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紅桃山》

張月娥一女戰三男雖敗猶榮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訊】京劇有四項基本功—唱、念、做、打,是京劇演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也稱幼功,進班學戲打好這四樣基礎,以後在舞台上表演就無往不利。

當然,隨著演員的資質,各有其特別擅長的;如演員嗓子好,專長唱工,上台的機會就多。四工中,排名第一的是唱功,而打功位居最後。這是從表面上看的。以前的觀眾重文輕武,認為唱工最重要,那些打功好的武行至多只能演開場戲。但是,真正一流演員往往打功了得:如譚鑫培是武生出身;余叔岩九歲入姚增祿的科班學戲,初習短打武生,繼學靠把武生,最後始改學正工鬚生。他們曾為打功吃過足夠的苦頭,奠定堅實的底子,身手矯健,使他們架勢非凡,不僅僅是唱功突出而已。

打功的訓練近乎舞蹈,促使演員動作更加藝術化,使觀眾更容易聚焦,不自覺的秉住呼吸細觀演員的動靜。京劇的許多武戲,都是舞蹈化的武打,對於學習打功中的學生,從平日訓練的打功,再加以戲劇性的演繹,變化出一齣齣動人的武戲。讓他們上臺演出,有助他們消化與體會打功的內涵,了解京劇程式特性的演出方式。從前的開場戲,經常提供給學生演出,這又具備特殊意義,慢慢的,學生由生而熟、動作由不規範、平庸散漫,逐漸提升成「發而中節」的優雅動作。

《紅桃山》就是這樣的一齣武戲,它是根據基礎的打工,由簡生繁,變化出多樣式的武打:有槍與槍、大刀與大刀、槍與鞭等的對打。展現「把子功」的技巧,也就是平常訓練的各種固定模式「小五套」、「小快槍」、「大快槍」……等等,靈活應用於舞台上。


張月娥(陳彥如飾演)出場整冠的動作。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畢業公演。

《紅桃山》主角是武旦張月娥,她是紅桃山山寨的女將。水滸英雄收伏不了她,最後三人聯手才擒住她。這齣戲又叫《男三戰》,在水滸傳小說裏根本沒有這段情節,只是借用水滸傳三個人,代表三種不同的角色與張月娥打鬥。三個不同類型的男生打一個身懷絕技的女生:林沖—武老生飾演、關勝—武花臉飾演、花榮—武生飾演,先是分別打,後來合起來打。倒不是倚多勝少,而是打鬥變化的一種安排,主要表現女將的武藝高強。

武打戲分為「長靠」與「短打」兩大類型。《紅桃山》是武旦長靠戲,張月娥身扎大靠,背後插四隻令旗、頭戴兩根翎子、身上繫著狐尾(表示草莽、在野的意思),扮相威風凜凜。長靠戲通常使用武器打鬥,攻守之間,彼此都要使盡本事,又要配合無間。

通常在開打前,二人先做出上下打量對方的舉動,然後抬槍或涮刀的「過合」(也有寫成過河的),也就是走過來、再走過去的小試身手看對方的反應,這有點類似武術比賽先禮後兵,先簡單過個招打聲招呼。一旦正式打起來,速度加快,打的火熾猛烈、密不透風。這些雖說是套好的動作,配合不好就亂成一團,武戲呈現的不僅是中國傳統的武術之美,也是演員之間默契的呈現與火候的巧妙拿捏。
過去復興劇校整理出許多京劇劇本,其中就有《紅桃山》,記錄著每個動作的細節,此戲係由陸景春整理,是他根據老師朱盛富所傳授的忠實傳承下來。在此試錄其中一個片段,張月娥與關勝對打,二人均使大刀:


《紅桃山》中,關勝(王盈凱飾演)手持大刀,準備與張月娥交戰。


張月娥(陳彥如飾演)手持女用大刀,與男用大刀相比,袖珍許多。

關勝以刀頭砍張月娥,張月娥刀欑一蓋,以刀頭蓋關勝刀欑,以刀欑打關勝腰封。關勝刀欑下扎,張月娥刀頭下擋;關勝刀欑上扎,張月娥刀頭一蓋,打關勝封頭,以刀欑蓋關勝刀頭往外同時轉身……。
沒學過戲的人,不明白寫的是什麼;學過戲的人,卻一目了然。戲的傳承,紮實嚴謹,演員可以終身記住,不但記住自己的,同時也記住其他角色的,這才能一代一代的往下傳。

武戲通常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氣氛,這是敵我之間的相互尊重;旗鼓相當的打鬥,正大光明,輸了也就輸了,講究武德。最近發生在紐約法拉盛的事,讓人想起中共一向都是用栽贓、扣帽子的卑鄙手段,蠻橫無理打擊對方,跟本不敢跟人正面交鋒。這也使它的政體,從上到下什麼都不公開(卻最會利用媒體做假宣傳),偷偷摸摸的行徑,叫古來的英雄好漢看了都不齒。如此不光明磊落的政黨還能存在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拾玉鐲》為京劇舞台創造了一個美麗少女的形像,這個少女孫玉姣再平凡不過,她母親靠賣雞維生,她就幫著照顧雞,同時還會做女紅。在戲中她做事的認真神態,很能吸引觀眾。這如同日本卡通電影「神隱少女」,導演宮崎駿創造少女千尋,描寫其工作認真的形像,在日本獲得比「鐵達尼號」還賣座的票房,平凡的人因認真而變美,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 《打龍袍》內容是說宋朝包拯陳州放糧後回京,在趙州橋巧遇流落民間的李宸妃,令人吃驚的李宸妃竟是當朝天子宋仁宗的生母。然而要讓宋仁宗能夠接受這位真正的媽媽,可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從這個流行數百年的戲曲,我們看到老百姓並不認為皇帝就是絕對權威,他還要按普世價值來行事,沒做到孝就要受罰,即使他不知情並非故意犯的。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認為皇權可以陵架在孝道之上,那是儒家為中國建立的社會根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