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家書中的教子啟示

對一轉學事件的深思
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前一段時間,很偶然的,在電視上瞄到這麼個畫面:幾個記者端著攝影機,爭著想採訪一對躲避鏡頭的母子,後面跟著一堆看熱鬧的同學。這位媽媽緊擁著寶貝兒子快步衝出重圍,直奔校門,回頭蠻橫的丟下一句:「有什麼了不起?咱們辦轉學!」說話間,就怒氣沖天的邁進自個兒的轎車駛離現場。

記者無奈,將鏡頭轉向這一群看熱鬧的學生採訪了起來,七嘴八舌的敘述中,終於將事實拼湊出來了:大人過分溺愛的結果,造成了孩子的適應不良,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目中無人,心裡只有自己;不願和同學輪流玩遊樂器材,總是獨占;大夥兒玩遊戲時,不肯遵守公訂規則,到時耍賴……久而久之,誰也不肯跟他玩。可是他卻用拳頭脅迫別人就範,許多同學告了老師,老師就時常訓誡他,而今天他的媽媽就直接告到校長那兒了,可她又認為校長偏袒老師,於是……。

當弄明白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的那一刻,我為這一班的師生如釋重負而慶幸,可也為那一對母子扼脕嘆息而擔憂。如果他們不改變這不正確的觀念,不歸正這種不合宜的行為,不管轉到哪個學校,不出幾天,仍然會糾紛四起。

……想著想著,昨晚讀的鄭板橋全集中,<濰縣(山東省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鄭墨)第二書>這封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突然閃現:

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用正確而適當的方法),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一定要老實忠厚、心胸悲憫),勿為刻急也(不可心浮氣躁、待人苛刻)。……

我不在家,兒子便是你管束。要須長(增長)其忠厚之情,驅(去除)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姪兒)而姑縱惜也(姑息放縱)。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他。凡魚飱(煮熟的食物叫飱)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嬉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讓其他家的孩子遠遠站立目睹),不得一霑唇齒(一口都沒得吃);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他的父母雖然看見了很心疼,但也只能無可奈何的叫他們快快離去)豈非割心剜肉乎!(那不就是刻骨銘心的痛嗎)

(此字為語助詞)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明理、做好人)不在彼(中舉、中進士、作官)也。

想想,鄭板橋那麼老了才生了個兒子,那真是再寶貝不過了,可是古人卻深知正確的教養之道,而非一味的驕縱溺愛。連盆魚籠鳥他也不認同,指出那並非豢養之道。當然,這一份坦蕩無私的愛,必來自他對整個宇宙人生的深切體認。

兩相對照,讓我感嘆今昔的道德差距真有天淵之別。但願那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轉學事件中,在一回一回碰得頭破血流之後,可能會記取教訓,改過遷善。也期望那位母親,能在一樁一樁的糾紛裡,在一遭一遭的挫折中,幡然醒悟,扭轉錯誤的觀念。誰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每個都是心頭肉、掌中寶。憑什麼你就要特殊?那後果當然就是遭到排斥、受到大家的抵制啦!

其實讀讀古書,與古人交友,意在親炙其神理,否則,口耳相傳就會失之偏頗。現在藉著這件事的發生,賢明的家長就有所依據、知所取捨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看先秦時期,較為單純的人際關係和簡單的社會結構下,女子是如何扮演好母親的角色的,除了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和她「斷機教子」的故事之外,還流傳著這麼一樁動人的<田母誡子>故事:
  • 耳邊傳來媳婦的叮嚀:「要記得吃早點啊!」那兩小孩早已不見人影了。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筆者知道這兩塊三明治的命運,除非他邊走邊吃,否則多半是躺在教室抽屜的角落裡被遺忘了,一天天的變硬、長毛、發霉、發酸……
  • 誰都知道,「成功」的背後總有一雙「推手」,而這「推手」卻有多種不同的樣貌,在古代,大半以「母親」居多。雖然那時「女子無才便是德」,雖然當時農業社會的婦女,大半目不識丁,可是在那種道德標準極高的環境裏,在嚴格心法約束下的要求中,一點都不影響她們持家教子、敦親睦鄰、侍奉翁姑……等的操守。

  • 「人」「言」為「信」。人無信不立。這個「信」字,在中國傳統美德裡,被視為「立身立國」之本!其實,信,是一種為自己、為他人負責的態度。能守信的人,就是誠實對待自己一言一行的人。所以「誠」「信」兩字,是一體的兩面,兩字經常連用。
  •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注重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約禮等方面對孟子諄諄教誨,數十年如一日。
  • 古代尊師,具有廣泛的社會性,不僅在民間百姓、學生、士大夫中形成風尚,而且上自皇帝、貴族、王公大臣也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做出表率。五千年流傳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在古代,老師在社會中有相當高的地位。古人認為特別應該受到尊崇的對象是「天地君親師」,老師佔有一席。老師之所以特別受到尊重,還由於古人有這樣一種觀念,即老師對於一個人賴以安身立命和處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
  • 孫子興興頭頭的從我這兒挑了盆子、裝了泥土,埋上老師給的幾粒四季豆種子,歡天喜地的端回自己家中,擺在後陽臺上。日日辛勤澆水,時時照拂觀察,三天兩頭來個電話報告生長情況……。瞧他那專注的勁兒,讓我想起清朝李漁《閑情偶寄》第十五卷「頤養部」中那篇(澆灌竹木)的文章片段:
  • 繼歐陽修之後,成為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蘇軾(蘇東坡)的一篇雖是苦中作樂,但卻筆調輕巧、短小優美、語言簡鍊的散文:豬肉頌
  • 兒女不肯做額外的(安親班指定的或您認為必須補充的)作業,千萬別強迫他,樂觀面對!也許您對他的期望過高了,也許您高估了他的忍受力和耐性,或是您忘了他還是個孩子,還是需要戲耍與玩樂。別把她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別把她弄得整天焦頭爛額,把個求學階段搞得緊張兮兮。
  • 當孩子常在您跟前抱怨老師偏心、不公、大小眼;甚至同學之間發生更大的糾紛而認為師長處置不當,造成自己的寶貝身心受創;或者您覺得某一項家庭作業家長無法配合而認為老師有意刁難……等等事件,您一定心血沸騰,立刻要找老師理論。賢明的家長,請稍安勿躁,想想這個故事的主旨何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