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古今.蘇州】白髮少年的經歷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鄭欣出差到蘇州,飽覽江南風光,晚上睡得正甜,忽然看到一個頭髮花白的男子急促地在河邊的蘆葦叢中奔跑並回望……

鄭欣外表上是個平凡的上班族,偶爾公司派他到各地出差,就像你我他一樣。但他有一點與眾不同——他擁有宿命通的特異功能,能看到一個地方過去發生過的歷史。他從小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無法自由掌握,有時不請自來,有時想看卻看不到。

這次鄭欣出差的地點是蘇州,江南的詩情畫意、吳儂軟語使他陶然欲醉,白天在公事之餘盡情飽覽沿路風光,晚上自然特別好睡。當他睡得正甜,忽然看到一個緊急的景象:有個頭髮花白、容貌卻還算年輕的男子,一邊急促地在河邊的蘆葦叢中奔跑著,一邊緊張的不時回望,似乎在躲避搜捕的模樣。

漁翁相助,伍子胥安抵吳國

鄭欣從夢中驚醒,眼前依舊上演著那段逃難的畫面。鄭欣馬上知道,原來是他的宿命通功能在沉睡時開啟了,讓他看到了以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他靜靜的看下去——

年輕人顯然想渡河東去,卻盼不到岸邊河上有任何一艘渡船經過。正當他豎起耳朵,驚恐的察覺到,追捕他的人馬正朝著這個方向慢慢的搜索過來時,也奇蹟似地發現了一艘小漁舟出現在大江的不遠處。他趕忙招呼駕舟的老漁翁協助他渡河。到了彼岸,年輕人除下佩在身上的寶劍要送給老漁翁:「這是楚王送給我父親的寶劍,價值百金。老人家,我將它送給您,以報答您的救命之恩!」


(圖:新紀元)

老漁翁拒絕了他的贈禮,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賞給糧食五萬石,封給執珪的爵位,難道只是僅僅值百金的寶劍嗎?」原來他早就知道這個逃難的年輕人是誰了,在拒絕寶劍後,老漁翁駕著小舟離去了。

看到這裏,鄭欣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白髮少年,就是春秋時代的吳國大夫、蘇州城的建城者伍子胥(西元前五二六~四八四年)。鄭欣知道,伍子胥和父親與哥哥原本都是楚國的臣子,父親因為受讒言陷害,被楚平王拘禁。楚王想斬草除根,拿父親作人質要伍家兄弟二人前去自投羅網。兄伍尚明知是陷阱,但因為不忍父親獨自受苦而死,慨然從命。伍子胥則要留得有用之身為父兄報仇,所以就逃離楚國,輾轉來到楚國與吳國的邊界。

鄭欣看到的場景,就是伍子胥剛剛通過楚國設在昭關的邊防盤查,又躲過追兵的搜捕,在異人的幫助下抵達對岸,踏上安全的吳國國境。至於他如何通過邊防嚴密的盤查,據史書上記載,他因為想不出一個方法可以通過檢查,憂慮愁苦之下,一夜之間白了頭髮。沒想到因禍得福,門衛的目標鎖定在黑髮青年,讓他得以藉機蒙混過關。

鄭欣看過《史記》,知道此時窮途落魄的伍子胥能忍辱負重,他將一路乞討(據說他因此被奉為丐幫的祖師爺),直奔吳國的都城東去。但他即使到了吳都,成為吳王的座上賓,也還得再沉潛五年才得以發揮所長。然後他將建立起一座大城池,輔佐吳王成就王霸之業,在自己建立的城裏經歷他最意氣風發的時代,並度過其後鬱鬱不得志的末年。

在蘇州將會發生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大戲,在下一件大事來臨前,鄭欣希望先睡會覺補點眠,明天與客戶面談時,才不至於因為睡眠不足而顯得萎靡不振。他躺下身去合上雙眼,腦袋中卻因為充滿了對春秋戰國時期的印象——種種的殺戮、權謀、敗德與混亂而無法入眠。

推薦刺客,下鄉等待時機

春秋時期是個混亂的時代,當時距離周公制禮作樂已經五、六百年過去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禮制早已崩壞,周室衰微,各方諸侯群起爭雄,問鼎中原,只講王霸,少言仁義,各國動輒兵戎相見,是為了權位利益可以殺人害命、用錢買命的時代。

鄭欣知道伍子胥初到吳國時並不得重用,是因為他一心一意的鼓吹吳王僚攻打楚國,被公子光識破他的意圖而向王勸阻。另一方面,伍子胥也因此洞悉公子光的野心,便順水推舟的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則離開朝廷,到鄉下去種田,等待時機。

公子光視專諸為上賓,是想要他為自己賣命,以奪取他認為原本應該是屬於自己的王位。終於有一天時機成熟了——吳王僚十三年(西元前五一四年),楚平王剛於去年新喪,吳王僚令二個弟弟趁機攻打楚國,一時臣民盡出,導致吳國內部空虛。

公子光知道吳王僚喜歡吃燒魚,就宴請他到府品嚐魚炙的鮮味。吳王也知道公子光不安好心,就嚴陣以待,從王府到公子邸沿路設置帶刀持矛的兵士,宴客廳內外,更是水洩不通的站滿了武裝衛士,吳王才在眾人的護持下前往赴宴。

宴會舉行一半時,公子光假裝腳痛退下休息。此時專諸捧著剛烤好的鮮魚進獻吳王,一到吳王面前,他迅雷不及掩耳的抽出藏在魚腹裏的利刃刺向吳王。吳王遇襲當場斃命,專諸也立刻被王的衛士格殺,而公子光則將所有忠於吳王的衛士一網打盡,並隨即自立為王,就是吳王闔閭。

