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 阿道夫作品

膾炙人口的芭蕾舞劇──吉賽兒(Giselle)

古文明
font print 人氣: 34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訊】
芭蕾的發展
「芭蕾」這個詞彙最早源於古拉丁文「BALLO」,意思是跳躍,之後慢慢演變為法語「BALLET」。在人類輝煌的文化進程中,舞蹈是一種特殊的肢體語言藝術,而唯美的芭蕾則被公認為舞蹈中最具藝術表現形式之ㄧ,她集合了舞蹈、音樂、戲劇、美術於一身,猶如一幢幢精美的流動建築。

遠在四百多年前的文藝復興時期,舞蹈即開始萌芽發展,我們可以從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的畫家──桑德拉波堤切利(1446-1510)的作品《春》之中看到端倪。這幅畫充滿詩意,音樂彷彿從人物優美徐緩的舞姿中輕飄出來。而在義大利貴族的大型宴會中,穿插在其中的舞蹈表演,被稱為“席間芭蕾”。後來法國有兩位國王取佛羅倫斯顯赫的名門—梅第契家族的女兒,她們把宮廷芭蕾帶進了巴黎。

於是在1573年,第一部大型的宮廷芭蕾在巴黎誕生,演出地點為圖伊勒里宮。而世界上首部芭蕾在1581年問世,在羅浮宮演出,因而確立了一個芭蕾舞蹈藝術發展基點,奠定了芭蕾的基本腳位。由此巴黎成為世界芭蕾藝術的中心,從而漫長的發展歷程於是起步了。

在整個發展進程中,隨著1671年巴黎歌劇院落成,法國芭蕾由宮廷移到劇場舞台,本來由男演員充當女主角也由女演員直接登台了,於是產生了不少的傑出芭蕾女伶,也不斷的有劇作家先後作出芭蕾作品。

首開大型芭蕾舞劇的先鋒──亞當阿道夫(Adam Adolphe1803-1856)

這樣歷經一百多年之後,出現了一位首開19世紀大型芭蕾舞劇的先鋒,那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談的主人翁──亞當阿道夫,亞當生長在法國的一個音樂家庭中,父親是個鋼琴家,但是亞當似乎也和有些音樂家的際遇相同,父親極度反對他學音樂,剛開始偷偷的秘密學習,最後戰勝父親的反對,那得有堅毅不移的精神和努力不懈的學習。亞當終於如願以償進入巴黎音樂院。同時在1844年開始任教於母校。他作品有宗教音樂、鋼琴曲和歌唱曲等,但主要的作品是歌劇芭蕾與芭蕾音樂,尤其在喜歌劇上最有成就。

我們就來談談他那齣膾炙人口的芭蕾舞劇──吉賽兒。他正值38歲壯年時期完成此大作,同年1841年在巴黎歌劇院首演即大獲成功,當時與他合作的有舞蹈設計家柯瑞里(Jean Corali1779-1854),擔綱主角吉賽兒的是當時在歐洲嶄露頭角的名舞伶—卡洛塔葛麗西(Carlotta Grisi),以及編導朱爾培羅(1810-1892)。出類拔萃的舞藝和精湛的舞台設計加上優異的編導,配上亞當美妙的芭蕾音樂,獲得成功是想當然爾。

亞當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德國詩人亨利希海涅(1797-1856)的妖精故事。中世紀的德國有個古老傳說:「有一位喜愛跳舞的少女,在要結婚前不幸去世了,到了冥界後變成了舞蹈妖精名叫「薇麗」,每到夜裡會從墳中出來,誘惑年輕人並邀其狂舞而死。」亞當根據這樣的情節為背景,創作了異於以往風格的芭蕾音樂。

吉賽兒故事內容

故事的舞台背景是中世紀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個小村莊,濃密蔥翠的森林,洋溢著牧歌的歡樂,在這慶豐收的節日裡,一位領主艾爾伯特來到此地,天真活潑喜愛跳舞的村姑吉賽兒,被喬裝農夫的艾爾伯特的風采所吸引,兩人一見鍾情,吉賽兒拒絕了原來在追求她的獵人布拉里昂,獵人看著這對相愛的情侶,心中妒忌不平,於是向眾人揭示真相,說出了艾爾伯特的真實身分。吉賽兒如遭晴天霹靂痛不欲生,自知自己身分不配領主,悲從中來,獨自狂舞不已,並拔起艾爾伯特的劍刺向自己胸膛,了斷了自己的生命。

死去的吉賽兒,如傳說中變成了「薇麗」,深夜裡在林中一片廣闊的野地,被女魔王「蜜兒塔」與「薇麗」舞精靈們引出,並加入了這群「薇麗」中,夜夜舞到黎明。獵人布拉里昂最先來到這哩,成了「薇麗」餌食的對象,被邀而狂舞致死,隨後艾爾伯特也來悼念吉賽兒了,吉賽兒的幽靈在她身邊若隱若現,圍繞著他而舞,女魔王「蜜兒塔」命令吉賽兒誘惑艾爾伯特,並狂舞不停,死後仍然愛著艾爾伯特的吉賽兒,不忍讓他犧牲性命,因此偷偷告訴艾爾伯特,千萬不可離開墓碑上的十字架。可是當艾爾伯特看到吉賽兒跳著令人神昏顛倒的舞姿時,竟然忘了吉賽兒的警告,忍不住離開了十字架,與她共舞起來,當千鈞一髮危險將至之際,遠處傳來了教堂的黎明鐘聲,艾爾伯特終於心力交瘁昏倒於地,女魔王「蜜兒塔」招回「薇麗」們,吉賽兒在大地中消失了,艾爾伯特從此失去了純潔可愛的吉賽兒了。

這齣具浪漫又富於幻想的芭蕾舞劇,不同於以往的芭蕾音樂,亞當打破了杵臼,給豋場的每個人物有其代表性的特定主題與旋律,再配合故事情節而加以變化,亞當的作曲新手法,開拓了近代芭蕾舞曲的新里程。他在不算老的年紀即離開人世,而他這部淒美動人的芭蕾舞劇,歷久不衰,至今人們仍然沉醉其中。同時吉賽兒這個角色,已成了芭蕾舞者技巧是否成熟的試金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籠罩在榮耀之下的貝多芬,卻隱藏著困擾他四年的耳鳴毛病,三十歲的他正面臨著可怕的命運,他已經很難聽到自己彈琴的聲音了,又不願意讓人知道,所以他害怕與人談話,讓人覺得他變得孤僻乖戾,慢慢的他退出社交圈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