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鱼价波动大 问清楚再买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唐声扬/基隆报导〕黄历新年将届,渔产品需求量大,今年受到连日海象差、渔获量锐减影响,年关前价格波动相当大,每天售价上上下下,连鱼商也被数字搞得晕头转向,平均涨幅至少三成,有的甚至涨超过一倍,消费者购买前最好问清楚。

价格最紊乱的就属年节最常用的白鲳鱼,平常视体型大小,冷冻的一台斤售价二百五十元到三百元,最近一周售价已攀升到三百五十元,现捞的更贵,平常五百元,现在有的喊价每斤一千,还有一千五的,贵的吓人。

养殖黄鱼平时一斤一百元,年前差不多会涨到一百卅元;如果是本港现捞渔获,像是嘉魶、赤鱆,因为新鲜,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现在每斤四、五百元,这个周末可能涨到八百、一千,足足贵了一倍;红鲦原本一斤三百,可能涨到五、六百;常用于生鱼片的红魽,平常一百六、一百八,过年至少要二百;大明虾冷冻的一斤约八百,活体上看一千七。

其他应景渔产品也都看涨,北海道进口的帝王蟹,每斤也由八百多涨到一千多,以一只平均三斤多计算,买一只就要三千多;野生乌鱼子四两重售价约一千三,养殖约一千。

鱼商指出,过年期间,涨价正常,但今年价格波动确实很大,远因是近几年渔业资源愈来愈少,近因是东北部已经连续十几天天候不佳,海象极差,除了少部分大型渔船能出港作业,多数渔船只能躲在港内避风,不要说自己出去捕捞,就算仰赖进口或对岸中国转载,货源也相当少,物以稀为贵,自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由于鱼的产地、品质好坏,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消费者如果不是特别在意满足口腹之欲,又要省荷包,其实买冷冻或养殖鱼货,未尝不可。

采购海鲜小叮咛

●价格差异

一、计价方式多,传统鱼市均以台斤计价,有的甚至论尾、分盘成堆出售,商场多以公斤、公克为单位,一公斤是一千公克,一台斤只有六百公克。

二、野生渔获少,比养殖贵。

三、现捞活体鲜度佳,售价较冷冻的高。

四、即使摊商有标价,消费者可再问仔细,多确认、少争议。

●基本卫生原则

一、避免大量采购导致保存不当,甚至引发食物中毒。

二、烹调过程若还需处理肉类、蔬菜等其他食材时,海鲜类应留至最后再处理,以免交叉污染。


鱼眼要明亮。

●鱼类

一、眼睛明亮,没有充血、混浊。

二、冷冻鱼货眼睛容易凹陷,现捞的鱼眼正常鼓起。

三、鱼身有光泽,富弹性。

四、鱼鳞整齐、完好。


虾壳要硬挺、无剥落,虾头不可变黑。


●虾类

一、带壳虾:虾壳硬挺,虾头与壳连结坚硬结实,没有剥落,虾头不可变黑。

二、剥壳虾:虾仁触感富有弹性,无腥臭味。


蟹眼会动、口会吐泡沫为佳。

●蟹类

一、眼凸会动,腹部微凸饱满。

二、口会吐泡沫。

三、重量沉者肉较丰厚。

整理:记者唐声扬
(http://www.dajiyuan.com)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