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山畫作軼聞(7)奇珍異獸、得心應手

梅溪子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日訊】「觀物之生」為著寫生﹐玉山伯一生艱苦卓絕、費心費力﹐但樂在其中。早期1930年繪「蓮池」時夜宿草寮受蚊叮咬、清早蹲守池畔以聽荷花乍開之音並聞其清香﹐又不惜成本用金粉塗畫泥池之色。194X年為了描繪矢雞﹐到田裡寫生野禽﹐又花錢到市場買回一對公母矢雞來飼養、以便詳細觀察速描記錄在案。他所提倡的﹐自己都身體力行﹐在師大時大熱天還是帶領學生們到處去寫生。

玉山伯走到那裡就寫生到那裡﹐到世界各地旅遊也是如此。最有名的就是1975年他到美國華府動物園看到了熊貓﹐1976丙辰年根據寫生及記憶繪作了「熊貓圖」而題下﹕「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云云。留下1978年熊貓速寫﹐應係退休後與夫人再造訪華府時所作。

寫生只是素材﹐玉山伯教導學生們學了技法後﹐要融會貫通把繪畫者個人的感受發揮出來﹐但那是真善美而不是走火入魔似地亂畫一通。所以對藝術家而言﹐人文素養與哲學思想修為至為重要。

譬如說畫龍吧﹐龍是神話動物﹐文史上有記載﹐台灣廟宇石雕多是龍虎﹐日本畫家歷代也有人專門畫龍。龍無法寫生﹐只有靠其他動物形象各取一部份組合成想像圖形﹐重視的是筆色構圖與神彩。有國學基礎﹐知道「虎從風、龍從雲」及「魚躍龍門」的典故﹐畫家才好構思畫龍題材。玉山伯早年畫過水墨龍圖﹐1971年作「臥龍圖」、1972年「際會風雲」、1975年「鯉魚化龍」﹐1975年「雲龍圖」題有「仿堂本師筆意」字樣﹐到1988年更上一層樓畫了好幾張彩墨「扶搖上九霄」、「乘時變化」(見圖示)、「躍天池」、「雲龍戲珠」等圖。

照筆者看﹐要「我手寫我眼」﹐「仁民愛物」才能心物感應﹐「天人合一」方可體察萬物入畫﹐「詩情畫意」終於「得心應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生活好習慣
  • 玉山畫伯年長家父七歲﹐他們兩人詩書畫一生交誼﹐家父尊之亦友亦師。筆者雖僑居美國就業於理工高科技﹐但猶記少年時在台灣耳濡目染中華文史藝術﹐因此一直對詩畫也略有鐘好。近來暇時整理家裡收存圖書、圖片﹐對玉山伯其人其畫有更進一步之了解。
  • 家母說﹕“玉山兄﹐將來小孩要結婚時,您如果要送鴛鴦水鴨圖,請不要畫在水裡沫沫游的。”後來玉山伯真地「從善如流」,開始畫著陸的鴛鴦水鴨,而後他的徒子徒孫們也「蕭規曹隨」
  • 就藝術賞析而言﹐首圖略帶民俗畫法﹐一個17歲少年繪畫此作算不簡單﹔而二、三年後再畫之虎﹐已顯大將之風
  • 平生最愛雀﹐黃雀如摯友。營巢屋簷下﹐朝朝常聚首。
    秋深噪霜庭﹐春來跳新柳。相看兩不厭﹐閑來忘坐久。
  • 美術界好像有一種說法「寧畫百雀、不繪一虎」﹐或許是由於「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顧忌﹐總是麻雀到處看得到、見過的次數多就容易畫﹐而很多藝術家一生中可能在動物園看過一兩次老虎而已﹐沒有寫生﹐只靠臨摹或「閉門造車」想要畫好像樣的虎圖那就難矣了。
  • 一般藝術家只是專善山水、花鳥、翎毛走獸、或文人畫其中一門而已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