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顆釘

人氣 130

【大紀元3月11日訊】橫貫北美大地,肩挑兩洋的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與之比肩而行的是公路。大巴由溫哥華東去,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峽谷,在崇山峻嶺懷抱中,有一小站,叫「最後一顆釘」。

前年,在去卡爾加裡參加「牛仔節」路過這裡,司機宣稱:「最後一顆釘」到了……。這怪怪的地名把我懵住了。這裡雖然是一座被廢棄了的火車站,但它卻是這條公路上的一座紀念碑式的勝地。

這裡,矗立著一座五公尺高的紀念碑。上鐫英文,可譯為:1885年11月,橫跨北美洲的太平洋鐵路,東起聖約翰,西至溫哥華,總長10,000公里,東西匯合點在此,吻合點上的最後一顆釘在這裡楔進。

躬身俯視,那道釘金光閃爍,耀眼奪目。知情人說,最後一顆釘原為純金鍛鑄,火車於同年11月通車不久即被盜,現為原大原樣鍍金複製。石碑右方,豎一幅約為3×3米的油畫。畫面構圖,以一位身穿古典爵士服的紳士揮錘楔釘的身姿為主體,以逶迤的山巒叢林為背景,主題人物周圍為工程技術人員。

與「最後一顆釘」雖然匆匆一面之識,它好像給我掘出一泓清泉,誘發我對它的品咂渴望。

這條世界上長度顯赫的鐵路,首先是在一些人的夢中鋪設起來的。美國獨立戰爭之後不久,當局的頭腦清醒者們就明智的預想到,統一和獨立之後的美國,國力肯定會很快超過加拿大。修築這樣一條鐵路,對統一和鞏固這個國家的疆域,以及發展北美經濟至關重要。但一算經濟賬,這個美夢成為泡影。

十年之後,舊事重提。當初,美國老牌的巴林銀行的財東們認為:修築這樣一條長度的鐵路,要穿越三座巨大的山脈,地質條件險惡,投資巨額,成本回收周轉期長,影響資本「再生」。就在政治、經濟兩筆帳如何達於統一的優柔寡斷期,這家銀行的董事級人馬巴威爾斯竇克拿出了「私房錢」,使這一浩大的工程得以破土動工;一說在工程後期,在資金嚴重短缺、捉襟見肘的窘迫中,此人慷慨解囊,以解燃眉之急。加拿大人為感念這位雪中送炭者,把鐵路沿途的一處國家森林公園命名為:巴威爾斯竇克。

巴氏留下了芳名。萬千築路工人,特別是華工更留下了群體美名。早在1858年,加西菲沙河谷發現了金礦,它同其他太平洋西岸的地方一起,激起了美洲的淘金熱。在「黃金夢「雪片一樣紛飛中,來自中國粵海珠江三角洲的「淘金者」,成為北美加西第一批華裔移民。日子無多,金礦開採殆盡。老一批華工的「黃金夢」未圓,陸續而來的華工迫不得已轉向了太平洋鐵路的鋪路工程。當時的管理者還沒有從資本的「原始積累」模式中脫胎,那裡,少了許多人間應該具有的溫柔敦厚;多了一些冷峻刻薄。條件險惡,工資低微這且不說,怎堪忍睹5000華工在這條路上永訣了故土親人。10,000公里,每人平均魂守2公里,他們以滾燙的血肉之軀馱起了冰冷的鋼鐵之軌……。

1885年11月7日9時30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在卑詩省克萊拉奇(Craigellachie)打下最後一口道釘(Last Spike),終將猶豫不決的卑詩省納入加拿大聯邦的版圖。太平洋鐵路的建成通車,使北美天地頓然小了,時間拉長了,聯邦聯結得更緊密了。

首任總理麥當勞(Sir John A. MacDonald)曾說過,「沒有中國工人,就沒有鐵路。」現任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也高度評價了華人的歷史貢獻,「如果沒有當年華工的貢獻,加拿大就不會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他指出,「中國移民是加拿大歷史上最重要的建築工程——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重要建設者。」

早年華工們為北美大地的生機勃發,為加拿大文明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已活現在厚厚的書卷裡,矗立在聳入雲端的豐碑上,也流連在歷屆政府首腦的言談中,自然而然的受到當代和未來的新移民的敬重與景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神韻打動西人心 歌好舞美音樂棒
次貸延燒加拿大 太平洋鐵路收購案 胎死腹中
【新片介紹】當代西部片《決鬥猶馬鎮》
截訪者「完美接管」省信訪局——鳩佔鵲巢?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