興建蘇州前身:闔閭大城

史書中記載吳國建立於商朝末年,其開國的君主與周王室有血緣關係。原來商末時周族的領袖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都很賢良,其中又以最小的兒子季最得父親的肯定,認為可以光大族群。古公亶父雖然心裏屬意讓小兒子繼承家業,但當時的宗法制度是立長子為嫡,古公亶父不會因為要光大門楣而破壞傳統制度。

他的長子太伯與次子仲雍知道父親的心意,就離開故鄉,來到遙遠的南方荊蠻之地,在大湖之濱定居,並學當地土人剪斷頭髮、在身上刺青,以表示此後永不復返,好讓父親將首領之位傳給弟弟。季後來繼承父業,他的兒子就是推演八卦的周文王,孫輩中最有名的是武王和周公,前者是華夏史上朝代的國祚最長的開國君主;後者則是奠定周天下數百年基業,並開創儒家二千年道統的聖人。

太伯和仲雍定居的地方被稱為「吳」,他們在那裏建立了「句吳」國,都城也命名為吳。到了春秋時期,吳國在中原其他各國的眼中還是個南蠻窮僻之國。頗有野心的闔閭卻想做個稱霸諸侯的盟主,所以當他即位成為吳王後,馬上召回伍子胥,問他興霸成王的方法。伍子胥告訴他要成就霸業,首先要建立城池、然後建軍、充實國庫與軍備。

在戰亂頻傳的時代,兩軍交戰動輒殃及百姓的身家財產,築有城牆的城池便成為附近百姓躲避戰火的堡壘,各國因此廣建城池以自衛。此外,由於封建制度的失靈、工商逐漸私營化,也促進城市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便成為中國歷史上城鎮快速發展的時代,雖然有些古城因為戰亂而衰敗消失,卻有更多的城池如雨後春筍的在各地出現。

吳王採納了伍子胥的意見,令他負責新都的設計與建造。於是伍子胥「相土嘗水」、「法天象地」,建造內外二城。內城為宮殿與官府區,城牆周長十里,只開西北南三門,城牆的東面不開,是為了防止位於東南方的越國的興起。外城周長四十七里,設有陸門水門各八處,以象徵天的八風與地的八聰。外城是居民區、手工作坊以及市場。春秋時期的城市已經實行功能分區,官員的住所應該靠近宮府區、平民與農人靠近城門、工商業者則靠近市場,使從事不同職業者分區居住,與其說是階級制度,毋寧說是古人基於工作與生活便利的考量所採取的務實作法。

新都三年而成,命名為「闔閭大城」,就是今日的蘇州前身。

現在蘇州城裏還有許多地名,如「胥門」、「闔閭門」、「齊門」等,都是二千五百年以前延傳下來的叫法。蘇州在建城初始,就成為歷史大戲的舞臺。(待續)◇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56期【城市的瞬間】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毫不猶豫再次喝下隱形水,快步往宮城的方向走去,他想趁著城門尚未關閉之前進入宮城——一個普通百姓禁止踏入的地方,去瞧瞧皇宮的模樣。
  • 九品蓮花眾生都有怎樣不同的生活?如果他們思念人間家人,會發生什麼事?極樂世界無男女之分,為什麼會有女孩子,而且所有人都長一樣?
  •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高僧遊歷天界佛國,回來已過去六年。南天門上有中文?八個字可概括佛教前景?
  • 數百年前,南宋將領辛棄疾登上鎮江的北固樓,遙望滾滾奔流的長江,感歎神州千里風光。而詞人筆下的神州風光,更因帝王將相、豪傑群雄的風雲板蕩,湧出奔放的豪情。
  • 堯、重華率人馬走後,大屋空了。老爹黍也不食、夜裡不睡,抱根杖蹲地下。娘一咒,爹揮杖扯細嗓門吼:「俺魂叫你咒沒了!再咒,上閻羅殿尋俺去。」
  • 透過老婆婆的講古,鄭欣對從前的上海有更深的瞭解,以前通過功能看到的片段過去、想不通的物事因果,原來是如此一回事,歷史的來龍去脈在他心中逐漸清晰……
  • 當時上海的租界,基本上分為兩大區塊,在今日的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四個區,主要是以英美為主的公共租界,盧灣、徐匯兩區主要是法國租界,而閘北區和原南市區則屬於中國管理的華界。租界的存在,一方面是中國喪失主權的象徵;但另一方面,上海卻因為有了租界的存在,而未被清末以來的動盪與戰亂所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繫,使上海在百年內迅速發展,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國際性大都市,「十里洋場」的稱號,從此而來。
  • 康熙對外開放的政策,到了乾隆時期逐漸改變,清朝重複著前朝的步伐,走上了閉關自守的道路。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清朝開始執行「一口通商」的政策,下令沿海各省除廣州一地外,其他所有港口一律停止對外貿易。後來更規定外國人來華貿易的門檻,對進口貨品課收高額稅金,並限制中國產品出口的種類。神州雖然在形式上還留下一道對外窗口,但實質上已經徹底與外界斷絕往來了。
  • 鄭欣的宿命通功能,常常讓他在無意中回到「過去」的上海,有時是一陣槍林彈雨、有時是一段靡靡之音。「過去」說來即來、說走就走,彷彿像看電視一樣,他有時都會忘記自己是什麼時代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