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善者信神免災劫,惡者不信遭淘汰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南宋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仲秋節到來的前兩天,也就是八月十三,錢塘江岸上有居民聽到空中有神在說話,神說今年定下當因橋而死的人有數百個之多,他們都是一些兇惡害人的傢伙,或是一些犯有邪淫亂性之罪或不孝之罪的壞人。所以到時候,那些在劫而未至的壞人,你們要想辦法讓他們來;而不在此劫的人,你們則要想辦法不讓他們到橋上來。神說完後,那居民又聽到有很多人的答應之聲。他因此驚異害怕的不敢對別人說。

第二天八月十四夜裡,一些住在跨浦橋畔的人,夢有人來告誡他們道:明日不要登橋,橋將會垮塌。他們醒來後把夢中的警告說與鄰居家,發現好多人都夢見有人警告不讓他們登橋。大伙由此都相信了夢中的警告,沒一人上橋觀潮。

八月十五日,錢塘潮快起來的時候,看潮的人,已經把跨浦橋上的位置都擠滿了。得到夢中告誡的人們在旁邊看著這些人,看到橋上有認識的熟人,便勸其下橋,可那些人都認為是妖妄之言而不聽。不一會兒錢塘潮來了,這一次的潮水奔騰洶湧異常,驚濤拍岸,橋居然被震塌墜入江水之中,壓死淹死的人有數百個。事後大家一一核查,發現死者都是平日裡做惡之人,方知這是上天在淘汰惡人,由此也可知報應不爽,真是善惡到頭皆有報。

讀了這則記載真是感到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人幹了什麼壞事都會有報的,特別是那些不孝之人和在與性有關的方面犯罪的人都是極其危險的。另外也幸虧那些夢中得到警告的人都能相信警告,否則他們要是上了橋就危險了。其實就是那些墜入江中死掉的人,他們當時若能聽從別人的勸說,也是有可能活下來的。看來古人說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老話真是有道理呀。

其實歷史上很多淘汰來臨之前,都有各種各樣的預警出現過,目的是不讓好人遭災,另外也是給人留下一個歷史教訓,留下文化。(資料來源:《夷堅志·錢塘潮》)

轉載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5/5/5265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莊王反問:「可是你之前已承諾了我,後來又背棄承諾,你的『信』在哪裡?」解揚說:「我之所以答應你,是想用這個方法才有機會達成我國君交付給我的使命。」
  • 威王馬上就不高興了,放下琴握著劍說:「先生連我彈琴的樣子都還沒看見,怎麼知道彈得好呢?」
  • 明朝湖州人凌漢章針術靈異,名聲傳於江浙間。一次去訪病家,在市中見一乞丐,身形長大,眉凶目惡,面頰上天生一手掌痕,有十幾個乞丐跟著。
  • 漢丞相西平侯於定國,是東海下邳人。他的父親於公曾經是縣獄吏郡決曹,其辦案公正無私,所斷案件沒有一件是有冤屈的。在他生前,東海郡人就為他立了生祠。
  • 元朝時候,雲南晉寧地區有一個孝子叫李忠。在李忠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只有他和母親住在一起,倆人相依為命。李忠侍奉他的母親非常孝順。
  • 崔沔(mian/),字善沖,是唐代詩人之一,曾官拜中書侍郎,擔任過魏州刺史一職。他以孝順、清廉和以禮法持家而聞名,被稱為士人之表率準則。崔沔的兒子、孫子後來都成為當朝宰相,又被譽為宰相世家。我這裡就介紹一下崔沔的孝行。
  • 觀看了神韻晚會的節目---《創世》,不禁驚奇于中華傳統的歷史悠久,餘韻流芳。主佛駕著飛馬拉的天車與眾神立下誓約:隨我下世,做一千年的王!
  • 暴君古今中外皆有,而且幾乎是相似的。他們總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大權獨攬,決不允許任何人異議質疑;他們只喜歡使用奴才與蠢才,唯其如此才能保住他的權勢地位;他們大多性格殘暴多疑,生怕他人奪權。因為權力的魅力誘惑實在太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財富,呼風喚雨式的指令,萬眾臣服的心理滿足,美女如雲任其享受的生理快感,使得那些一朝登王位寶座或權力珠峰的暴君,必定日夜擔驚受怕,生怕比他強者奪走他的地位,因此必定採取暴力或陰謀手段消滅一切 可能的競爭對手及可能的潛在的未來的任何對手。一部二十四史的歷史故事反復證明了這一真理,是故唯有自由民主憲政的政治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才能永遠消除暴君 產生存在的土壤。
  • 河南書生劉理順,明朝人,多次赴京趕考都名落孫山。這一年落榜後,他在二郎廟繼續刻苦攻讀。一天,他聽見外面有人痛哭,就向旁邊的人詢問緣由。有人告訴他:「那一家的兒子外出經商七年未歸,他的母親又老又窮,準備將兒媳婦賣給別人好過日子。昨天有一個商人付了十二兩銀子,今天這媳婦就要跟商人走了。老人與媳婦不忍別離,所以痛哭。」劉理順當即讓僕人去家中拿來十二兩銀子。僕人說:「咱們家也缺錢花,只剩下交納糧稅的十幾兩銀子,準備明天交官府。」劉理順說:「還是趕快取銀子來,糧稅再想辦法去借。」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