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雍正(系列之六)

為何禁止西洋教士傳教?
小童子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4日訊】看著毀戒破律的魔子魔孫大面積開山立派,雍正帝護教心切,刊印《揀魔辨異錄》破除邪說;中國既有儒道釋正法開傳,雍正禁止西洋教士傳教,其實是極有深意的。


素惠繪圖

《五宗原》亂法,自創一圓說

為了挽救將滅的禪宗,明末臨濟宗三峰派的漢月禪師乃著成《五宗原》。他在此文開宗明義說:佛法不出於一個大圓。威音王佛是七佛之始,七佛雖然各有教法,但其旨意都不超出這個大圓的範圍。五燈五宗也是一樣,五家本是一家,也都在同一個圓裏。

漢月禪師的《五宗原》之後又有潭吉弘忍的《五宗救》。其實漢月說佛法歸於一個大圓,無非想要重振禪宗。但若是佛法真歸於一圓,何需重振單一的派別?漢月何不改投淨土宗?何不倡議解散淨土宗、華嚴宗、天台宗……?釋迦牟尼佛又為何要說修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何不同歸一門就好?

用大白話說,修煉的法門就像是一把一把開門的鑰匙,也是一個一個不同的打造、改變人身為佛身的方法。這不是在修人間的博士學位,可以融合各家精華,煉於一爐。禪宗的方法到了明末已經不管用了,它無法為眾生打開修行的那扇門(但極其個別的單傳是屬例外),如果再大面積的開山立派,會誤了眾生的機緣。雖然漢月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卻是做了一個極其糟糕的事。《五宗原》自創的一圓說,更是最壞的亂法行為。

但是漢月及其傳人經營努力了幾十年,三峰派竟然在清初又形成了氣候。到了雍正年間,漢月的傳人結交士大夫以圖擴展三峰派的門庭勢力。但這些禪師不打坐、不守戒律,甚至於飲酒食肉,整日吟詩作文與士大夫往來。

弘揚正法,不忍聖教衰

雍正帝認為這些人是污濁祖庭、毀戒破律、壞諸佛法眼以及眾生慧命的魔子魔孫,所以他「不得不言,不忍不言」。他刊印《揀魔辨異錄》就是要破除邪說把魔子魔孫從佛門中揀出去。他以聖旨下諭說,若有不肯心悅誠服者:「著來見朕,令其面陳,朕自以佛法與之較量。」

雍正帝此舉使三峰派轉為沒落,也使禪宗重歸式微的狀態。

雖然駁斥三峰派,但是雍正帝並不反對禪宗。相反的,在他的《御選語錄》就收錄了雲門文偃的著作,而且在另一份一百五十六位禪師的合集中,也收錄了臨濟宗師義玄的語錄。因為他明白修佛的重點在於有沒有真參實悟,讀經並不是唯一的法門。他刊印《揀魔辨異錄》是因為那些不具正知正見之人,盲傳盲受,還自稱為振興佛教、續佛慧命,其實與毀佛滅法無異。「甚至名利薰心,造大妄語,動稱悟道,喝佛罵祖,不重戒律,彼此相欺,賣拂賣衣,同於市井……若然於外道邪魔何異?正所謂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

雍正帝以帝王的影響力,振衰起頹護教心切。假使在二百多年前雍正帝不曾抑制了《五宗原》妄改佛法為一個「大圓」的說法,不僅把各法門攪在一起,還繼續喝佛罵祖,毀棄三寶,或許佛教的末法時期會更早降臨。

禁止西洋教士傳教

基於同樣的思惟,雍正帝接續康熙帝的詔命,禁止天主教教士在中國傳教。

雍正五年四月間,葡萄牙國王派了一位使臣──麥德樂,帶了禮物來謁見雍正帝。雍正帝接見之後賜贈麥德樂許多禮物,包括瓷器、漆器、紙墨、字畫以及貴重的人參等等。麥德樂此行有一項重要的要求,就是希望能發給來華的傳教士與神父執照,用以證明他們是好人,准許他們自由傳教。

為了傳教的問題,雍正帝在那年的六月初一(西元一七二七年七月廿一日),在圓明園召見了在北京的傳教士巴多明等二十人,這二十人包括知名的畫家──傳教士郎世寧在內。那時一位法裔的傳教士巴多明,Dominicus Parrenin,是耶穌會傳教士中任職清朝欽天監年紀最長的一位,所以代表眾人發言。他發言的主旨很清楚,天主教是正教,教義是好的教義,而傳教士等都是好人。天主教禁止膜拜木頭偶像是真理,人是神造的,只能拜神,不能拜人,因此不應祭拜祖先。總而言之,希望皇帝能夠准許這些好人將神的真理傳給中國人。

這次的會議紀錄,傳教士們對教廷有詳細的報告。這段對話非常的精采,顯示了雍正帝對宗教、信仰的認識超越教派的間隔,而他禁止教士傳教其實是極有深意的。並不是後來人們所以為的鎖國排外,更不是迫害宗教。

末世降臨前各有使命

雍正帝認為天主教有末世論,佛教、道教也有末世預言,傳教士所做的無非是想在末世來臨前能救更多的人,這與佛道兩教的宗旨相同。中國不是沒有正法開傳,如同西方也有正教開傳,只是人們沒有真正的依照神佛的教誨身體力行罷了。既然如此,傳教士不需擔心中國人的未來,應當留在自己國內,真正教化自己的國民,使人人理解教義,杜絕七原罪,免於生命的徹底滅亡。在中國,自有符合中國民情的儒道釋三家承擔起這個責任。

所以雍正帝要求傳教士:「你們不要來此地干擾。」「朕知道你們的目標是使所有中國人都入你們的教。但朕的責任卻是防衛中國不被擾亂。要使人心歸善,儒釋道三教已夠了。不需要再來一個天主教。」

這麼多教派彼此互相攻擊,最後只會使人人都不相信神佛的存在,人們會因此而加速遠離神佛!這樣一來,不信神的人就什麼都敢做,邪淫縱欲,人將不成人,傳教者的善意將變成惡果,人們未蒙其利必先受其害!(待續)◇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53期【歷史新觀】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實生活裏,探究神祕不僅是心理保健的目標,也是心靈之旅的目的地。——愛因斯坦
  •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這首詩呈現了一個殊勝浩瀚的場面──佛菩薩乘願而來,為了度人而甘冒大險、承擔大業,進入六道中輪迴……從清涼月、畢竟空的境界,進到這濁世之中……浩蕩的慈悲與勇氣,無以名之!
  • 有一真人出雍州,鶺鴒原上使人愁。須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一歲周。——唐朝高僧黃檗
  • 誰道空門最上乘,謾言白日可飛升;垂裳宇內一閑客,不衲人間個野僧。——雍正
  • 雍正帝為何以天子之位不惜與僧侶辯論佛法真諦?他真該當「好干佛道」的批評嗎?一如世界各國介入現實與專制抗爭的優秀主教不得不提出道德呼籲,雍正大帝同樣勇敢走上修行人的護法路。
  • 「果能實修實證、利己利人,則千百年後,帝王猶為之表彰,是亦勸勵之道。」《御選語錄》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