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思絮】再覓桃花源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說真的,畫風景畫挺有意思的!你可在「方寸」之間,隨意的擺布!到處蓋房子:或茅屋三兩間;或亭台樓閣平地起!隨手植樹造林:或綠草如茵、繁花遍地;或竹林掩映、松柏擎天!甚至能移山倒海、呼風喚雨呢!反正山水、風景就是由天、地、山、石、水、樹所構成,只要技巧純熟、運用自如,就能將胸中丘壑描繪出來,並非一定得到處遊山玩水方可得,這是我的看法。而點景的人或物,就能使這片風景演繹成一個個的精采故事與一篇篇的神奇傳說啦!

年輕時,醉心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與〈桃花源記〉,經常捧讀再三,神遊其中,並發揮想像,虛擬其境,對這與世隔絕的理想村落、夢中家園,心嚮往之、神馳不已!試想:如果他不辭官歸隱,過起那恬澹自適、與天地契合的田園生活,而是日夜汲汲營營,為五斗米而折腰,哪有可能寫出如此動人的篇章?早把人的初始靈性消磨得點滴不剩啦!

我覺得不管是烹文煮字、詩詞吟詠,或是舞蹈音樂、繪畫雕塑……這些文藝創作,都是怡情養性、自得其樂的業餘愛好,可以說是放鬆自我、親近大自然後的產物,一旦沾上錢財就變味!不久前曾報導台灣與大陸各有一位知名畫家,人尚未百年,而晚輩為了爭產奪畫,官司打得不可開交,真是情何以堪?

「既出,……處處誌之。……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陶淵明.桃花源記),此段文字是畫題命名的由來。這是張全開大畫,描繪過程中辛苦備嚐:慢慢琢磨、細細收拾;端詳再端詳、審視再審視。大功告成之後,忽有一個念頭閃現——有如神助!確實如此!否則以我之力,哪有可能?是吧?呵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著煙嵐雲霧的陪襯與烘托,四周的景物顯得變幻莫測而無比神秘!

    也因著煙嵐雲霧的飄忽、簇擁,賦予四周景物光怪陸離的色彩與樣貌!

    更因著煙嵐雲霧的遮掩、隔絕,拉遠了四周的景物,遠距離欣賞不見細節與瑕疵,而造成了夢幻般的想像、而形成了視覺上的朦朧之美!

  • 風再起時,香港炎夏稠滯的熱流不再,涼爽的氣流撫摸著全身,全身每個細胞都有說不出來的喜悅。抬起頭來,天高雲淡,屬於秋天的溫柔漫上心頭,每當此時,就覺得眼前的生活可愛許多。
  • 站在春的門檻,覺得秋還很遠,行在夏的綠蔭裡,也不感到秋近在眼前。天依然熱著,可節氣一到,彷彿一覺醒來,秋就從夢裡走來,到處都充滿秋的味道。
  • 秋天來了,不經意間,金黃已染上了枝頭。颯颯的清風吹過,金黃的葉子像一個個美麗的精靈,輕盈地在秋風裡翩躚,用盡最後的生命譜寫著秋的樂章,舞動著生命的千古絕唱。優雅、從容、坦然、淡定、卻又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 曾幾何時,喜歡麥當勞雞塊早餐的小男孩,蛻變為眉宇間流露心事的青春少男,我不禁開始擔憂師生間會有層出不窮的劍拔弩張相處狀況。來回思忖著,現在的他需要的是什麼?我該如何給予他實質協助?
  • 小五那年暑假,我又回到外婆山上的家,記得父親從公車窗口,探頭向我跟外婆揮手說再見,公車匆忙捲起沙塵開走後,就開始了奇妙的永難忘懷的假期,至今,我腦海中仍然時常回憶起來。
  • 猶記接觸寫作的起點源於考試,雖然最後結果不盡人意,卻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埋下喜愛寫作的種子,並悄悄地發芽……
  • 風,還是帶著夏天的溫度,腳步似乎也沒有變得急迫。山色沒有變,雲也沒有變。可是,心裡卻生起秋的意味來。 時常看到身邊的農民數著一個個臨近的節氣,他們對節氣是敏感的,半點疏忽不得。
  • 果不其然,短短的2個小時,《演員夢》所展現的「真、善、忍」價值觀,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許多人臉上掛著激動的淚水看完影片。真的是一部讓人感動、難忘的佳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