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梁幼祥同时身兼作家。(大纪元)

知名美食家:财团、政府都应赞助神韵

2008年03月18日 | 02:31 AM

【大纪元3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明思台北报导)美食家梁幼祥同时身兼作家、餐厅老板等多重身份,对于美食的讲究不仅追求味美,还擅长运用养生食材以兼顾健康。所谓“美食”,不能少了视觉的摆盘之美,对于梁幼祥来说,他是用心在诠释吃的艺术,力求将美食提升至艺术的境界。

由于朋友与秘书的推荐,3月17日梁幼祥拨冗前来观赏《神韵》在台北的演出。梁幼祥被《神韵》里所包含的多元文化所吸引,觉得《神韵》讲到他的心坎儿里了。

故事简短却动人心

“那么多(民族)的文化,在艺术文化上的表现,虽然很多故事都很简短,可是现代很多年轻人你要跟他讲这种很长的历史故事他可能不见得去听,但我觉得整个舞团有很多元的设计,其实他包含了古典,也包含了现代的一些舞蹈,包括韵味的表现,让我想到以前很多我已经快要忘记的故事。”

梁幼祥有感而发的叹道:“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要的,而且像这样的段子其实都应该让小孩子来看,像后羿啦、嫦娥奔月,我们都快忘了!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太丢脸了,我觉得台湾太多的艺术工作者更应该要学习。”

“我满喜欢后羿,还有鼓阵(指《大唐鼓吏》)。我们台湾在做‘一地方一特色’,这几年不管农产品也好,艺术也好,我觉得每个地方都应该有一些在舞蹈、在音乐方面有一些表现,我相信台湾可以有更多的台湾之光,不只是王建民。”

梁幼祥肯定的说会再来看《神韵》而且应该多带一些孩子来看。

《神韵》应该被人捧着

“我想台湾有钱的财团看到这样的东西是不是更应该去投入。我想外国人会很喜欢这种东西,因为我们在国外看到很多小的剧团都被人捧着,而像这样的剧团更应该被人捧着,因为他更好。”

“尤其像(《神韵》演员们)在外国,离他的根很远的我们的华人的后裔,还能把这样的文化推砌起来,组成一个团体,甚至到世界各地宣扬,我觉得我们有钱的财团更应该出钱去赞助他们,使得这样的文化在我们这一辈不会消失,不仅让中国的古典、中国的深植的艺术让全世界都知道,华人有非常多的艺术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

对于舞蹈的表现,梁幼祥谦虚的说自己没有舞蹈的专业:“但是我看过非常多的舞蹈,这样的团体,整个舞台的设计,我一直觉得我们财团要多赞助,不管他的背景、非常简单的一些电脑动画(指天幕的设计),使得舞蹈和台前串成一气,他是设计过的,不容易。”

梁幼祥对于这种将天幕与舞台上的舞蹈表演串连起来的表现方式,赞叹不已:“他们非常聪明的用现代化的布景(天幕),通过布景搭着音乐,然后呈现出他要表现的精髓,我觉得他是非常有智慧的,不像我们过去我们看的任何舞蹈舞台,他们一关幕的时候搬道具的声音是非常澎湃的。”

台湾的小孩子应该多看《神韵》

梁幼祥肯定《神韵》的演出,应该有越多人看越好。“我相信有越多的人去看《神韵》、就有越多人喜欢、有越多人去宣传、有更多人去赞助,这样的东西值得去推广。我相信这样的团体我们支持的越久,他们会越来越好!”

“我觉得台湾的小孩子应该多看,因为有太多这样的舞蹈在台湾已经慢慢没有了,台湾有太多的现代舞跟芭蕾舞,可是中国的舞蹈越来越少,我建议教育部跟未来的政府应该出钱。因为文化是要有包容性的,应该要让我们的根,从我们的根开始去包容别的,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才能把更多的伟大的艺术包含到我们自己里面来。”

文化要有包容力

梁幼祥认为:“我们现在台湾非常多的艺术工作者讲太多的‘本土’,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包容?其实我们在学很多外国的、学欧洲的、学美洲的,甚至于夏威夷毛利族的舞蹈我们都在学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近在咫尺的,离我们很近的,尤其我们中国文化的东西把他找回来,重新的融入,重新的出发,我相信世界上的人会更注意我们!”

