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找回誠信倫理 跨越斷層

吳惠林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訊】二○○八甫一開年,「全球股災」就隨即沸沸揚揚,源頭就在美股的崩跌。而身為世界第一強權的美國,其股市之所以風雨飄搖,近因就是去年八月颳起的次級房貸 風暴,再加上美元匯價的持續滑落等因素,引發經濟衰退疑慮。為了救美國經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罕見地在匆忙中大幅且連續降息,美國總統布什也提出高達近一五○○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並迅速經由國會通過。這些事項在在凸顯出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程度,而全球經濟也將飽受衝擊。

金融騙案再起

就在這種慌亂當兒,又發生法國規模第二大的興業銀行,在一月二十四日驚傳旗下期貨交易員,利用複雜的越權假交易矇騙投資人,使該行蒙受高達四九億歐元〈約七一.五億美元,新台幣二三○○餘億元〉的鉅額損失。據知這是史上單一交易員犯下金額最高的天價詐騙案,而所損失的金額相當於興業銀行正常時期一整年利潤。

這項詐騙案一曝光,世人立即想起一九九五年美國霸菱銀行期貨交易員的詐欺事件,兩者幾乎如出一轍。當時霸菱銀行新加坡分行虧損了八億六千萬英鎊〈相當於一三億八千萬美元〉,其結果是創立長達二三○年的霸菱銀行應聲而倒。歷史會不會在法國興業銀行重現,世人都在睜大眼睛關切著。

這些事件的主角其實都是「金錢」。「股災」是資金大量且急促地抽離股市,「次貸風暴」是諸多借款者還不起錢,Fed降息是放出貨幣,振興經濟方案也是在撒錢。那麼,「金錢」為何會作怪?連三歲小孩都知道,「錢」自己不會跑不會跳,怎會急速地跑來跑去、又會增加或減少呢?背後當然是千千萬萬無數的「人」在操作,而操作者的「不當操作」致引發危機。說到底,就是人對金錢的真義和功能或扮演的角色「無知」所致。

錢為何物?

這有兩種意涵,一種是壓根不知道「錢為何物」,一種是過份擴大金錢的用途,直至讓金錢成為禍害而反噬人類。前一類是人數眾多的普羅大眾,他們天真的以為「錢 愈多愈好」;後一類則是人數相對少的所謂「理財專家」和政客,專家們創造發明了愈來愈多的衍生性金融,讓「錢滾錢」、「買空賣空」、投機炒作成為常態,政客們則以金融赤字貨幣政策來擾亂市場。值得強調的是,專家們和政客們是人類中IQ相對高的所謂「聰明人」。

其實,「金錢」只 是一種「交易媒介」,背後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實物」所產生的價值來支撐,錢太多會造成物價普遍上漲,形成所謂的「通貨膨脹」,或者出現「資產炒作」、金錢 遊戲、泡沫經濟,或者「五鬼搬運」戲法。太少則造成交易不便,進而影響生產,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現象。所以,金錢數量必須「適量」,如今各國的金錢 或貨幣都由央行負責印製,於是央行的任務異常艱鉅。也就是很難估量「最適的」貨幣數量,於是前年十一月去世的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 Friedman〉才提出中庸之道,主張以「固定法則」〈constant rule〉來控制貨幣數量,以某一固定的「貨幣供給增加率」來印行貨幣,如此,即使可能印太多,也不會太過份,不夠也不至於少太多,整體經濟體系就在「不會太大」的循環起伏中進行著。

貨幣數量難以控制

不過,當今各國並未採行弗利曼的主張,不但對貨幣數量作「精密調節」,還對匯率進行操控。而且,很不幸的又很容易「為政治服務」,接受「主政者」的要求配合政策,另一方面 國際市場中眾多勢力龐大投機客的熱錢干擾愈見強大,於是「金融風暴」就時不時出現,人類也就時常活在風雨飄搖當中。

「金錢」作為交易媒介的本質,其實就是「信用」〈credit〉,在使用者「人」的誠信愈見沉淪、倫理道德愈見敗壞的當下,金錢的交易媒介功能減弱,「信用」也逐漸褪色。如此,金融風暴的密切出現且程度加大,豈非偶然?

現代是所謂「知識經濟時代」,也就是高科技、電腦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金錢」的操作工具愈簡單、方便,小小營業員都可作怪而釀成巨禍,關鍵就在「人心正不正」或「誠信」倫理還剩幾何。

有一本解析知識經濟的書就以《我們正活在稀薄空氣中》〈Living on Thin Air〉作為書名,實在是對「當代人生」的貼切比喻!除非人類能喚回誠信倫理美德、人心回升,否則生活的空氣會愈來愈稀薄。

人類不愧為萬物之靈,早就看穿問題的癥結所在,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於一九九五年以《誠信》〈Trust〉為書名出書告誡世人重視「社會信任度」跨越社會斷層。而台灣在二○○○年時,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李 遠哲院長也公開呼籲人心「向上提升」跨越斷層。不過,迄今的演變卻是事與願違,人心更沉淪、誠信離人愈遠。

就在二○○八年台灣總統大選日前夕,「誠信」再度被候選人提出,農曆年法鼓山聖嚴法師也公開以「誠信」期勉兩黨總統候選人,能不能打入人心,甚至於形成風氣,是很重要的事!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惠林:為台灣經濟說些公道話
【另眼看名人】追憶「凡人中的巨人」洛克斐勒
吳惠林:來去印度淘金吧!
吳惠林:《九評》將扮演壓垮「黨文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