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故宮清明上河圖暨宋代書畫 驚艷維也納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物華天寶─驚艷藝術之都維也納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二十七日電)「物華天寶: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在維也納隆重登場,國際交流展,不免要出動台灣故宮最知名的館藏之精─「宋畫」,加上故宮珍藏、從未出過國門的國寶「清明上河圖」和明宣宗的肖像畫,讓「藝術之都」維也納為之驚艷。

中國哲學崇尚自然,質樸、簡約的水墨畫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唐、宋以來,歷代的皇室都是書畫的重要贊助者,此次在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展出南宋馬遠的「山徑春行」,畫上還有南宋皇帝寧宗的親筆題詩。詩文、書法、繪畫,三種不同的藝術適切地結合,是藝術創作最高的境界。

由於「宋畫」特展「大觀」才結束不久,因此這次大尺幅的「宋畫」作品都無法遠行,而以質美量精的小品畫作取代,一共七件,其中以馬遠的「山徑春行」最受矚目。

以宋朝汴京人文活動為題材的「清明上河圖」因為是第一次出國展出,在展品中最受關注。「清明上河圖」全長約十一公尺,展開相當壯觀,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為完整呈現「清明上河圖」,煞費苦心,特別設計一個獨立展出空間。故宮書畫處長王耀庭表示,這次出展的清明上河圖是「清院本」,也是院藏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挑選展出「清明上河圖」,除了因為是故宮珍藏,也考量四年前故宮文物曾在德國展出,因德奧地理接近,避免展品重複,因此特別請出從未出國的「清明上河圖」,要讓歐洲人士驚艷。

「清明上河圖」代表著十八世紀的民情風土、也代表清代宮廷繪畫的高峰。經過三、四百年的保存,這幅畫的保存狀態良好。

展出的書畫部分,除了「清明上河圖」之外,還有明宣宗的肖像畫,以及他親筆繪製的「戲猿圖」。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位書畫雙全的皇帝畫家,「戲猿圖」是他的代表性作品。明宣宗這幅畫中,一隻母猿緊抱一隻小猿,小猿伸長手臂與樹上的公猿嬉鬧,充滿天倫之樂。三隻猿猴均以工筆繪成,毛皮質感的表現頗為真實,也展現明宣宗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力與藝術的表現力。

另外,配合展出精品書畫,故宮此次也安排展出一組文具,說明中國文人是用動物的毛束沾墨汁來書寫與繪畫。文字與書寫工具也證明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王耀庭說明,今日漢字的源頭可上溯到西元前十四、十五世紀的銅器銘文。雖然目前考古發掘只找到西元前三、四世紀的毛筆,但從已寫而未刻的甲骨文可確定西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紀應該已有了毛筆。

這種書寫工具已使用三千多年,在西元一世紀以後,書法發展成為一項藝術品。王耀庭表示,此次展出元代以來的五幅書法,代表五種不同的書體:篆、隸、楷、行、草,它們各有不同的韻味。

毛筆也是繪畫的主要工具。文人使用毛筆與水墨作畫,藉以抒發情懷。中國書畫受到中國哲學的影響甚深,傳承遠古先民對宇宙,對生命的認知,宋、明時期的學術主流是強調順應自然的理學。

因此,中國繪畫無論是描繪精微的工筆,或隨意揮灑的寫意,常著重表現自然的生機與變化。王耀庭表示,古代畫家並非完全忠實地寫景,而是通過記憶默寫他觀察實景後的認知。他指出,古人運用流暢靈動的線條、筆觸,在畫紙上適切地鋪排疏密、虛實,掌握剛柔、枯潤,藉以描述心中丘壑的生動氣韻。現代人可以透過這些古代書畫,跨越時空和古人對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