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園守園人:「我雖死去」,歷史絕不會沉沒

——讀《王容芬:為歷史作證》

祭園守園人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3月14日訊】小人物與大歷史

卞仲耘,第一個文革受難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小人物,卻是一段「大歷史」的符號:那個紅八月的後面,就是史無前例綿綿的「要武」血潮。

王友琴、胡傑、王容芬;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九十高齡的林莽……打開郵箱:《為歷史作證——評胡傑獲獎紀錄片<我雖死去>》,榮芬大姐又一次讓我認清:托起這一段大歷史的就是這樣一些小人物,就是小人物的良知、悲憫、又孱弱又堅韌的雙肩!

原來王容芬與宋彬彬冰火相對的那個八一八,王友琴正凝記著女附中宿舍樓白牆上的那「一大片血點子」,與「一個血手印」!

原來那時的胡傑,還是個孩子。

原來皇家女中的《光榮與夢想》對面,不屈不撓站著王友琴穿引的、胡傑《我雖死去》承載的悲愴與夢,王容芬一以貫之的悲愴與夢——王晶垚誓此終生「生於夢想,死於夢想」之悲愴與夢!

這不也就是代表民間對日索賠的王選沉甸甸的人類之夢嗎?!——才會又如此悲愴:「我站在你們面前,既不代表中國人,也不代表日本人,我是代表一個「人」站在你們面前的。」

——無怪乎美國歷史學家謝爾頓這樣評價王選:

「只要二個,就能讓日本沉沒。」

「我雖死去」,歷史絕不能、也絕不會沉沒!

因為絕不止一個兩個小人物,作為大寫的「人」在托住著歷史的真相與正義!

因為王容芬、王友琴、胡傑們,王晶垚、林莽們……是這樣面對宋彬彬穿越世紀的八一八風采的——

不僅是向邪惡討還公道;

不僅是還原與守護著歷史的真相……

誰能否認,無數小人物的這種合力,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環境最堅實、最深厚的支撐!

人之為人的人類,如何繼承和延續自己的歷史?

——她(他)們在以行動做出著最有價值的註解!

《為歷史作證——評胡傑獲獎紀錄片《我雖死去》》,容芬大姐自謂「影評」,是為著呼應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歲末的那封公開信的。其實,讀來更像《我雖死去》渾然一體的畫外餘音,宛如《我雖死去》的真相凝練與悲情延續。所以後附的原文,也非大姐曾郵給我的那一篇了——希冀這篇首發內容又會有新的充實。

從網傳《我雖死去》之後,光臨卞家兩個不速之客,到皇家女中九月盛典——羅京主持,包括各級領導人和外國使節在內的近6000名人在人民大會堂出席……既然這些既是宋彬彬八一八風采穿越世紀的權勢依傍,又內蘊著香港「二零零八華語紀錄片獎」長片組最高獎授予《我雖死去》的時代渴求,那麼,我對影評本身之評,也就與大姐告以胡傑的相近了:它以新的情境、新的語言,延續著《我雖死去》的悲愴與夢想,它屬於面對滾滾復辟浪潮的小人物挺身與吶喊——這就不僅僅是為歷史作證了。
良知在行進。

——「我雖死去」,歷史絕不會沉沒!

2008-3-10於北京(作者博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容芬:為歷史作證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