“当然《神韵》是来自于北美,我们很喜欢,希望他们继续的来,我们台湾的朋友会继续的欢迎他们,我会继续的看。”

艺术的表达是自由的

对于《升起的莲》以法轮功学员被关押的故事,表达人们在精神面的追求,梁幼祥用“有容乃大”四个字来解释他的想法。

“台湾是讲民主、开放,只要你有你的思想,你有你的想法,无论你是政治也好、意识形态也好,或是宗教也好,你放进去,yes!只要观众接受就好。我觉得台湾的观众更应该学习有容乃大,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无论宗教也好,艺术也好,文化也好,政治也好,他就是要学习包容。”

梁幼祥进一步说明:“如果我们学习从这里面看包容的东西,我们这个民族才会越伟大。我觉得不管你有你的神,我有我的神,他有他的神,都应该去尊重,我们甚至应该去学习人家有什么、他们有什么,我们自己有什么,互相学习与省思。”

丢失了文化 我们还懂得自己是什么?

梁幼祥觉得看《神韵》的时候,同时也省思着台湾丢失了太多文化层面的东西。《神韵》的成员是海外的华人,却保有这么完整的中华文化。

“透过舞蹈、透过音乐,这样舞台的呈现,本来应该是台湾做得最好的,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去做,我们追求太多的现代化,太多的国际化,可是我们自己是什么,外国人也不懂,其实我们自己可能也不懂。”

梁幼祥拿做菜来比喻:“台湾有很多四川菜,四川人吃觉得是台湾菜,为什么呢?因为台湾台菜的师傅把四川菜的根丢掉了,所以他就变四不像,说他是台菜也不是,说他四川菜也不是,所以文化就是要有根,从根开始走他才是一个文化。”

如果断了根去追寻外国的,把外国的东西都抄袭进来,那样的文化是很浅的。“你要重新走一遍你的文化是很累的,创造历史很累的,我们现在有那么多伟大的历史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背后,可是我们如果把他丢掉,是我们这一辈最可惜的事情。”

看《神韵》 省思如何把餐饮文化做得更好

“所以我看了神韵之后我觉得我们不管是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包括我们餐饮文化工作者,都应该要省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让下一辈的人更知道我们有什么。”

梁幼祥再次强调:“这么多住在外国的华人,创作出很多我们都丢掉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省思一下,(《神韵》)有很多东西给了我们。”

不只是餐饮界可以将美食文化做得更好,梁幼祥一连用了好几个“省思”,建议台湾艺术、音乐、舞蹈、舞台剧各界的朋友们,是不是都来重新省思一下。

“这么多在外国长大的孩子们,不管他们来自于哪哩,至少他们离他们的根太远了,而他们没有忘记,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做些什么、去想一些什么,这是给我今天最大的感受。”

《神韵》编导需要很深的内涵

梁幼祥认为要用一个舞蹈或音乐,很简短的一个段子表现出故事的精髓是非常不容易的。

“需要很深内涵的文化工作者去执行,虽然我是处在不同的文化工作里面,可以看到的是很多现代的人就是速食文化,太多的东西、太复杂的东西,古老的歌剧可能年轻人已经不喜欢了,所以这样编舞的方式、编剧的方式,我觉得我们现代的艺术工作者也应该去参酌的一件事情。”

梁幼祥以“工程”来设想《神韵》的编舞、服装、色彩的工作。“包括他的舞步、他的姿态,甚至于他的服装、甚至于色彩的美,我觉得他是一个建设的工程!”

《神韵艺术团》让人尊敬 更发人深省

“这样一个在国外的团体他们这样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尤其台湾的朋友很多把自己的文化开始慢慢遗忘的时候,有这样的东西来,让我们想到小时候听到的一些故事,从他们的段子里可以看得到,让我们去发想更多的东西,很多艺术工作者更应该从这样的东西去省思我们还可以做什么。”(http://www.dajiyu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