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鎮南關大捷

淑萍;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66
【字號】    
   標籤: tags:

時間:1885年3月24日
地點:鎮南關(今友誼關)

法國在1883年進攻越南,强迫越南訂立「順化條約」,意使越南脫離中國的藩屬,成爲法的保護國,此舉引起清朝政府的不滿,慈禧太后下詔向越南派兵,中法戰爭開始。

1883年12月,清軍在越南北部失敗,影響所及,後來廣西前線的清軍軍心渙散,全線瓦解,法國趁勢佔領鎮南關。當時情勢對清朝相當不利,此時一位傑出軍事家及時救援,他就是馮子材。馮子材是廣東欽州人,曾任廣西提督,1882年因年老多病返鄉休養。中法戰起,他應兩廣總督張樹聲之邀督辦廣東高、雷、欽、廉四府團練,參加抗法戰爭。

1885年初,督辦廣東軍務大臣彭玉麟、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推薦他爲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出任前敵統帥。馮子材目睹戰局危急,不顧自身70高齡,積極備戰。他一方面穩定軍心,另一方面廣募民間丁勇,還積極聯合其他邊防部隊。因為鎮南關地勢險要,內有狹長通道,兩側有高山壁立,所以馮子材親率士兵於鎮南關(今友誼關)內十里修築一條高7尺、厚10尺、長3里的巨大石牆,牆外深掘塹壕,牆內再築一道與它平行的土牆。並在東、西兩嶺設置炮臺,嚴加防守。

馮子材除自任正面防禦主力之外,還分派王孝祺、王德榜、蘇元春所部駐守周圍各要地,總兵力約64營3萬人,成縱深梯隊陣勢,採取「先發制敵」策略,出兵襲擊法軍。

法軍憑藉優勢炮火,在3月23日發動攻擊,法軍司令尼格里率2000餘人,分三路進攻鎮南關,攻陷了東嶺三座炮臺,居高臨下,向長牆進攻。馮子材沈痛大呼:「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人?」眾人聞之,皆奮勇而起,最後終於遏制了敵軍的攻勢。

24日黎明大霧起,法軍乘霧猛撲長牆,所用炸彈,不下千計。當長牆幾處被轟塌,法軍先發部隊已經爬上長牆的危急時刻,馮子材下令各軍:「凡臨陣敗逃者,一律殺無赦」。自己則「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身先士卒,率兩個兒子和大刀隊千人,躍出長牆,衝入敵陣。士兵們看了無不感動,皆作殊死決鬥,在關前隘與法軍展開激烈殊死戰,終於把法軍逼離長牆。衆將揮軍奮擊,七上七下,奪回東嶺三座炮臺。此時,越南邊境各族人民也趕來,協助清軍作戰。法軍腹背受敵,全線崩潰,死傷數百人,被迫丟棄大量軍用物資,落荒而逃。這就是震撼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馮子材乘勝反攻,追擊法軍,所以後來諒山等地也被清軍收復了。此一戰役為時雖短,但扭轉了整個中法戰局:清軍轉敗為勝,轉守為攻。而法軍戰敗消息傳到巴黎後,法國茹費理(Jules Ferry)內閣被迫辭職,法國內閣以306票對149票否決了向中法戰爭中的法軍費追加案,使法國至此已無力再對清朝政府作戰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可以說,岳飛死前的最後一戰就是郾城、穎昌一戰, 岳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為國家勇往直前。像他這樣的人格操守、英勇善戰以及忠愛國家的精神,真是令後人千秋萬世傳頌與感佩!
  • 遼軍前幾次進攻皆挫敗,然而耶律休格越挫越勇,此時城內諸將聞援軍已至,開城列陣,四面鳴鼓,一時聲震天地,耶律休格則猛烈攻擊,宋軍遭受圍攻,於是紛紛後退,遼軍乘勝追擊,宋軍潰敗南逃,死傷慘重。
  • 宋軍以少勝多,重創金軍主力,鼓舞了宋軍的士氣,扭轉了富平戰敗的局勢。吳玠曾說,兵不在多,而在出奇制勝。吳玠軍運用防禦戰中奇兵出擊的戰法,取宋金對戰的第一場勝利,振奮了南宋抗金的信心。
  • 倭寇侵擾中國,從明初以來就一直存在。但是,明初時候由於朝廷重視海防,因此倭寇並未釀成大禍。到明朝正統以後,朝政日益敗壞,海防也漸漸廢弛,倭寇便日益囂張起來。嘉靖年間倭寇多次入侵,更加深百姓生活的艱苦。
  • 蒙古人是鮮卑人的後代。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
  • 其實早在崇禎帝縊死煤山後,就有人勸多爾袞出兵與李自成爭奪天下,只是多爾袞認為清軍多次圍攻北京沒有成功,而李自成一戰就攻破北京,可見李自成擁有強大的戰力與不可輕忽的謀略,所以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
  •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的內戰。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鞏固皇權,先後分封了他的二十四個兒子為藩王。這些藩王被派到全國各地,一部分授以兵權,如燕王朱棣、晉王朱棢等。藩王雖然沒有封地的管治權,但擁有護衛軍隊,可以防禦北邊的蒙古勢力,作為皇室的屏障。
  • 黑暗中杜松軍點燃火炬以便準確炮擊,後金則利用敵軍的火光,以暗擊明,弓箭齊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