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之洋:未來文化的引領

2008年02月19日 | 16:55 PM

【大紀元2月19日訊】新唐人自2004年推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華人演出。今年由神韻藝術團擔綱主演的新年晚會,將在全世界六十多個城市上演兩百餘場,預計有六十五萬人現場觀看。

新唐人電視台推出的新年晚會,自由神韻藝術團擔綱以來,迅速由業餘化向專業化轉型,晚會的服裝、舞蹈、聲樂、器樂、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綜合運用,以一年一個台階的速度成長,短短幾年時間,在北美乃至全球造成的影響都引人注目。

神韻藝術團的晚會表演藝術,深深地扎根於中華五千年正統文化,從中華神傳文化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以繼承與開創人類正傳文化為主旨,以仁義為本,以道德為尊,傳播對神的敬仰感恩,謳歌人類的高尚情懷,頌讚生命的淳樸美好,以純真、純善、純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中華民族堅忍不拔、英勇不屈、和平善良、追尋自由正義的可貴精神及堅定信仰,通過高質量的歌舞藝術手段一幕幕再現中華古老歷史文化的內涵與神韻。這在當今古典文化衰頹、流行文化變異、中共邪黨文化流毒不盡的人類精神文化領域中,可謂獨樹一幟、獨放異彩!

觀看神韻藝術團的新年晚會及聖誕晚會,對於表演中三維動態的天幕設計與舞台表演的有機結合,中西合璧的大型交響樂團現場伴奏,以中國古典舞為主體的舞蹈藝術,充滿中國傳統氣息與民族特色的服飾展現,歌唱家們功底深厚的表演,以及一些獨具特色的傳統中國器樂的演奏都有著深刻印象。

現場的舞台表演,由於受演出場地的制約,不可避免的在一些宏大主題宏大場景的表現上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神韻藝術團既不是靠單純擴大演員人數,那只能是事倍功半;也沒有走中國傳統戲劇高度抽象化的道路,那會對觀眾理解造成巨大的障礙;而是以三維動態的天幕將有限的舞台表演空間進行了強力的拓展,以逼真的畫面有效地突破了場地限制,既不喧賓奪主,又給觀眾以充分想像空間。這些天幕的設計,不僅有效的烘托了舞蹈氛圍,而且對舞蹈劇情的發展起到了畫龍點睛作用。許多現場觀眾都表示對天幕的神奇表現有深刻印象,藝術效果令人稱道。

神韻的演出,以大型的交響樂團為現場伴奏。這在大型的巡迴演出中實屬罕見。更有特色的是,樂團同時吸納了西洋交響樂與中國民族樂器。在保持器樂伴奏民族特色的同時,又引入了西洋交響樂的輝煌瑰麗動人心魄的音效,這一藝術嚐試,也是前所未有。樂團在配器上同樣下足了功夫,東西方器樂的有機結合極好的襯托了舞蹈的演出效果,並且取得了現場業內同行們的充分肯定和褒揚。這是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衷心希望神韻交響樂團在這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中國古典舞除了有技法訓練外,還有一套嚴格的身韻、身法的訓練,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中國古典舞已深具中國民族特色。除了西方的芭蕾舞之外,中國古典舞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舞蹈體系之一。而單以表現能力來看,中國古典舞顯然有更廣闊的空間,更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段。以表演的題材來講,中國舞更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財富和無與倫比的深刻內涵。神韻藝術團以中國古典舞為基本表現手段,在舞台上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豐富的傳統文化,以此承載的許多中國古典神話傳說、歷史典故與當代現實,成功地跨越了不同文化間存在的巨大鴻溝,使得眾多不同族裔的人群都能盡情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充分理解中華民族善良堅韌的高貴品質,能與演員和中國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推廣中國古典舞,毫不誇張地講,神韻藝術團趟出了一條極具發展前途的道路。

由於有五千年綿延不斷的發展史,有從未斷絕的與不同文化間的交流活動,中國可稱為世界上服飾文化最豐富的國度。不同的服飾文化,既表現出不同時代中國人的精神特點,又體現著中國人豐富多彩的審美情趣,神韻藝術團在這方面同樣有著極富眼光的開拓。不同時代的服飾與舞蹈有機結合,既給了觀眾以極大的視覺享受,又從一個獨特視角展現了中國人對美的追求與領悟,這也得到了觀眾與專業人士的喜愛。

作為歌舞晚會的另一重頭戲,聲樂藝術在晚會中也同樣得到了廣泛的讚譽。一批功力深厚,在中西方歌唱藝術中浸淫多年的藝術家在晚會中的傑出表現,屢屢令現場觀眾聞之落淚。這已是聲樂界難得一見的場景。關貴敏、洪鳴、白雪、楊健生等歌唱家們的獻唱,不僅技巧高超,並且演唱的歌曲傳達出對人類普遍的慈悲與關愛,深遠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這也成為神韻藝術團聲譽的又一重要來源。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歌唱家們都以中文演唱,但藝術團以天幕為背景滾動式打出了中英文歌詞,使得語言不通者也能充分領會歌曲的意義,得到了現場觀眾們的首肯。

神韻藝術團的傑出表演,已完全脫離了中共黨文化的吹牛拍馬、死板教條、殘暴嗜鬥、反天反地反人性的邪惡道路,全面走向人類正統文化的回歸。她不僅在表現手段上有著高超的起點,而且在藝術內涵上也有令人無限嚮往的展現。這樣的舞台表演,不僅令觀眾們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不僅讓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體系的觀眾領略到中華正統文明的博大悠遠輝煌燦爛,而且必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人類文化全面回升的引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