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字(1)統計:是謊言,還是事實

喬貝思特

人氣 22
標籤:

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出不良統計的來源,解釋為什麼不良的統計不會消失。有些統計先天品質不良,其根據無非只是猜測或尚未確定的資料,所以打從一開始就有問題。也有統計在半途發生了突變,因外力而變成不良的統計(上述期刊文章作者饒富創意的改寫,便是一例)。不管哪一種,對某些有心人士而言,不良的統計其實非常重要: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數字,煽動群眾的憤慨或恐懼;扭曲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甚至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政策決定。

像這樣呼籲大眾留心錯誤統計的想法,其實並不新鮮。我們都聽過這句話:「只要有統計,什麼都能證明。」(*)本書原文書名《該死的謊言與統計》(**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靈感來自一句著名的格言:「世界上有謊言、該死的謊言,還有統計。」

一般認為,說出這句話的,是馬克吐溫(Mark Twain)或狄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注2)另外還有一本出版四十餘年,仍在印行中的實用小書,就叫做《如何利用統計數字說謊》(**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注3)

統計因此得了一個臭名。讓人不禁懷疑,統計可能出錯,而使用統計的人也可能「撒謊」,也就是說,他們試圖利用數字來扭曲事實、操縱人心。但是同時,我們卻又需要統計;對於複雜社會的本質,我們仰賴統計來加以概述與澄清。在討論社會問題時,尤其如此。

在進行關於社會問題的辯論時,我們總是會先提出需要以統計來回答的問題:問題是否散布在社會各層面?多少人,以及哪些人,受到了影響?問題是否日漸惡化?社會因此付出了什麼代價?又需花費多少成本善後?要對這類問題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答案,便需要證據,而證據往往就是數字、測量與統計。

但我們真的能夠利用統計數字來證明什麼嗎?這得看「證明」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比如,如果我們想知道每年有多少孩童遭到「槍殺死亡」,我們不能光憑自己的猜測,憑空抓一個數字:一百、一千、一萬、三十五兆什麼的。大家都知道,隨心所欲的猜測不能證明什麼。要是有人利用警局、醫院急診室或驗屍官的紀錄,持續追蹤受害孩童的人數,或許還能提出一些證據;彙整仔細而完整的紀錄,或許能讓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正確掌握孩童受害人數。如果那個數字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我們可能就會把它當作強而有力的物證,或是「證明」。

對於不良的統計所造成的問題,解決之道並非完全摒棄統計方法,或是認定每個數字都有問題。有些統計確實不好,但也有些相當不錯,何況,我們需要統計,而且是優良的統計,才能理性地討論社會問題。所以解決的辦法,並不是放棄統計,而是每次看到統計數字時,我們必須謹慎判斷。我們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統計數字——至少要有能力看出,從一九五○年到現在,遭到槍殺的孩童數目再怎樣也不可能每年都多出一倍。@

摘自 《統計數字是事實?是謊言?》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高學歷失業率上升 社交網求職新招
澳洲肥胖人口激增 政府將採取措施應對
你不可不知的防癌觀念
美沙酮毒害問題嚴重  全美死亡率激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