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禮的禮俗篇(六)

曉芸
font print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

娶親︰也就是正婚禮

雙方將八字一併寫在紅紙上,請擇日師炫出迎親的日子,俗稱黃道吉日。經媒人奉送雙方同意後,迎親日就此決定。

迎親隊伍如下:

禮車上方懸掛一棵根至葉的竹子,竹上掛著一塊豬肉,有的禮車後面還有朱墨畫的八卦竹篩,以驅逐路途中的不祥物,大致採雙數六輛車來迎娶。古時新娘在娘家總有最後的惜別宴,稱為「食姊妹桌」,照規定要有十二碗菜餚,六碗葷的,六碗素的,但在現代社會中多已省略。——(這也是一種「單身告別式」嘛!)

禮車到女方家後,會有一男孩端著茶盤,內放瓜子、糖果之類的食品,恭請新郎,新郎下車後,應給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
在新郎給予捧花、蓋頭紗後,新娘具叩別父母,通常新娘離家前總忍不住哭泣,傳統稱新娘哭得愈傷心,表示日後會愈幸福,但現今為顧及臉上的美妝,有的長輩則事先告誡新娘必須強忍淚水,省卻補妝的困擾。有的卻是需掌握迎娶時間,新娘匆匆離開家門,根本無暇思及依依離情。

新娘上禮車前,新娘手捧著捧花和扇子及紅包,在禮車啟動後,把扇子丟到窗外,由一小男孩撿回,意喻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另有一說是新娘從此為夫家人,「棄姓」之意。在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人則以一碗水灑向新娘,謂為「潑水」。

禮車至夫家後,有一男童捧著圓盤內有兩粒橘子(北部用冬瓜糖跟冰糖)迎接新娘,閩南人稱為:「捧甘」,為討吉祥的儀式。新娘須輕觸一下橘子,並以紅包答禮,表示已吃甜頭的意思,兩粒橘子也有夫妻兩人婚後甜如蜜的涵意。

新娘步出禮車,男方會有一位福氣高的女性長輩持黑傘或竹篩頂在新娘頭上,此為「避邪」,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門檻代表門面,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進入大廳後,新娘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隨後新娘要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認識,此儀式即是承認她成為家中的一員。

進入新房後,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兩人合飲交杯酒,並吃黑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以示「早生貴子」。

整個迎娶禮俗算是告一段落,新人則等待中午或晚上的喜宴。

看完這一連串的結婚禮俗,是否覺得挺累人的?但筆者認為,如果遵循傳統結婚禮俗是為了烘托熱熱鬧鬧的婚禮氣氛,其實也挺有趣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冬至過十五天是小寒,由於天氣寒冷而得名,農明曆書說:「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裏最後的一個節氣,因為比小寒還要冷所以稱作「大寒」
    農民曆書說:「斗指葵為大寒:時大寒栗烈己極,故名大寒也。」
  •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相傳漢文帝在大將周勃戡平「諸呂之亂」後即位稱帝,而戡平的日子剛好是正月(元月)十五,那時的夜稱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夜,稱「元夜」或「元夕」所以,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因此每逢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
  • 黃曆的「九月九」是傳統的重陽節。「重陽」也叫「重九」,是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長壽之說。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的意義,曹丕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 聖誕節是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誕生於猶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恆。該書記載聖母瑪利亞也就是耶穌的母親是因聖神的感動而懷孕,瑪利亞在夢中天使加百列向她顯現,告訴她,她將要生下神的兒子,他要被稱為「耶穌」意思是要祂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 關於聖誕樹的源始有許多不同的說法,近年來,聖誕樹在國內已逐漸成為聖誕節的普遍裝飾,在聖堂中或在家庭中,甚至在百貨商店中均可看到大大小小.燈光閃爍的聖誕樹。相信很少人知道其來源與宗教性的意義。可能只知道這是來自歐美的一種外國習俗而已。
  • 「元旦」一詞,漢代以前稱「元日」,據《尚書‧堯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嶽,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漢‧孔安國(孔子的十一代孫)注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也就是說正月初一這天,舜接受了堯的禪讓。又據《禮記‧月令第六》記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
  • 年輕農夫走到半山腰時,忽然看見一隻模樣醜陋的龐然大物,用尾巴堵住河水,農夫便叫道:「你是什麼怪物?為什麼要把河水堵住?」這隻怪物說:「我想吃人,我已經吃了兩個人了,還不飽,我要你們送五十個人來,否則我就吃掉全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