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位月老

敬紙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觀看了神韻晚會的節目---《創世》,不禁驚奇於中華傳統的歷史悠久,餘韻流芳。主佛駕著飛馬拉的天車與眾神立下誓約:隨我下世,做一千年的王!接著轉生東土,做大唐天子,與眾神轉世的文武大臣開創盛唐文化,創造了中華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唐朝,四方臣服,八方進拜,號稱天朝上國。給周圍的國家帶去了文明,使儒釋道三教在唐朝達到最鼎盛時期,唐朝人也被認為是最幸福的一朝人,生活安樂,幸福長壽,在道德信仰上也有很多高僧大德,人民的禮佛敬道之心也日趨向善。

在大紀元發表的《上古神話演義》中講到在上古時期,也流傳著一段女媧氏制定婚嫁禮儀,使人類拋卻獸欲獸行,進入文明開端的故事。傳說女媧時代,男女之間不但是交際公開,自由戀愛,而且是隨意的匹配。女子遇到男子,無一個不可使他為夫;男子遇到女子,亦無一個不可使她為妻。弄到後來,生出一個子女,問到孩子的父親,連母親自己亦莫名其妙。可以說,當時的人民和豬狗畜生也差不多!女媧氏也是一位天上的神祗下界,一天之中可以有七十二種變化,看到人類這樣亂倫下去,實在不是辦法,就制定了婚嫁的禮儀。

首先,男女倆個配做一對夫妻,必定使他們有一定的住所,然後可以永遠不離開。不離開,才可以不亂。現在假定男子得到女子,叫作有室,女子得到男子,叫做有家,這家室兩個字,就是一對夫妻永遠的住所了。男子和女子的體力比較起來,當然是男子強,女子弱。那麼男子去供給女子,保護女子,其勢容易。女子去供給男子,保護男子,其勢煩難,所以,女子就應該服從男子,住到男子那邊去。男子得到女子叫作娶,是娶過來;女子得到男子叫作嫁,須嫁過去。而且子女幼時不能自生自養,全靠父母撫育,那麼父母老了,不能自生自養,當然應該由做子女的去服事奉養,這是所謂天經地義,不能另外居住,拋撇父母不管。

然後,嫁娶的條件有三個。

第一個是正姓氏,第二個是通媒妁,第三個是要男子先行聘禮。第一個條件正姓氏是為了那些部落當中同姓的,要禁止他們相配。因為同姓的配了夫妻之後,生出來的子女不是聾就是啞,或者帶殘疾,或者成白癡。就使一時候不聾不啞,不帶殘疾,不成白癡,到了一兩代之後終究要發現的:或是愚笨,或是短命,或是不能生育。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條件通媒妁就是鄭重嫁娶的意思。因為自由配合的夫妻大都是一時情慾的衝動,待情慾衝動的熱度稍稍降低了,就容易相互冷淡,進而厭惡,導致最後的離異。夫妻配合,原想他組織一個永遠的家庭,享受永遠之幸福的。如若常常要離異,那麼永遠之家庭從何而組織,幸福從何而享受呢?通媒妁的方法就是要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出來做個媒妁,先商量這兩個人到底配不配,年紀如何,相貌如何,性情如何,才幹如何,平日的行為如何,一切都斟酌定了再定日期,行嫁娶之禮。這樣做,一則,可以避免男女情慾的刺激。由於情慾衝動,急於婚配,導致後來的後悔,有媒妁在中間考慮兩人可不可配,不至錯誤。二則,可以避免奸詐鬼蜮的行為。防止雙方為了利益驅使,互用心機。得到想要的就拋棄對方。三則,可以減少夫妻的離異。因為夫妻離異,究竟是個不祥之事。如果非要分開再婚,找媒妁婚娶後又找媒妁幫忙,臉面上過不去,而且手續又那麼麻煩,自然不敢輕於離異,希圖再嫁再娶。

第三個條件行聘禮就是為了防止男子輕賤女子,以為女子是受我保護的,要我供給的,應該服從我的,於是就淩辱女子,欺侮女子,或者竟以女子為供我娛樂的玩物,那就大大的不對了。男子必先要拿點貴重物件送到女家去,表明一種誠心求懇的意思,又表明一種尊敬禮貌的意思,這個婚姻才可以算確定。夫妻的妻字是齊字的意思,本來和我是齊一平等,並不是有什麼高低的,是用尊敬的禮貌、誠懇的心思去請求來替我主持家政,上奉祭祀,下育兒孫的,並不是隨隨便便快我之情慾的,那麼做起家人來,自然是同心合意,相敬如賓,不容易反目了。

自此以後,風俗一變,男女的配合不會同那禽獸的雜亂無章了。於是百姓給女媧氏取一個別號叫作「神媒」。此方法流傳千年,維持了人類的道德。這也是神給人制定的生活方式,是神承認和祝福的。耶穌說的「男人只能忠於自己的妻子,女人只能忠於自己的丈夫,如果男人或女人與婚姻之外的人發生性的行為就是犯罪。」也是這個道理,違反了神的規定,不符合天理就是犯罪,就會受到懲罰。

可見,神下世為王,制定什麼習俗,約定什麼方法,都是在給人類奠定文明傳統,文化禮儀,給人類制定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使人類不至於在歷史發展中越來越壞,而那些道德越高,越能達到神所規定的標準的人,是不是也越接近於神呢,看了神韻的演出,讓我感覺,神就在我們身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腹黃享是戰國時代墨家弟子。晚年時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對他說:「先生年齡大了,而且只有這一個孩子,我要下令官吏,不再追究這事,先生可以放心了。」
  • 明朝濮陽人劉滋年青時是個秀才,家裏窮,一年遇到水旱,於是把家裏二十畝地全部變賣掉,貸錢給人,取什分之一利,十幾年下來積攢了一萬兩銀子。劉滋為人慷慨,注重誠諾,善於心計。
  • 康熙皇帝雖然在八歲的幼齡就登上皇位,從小他就知道好學,負責教導學問的先生主要以講解儒家經典和史書為主,他認為史書讓我們在處理事務時可以明白得失,其次才是學習詩文。
  • 當司馬光還在鄉下時,曾以教書為業。師生在一起時,飯菜都很簡單,並且從不飲酒。司馬光在講授時,特別強調孝、悌、忠、信的道理,而且娓娓道來,不知疲倦,學生們都很感動。
  • 隋朝時屈突通出任虎賁郎將。隋文帝讓他核查隴西牧簿,發現二萬匹沒有登記的馬,文帝大怒,抓了有關的一千五百名官員,將要全部處死。
  • 幾天後,李世民打獵,敵兵幾萬人來突襲。正在危急之際,尉遲恭飛騎來救,刺落敵將,救護李世民殺出重圍。
  • 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歷來就敬重道德。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孔子辦學設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也以「德行」為首。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樣如此。
  • 東漢任城人鄭均自小喜歡老子的學說。他兄弟當縣吏,經常接受別人的饋贈,鄭均多次勸諫也不聽。於是鄭均外出給人當傭工賺錢。
  • 不想士芳也不等失主,自己私藏了包裹。等到士芳趕到杭州城,士芬問他,說已經還給失主了。不久兄弟二人一起入考場,士芬因為文章寫的不愜意,已經絕望了,只是為等士芳留在城裡。
  • 薄太后一次生病,一病三年不起,文帝盡心盡力在床前照顧,幾乎沒有很好的睡過一覺。有時連衣服也不解開,以備母親隨時召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