的火藥庫……
  • 太陽的馬車伕,羲和,遠遠坐在馬車上望著十日在大地灑下的,沒有人能補救的災難。她乾燥的、漆黑的眼凝望眼前的一切,黑色瞳人裏沒有殘忍,也沒有仁慈。
  • 捲起黃袍,行走在遍地是銀樹香草的天庭,天帝感到一種深沉的厭倦。羲和知道,他意圖這十個逆子的毀滅。他得在地下渺小的人類當中找一個心足夠大的人來做這件事……
  • 中國神話的源泉《山海經》竟然這樣支離破碎。
    讀完這些承載著神話骨架的斷簡殘篇,不禁掩卷嘆息,並突發奇想:應該有另一部《山海經》……
  • 天地初啟的日子,我造的人活在大地上,渾渾噩噩,和自然、和萬物沒有疆界地活著。我竟有些嫉妒他們和路邊的羊桃樹一樣無知無識,沒有煩憂。
  • 如何把這蒙昧的王國中危險、叫人迷惑的萬物凝成清晰的形象,好叫未開化的百姓認識?在從透明的葉子篩下來的晨光中,這是禹和臣子討論的主題。
  • 於是夏王朝收集來據說是神創世時遺留下的,橫臥海底的鎮海銅杵,把它融了鑄成九座巨鼎,鼎上雕了一個個嚇人而深具藝術成就的,奇異生靈的面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