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九德」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2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皋陶,皋城(今安徽六安)人,上古時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掌管司法,與堯、舜、禹一起被稱為「上古四聖」。

皋陶認為,上天造就了萬物並賦予了其美好的德性,因此一切遵從天意,保持美好的德性是人的神聖職責。官員的為政之道是輔弼君主按天理行事。皋陶雖管理司法,但他首要的政治主張是提倡「仁政」、「德治」,提出「天命有德」、「天討有罪」、「聖人九德」等。

皋陶提出的「九德」是:「寬而慄(寬宏大量而又嚴肅恭謹),柔而立(性情溫和而又有主見),願而恭(態度謙虛而又莊重嚴肅),亂而敬(具有才幹而又辦事認真),擾而毅(善於聽取別人意見而又剛毅果斷),直而溫(行為正直而又態度溫和),簡而廉(直率曠達而又注重小節),剛而塞(剛正不阿而又腳踏實地),強而義(堅強勇敢而又合符道義)。能在行為中表現出這九種品德,就會時時處處吉祥順利。每天都能在行為中表現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的去實行,就可以做卿大夫。每天都能莊重恭敬的實行九德中的六德,就可以協助天子處理政務而成為諸侯。天子修德不懈,方可成為聖賢,才能施恩於人民。如果能把九種品德集中起來全面的實行,眾多的功業就可以建成了。」

皋陶還提出「慎身」、「知人」、「安民」的治國方略。「慎身」就是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使百姓敬服。上行下效,而上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知人」方面,是指只有知人善任才能為民謀利。「安民」指人民的生活安定了才能顯示出德政的威力。

史書上說皋陶為大理,執法嚴謹而公正,天下無冤獄。他注重教化,制禮作樂,建立了社會正常的秩序,加強了部落間的融合,使百姓安定,出現了天下太平的繁榮盛世,開創了「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大好形勢。而那些卑鄙的小人都非常畏懼,紛紛逃離,孔子說:「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論語.滕文公上》)。

皋陶思想對後來形成的儒家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古來聖賢對天道這個問題都會竭盡一己的心力,非常敬畏的遵循上天的旨意行事。修身明德、順天應人等道德觀念已成為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成為做人應具有的美德和高貴品質。

──轉自《明慧網》(有刪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常說聖人之心光照日月,是因為聖人之德與天相配,證悟到宇宙之真理,濟天下蒼生,積善行仁,德風仰止!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