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林貴中醫】中醫淺談咳嗽

林貴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有報告指出,鎮咳藥物Tussionex因錯誤與不當使用,而引發包括死亡在內威脅生命的副作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今天對此藥物的使用發出警告。

FDA表示,這個由UCB SA製藥公司生產,含有麻醉劑成分的長效鎮咳藥物可用於成年人與超過6歲以上孩童,使用次數不超過12小時一次。

中醫對咳的敘述,在《黃帝內經》記載得最完整: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帝曰:「願聞其狀。」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洩、為痛。乘秋則肺先受之,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五臟六腑咳的證候及針治原則

帝曰:「何以異之?」歧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歧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慾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治臟者治其俞,俞即穴位,肺之俞穴為太淵穴、脾之俞穴為太白穴、心之俞穴為神門穴、腎之俞穴為太溪穴、心包之俞穴為大陵穴、肝之俞穴為太衝穴,治五臟之咳要針其俞穴。

治腑者治其合,合即穴位,大腸之合為曲池穴、小腸之合為小海穴、胃之合為足三里穴、膀胱之合為委中穴、三焦之合為天井穴、膽之合為陽陵泉,治六腑之咳要針其合穴。

咳而浮腫治其經穴,肺之經為經渠穴、脾之經為商丘穴、心之經為靈道穴、腎之經為復溜穴、心包之經為間使穴、肝之經為中封穴、大腸之經為陽溪穴、小腸之經為陽穀穴、胃之經為解溪穴、膀胱之經為崑崙穴、膽之經為陽輔穴、三焦之經為支溝穴。

除上述五臟六腑咳之證候,再配合經絡循行的時辰,肺經為3~5點、大腸為5~7點、胃為7~9點、脾為9~11點、心為l1~l3點、小腸為13~15點、膀胱為15~17點、腎為17點~19點、心包為19~21點、三焦為2l~23點、膽為23~l點、肝為l~3點。

舉個實例:有患者晚上半夜咳得特別厲害、咳到肋骨兩側下面疼痛,嚴重時則身體無法轉動,轉動則兩邊肋骨下面滿悶。這肯定是肝咳,這時你只要按壓太衝穴,5分鐘後症狀必會疏緩。

我最近一系列的介紹五腧穴之穴道按摩,穴位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