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范宣潔行廉約

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41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原文】
范宣(1)年八歲,後園挑(2)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3)?」答曰:「非為痛也;但身體髮膚,不敢毀傷(4),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5)遺(6)絹百匹(7),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8),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使婦無褌(9)邪?」范笑而受之。(《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註釋】
(1) 范宣:字子宣,晉陳留(今河南省陳留縣)人。十歲時,能誦《詩》、《書》。以道德、博學聞名於世。
(2) 挑:挖。
(3) 邪(音耶):嗎。
(4) 身體髮膚,不敢毀傷:出自《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5) 韓豫章:韓伯,字康伯,晉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西)人。年幼時聰明,好學,擅長於說道理。曾任豫章太守、吏部尚書等職。
(6) 遺(音喂):贈送。
(7) 匹:計算布帛的單位,古時四丈為一匹。
(8) 載:乘坐。
(9) 褌(音昆):褲子。

【語譯參考】
范宣八歲時,在後園裡挖菜,誤傷到手指,大哭。有人問他:「痛嗎?」他回答說:「我並不是為了手痛而哭;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以哭。」

范宣品行高潔,清廉儉樸,韓伯送他一百匹絹,他不接受;減為五十匹,他還是不接受;於是一再的減半,最後減到一匹,范宣還是不接受。後來韓伯和范宣一起坐車,就在車上裁下二丈絹送給范宣,說:「難道你情願讓妻子沒有褲子穿嗎?」范宣才笑著收下來。

【研析】

范宣在小小年紀時,即能知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道理,相當不容易。反觀時下,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人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對於養育他(她)的父母而言,情何以堪?這可說是一種最不孝的舉動。

范宣品行高潔,生活儉樸,韓伯想幫助他,送他一百匹絹,他不接受,韓伯只好一再減半數量,最後減到一匹,他還是不接受,范宣這種廉潔儉樸的高尚情操,令人佩服。但韓伯並未因此而放棄幫忙范宣的念頭,再一次利用與范宣同車的機會,在車上裁下二丈絹送給范宣,並以難道情願讓妻子沒有褲子穿為理由,勸范宣要收下,這時范宣才笑著收了下來。韓伯除了口才佳,找到了一個讓范宣無法再推辭的理由外,他鍥而不捨的精神,或許才是感動范宣不好再堅持的真正原因。

【延伸思考】
1、對於《孝經·開宗明義章》所提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你個人有什麼體悟?
2、中國人是個非常好禮的民族,俗語說:禮多人不怪。對於送禮、收禮的標準,應該如何設定才適當,你有何看法?例如:看病時,你是否習慣送禮給醫生或護士?對於直屬長官,逢年過節,你是否也會送禮?或部屬送禮給你時,你是否會收下?請分享你的經驗。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顏淵、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3),與朋友共,敝(4)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5),無施勞 (6)。」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7)之,朋友信(8)之,少者懷(9)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絕對如此的標準,也沒有絕對不可如此的標準,就是依照義去衡量。」

  • 本篇是商湯伐夏桀時的誓師詞,它包含兩個層次:第一段說明要發動士眾討伐夏桀的理由,先強調「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再設問自答,交代非討夏不可的原因;第二段說明承諾和賞罰,全文層次分明,頗能打動人心。
  • 管寧(1)、華歆(2)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3)而擲去之。又嘗(4)同席(5)讀書,有乘軒冕(6)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7)出看。寧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恥之,丘(3)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 子曰:「放(1)於利而行,多怨(2)。」 (《論語·裡仁第四》) 孔子認為,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會總是考慮個人利益的得與失,更不會一心追求個人利益,否則,就會招致來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責。

  • 叔孫武叔語(1)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貢。子貢曰:「譬(3)之宮牆(4),賜(5)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6),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7)。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論語•子張第十九》)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裡仁第四》)
  • 子曰:「鳳鳥(1)不至(2),河不出圖(3),吾(4)已矣(5)乎(6)!」(《論語·子罕篇第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