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精選:麥克阿瑟(23)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1日訊】第7集團軍司令喬治斯‧德‧巴紮萊爾因麥克亞瑟在這次襲擊中的表現立即向他頒發了十字軍功章。這是法國人的風格——迅速自主地頒發獎章。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拿破崙時代。美國遠征軍則更為保守和官僚,但在梅諾爾的熱心推薦下,麥克亞瑟後來還是因這次襲擊得到了他的第一枚銀星獎章。

德軍也進行了襲擊。3月4日,他們給了第168步兵團一次沉重的打擊。兩天後法軍進行了反擊。麥克亞瑟再次隨軍前往,這次他在戰報中受到了表揚,說他「為了緊隨我軍的行動,在敵人的火力下冷靜地前進。」

德軍的反擊主要是為了掃蕩第69團,這是該師最著名的步兵團,擁有遠程炮群,士兵主要來自紐約的愛爾蘭人居住區。該團傷亡近百人,對方卻沒什麼損失。戰鬥的節奏加快了。
3月9日,第42師利用第168依阿華團的一個營進行了還擊。傍晚,法軍用炮火壓住了德軍的火力,麥克亞瑟和一名法軍少校參謀來到一個準備出擊的步兵連指揮所。法國人向準備投入第一次實戰的美國人作講解。他為他們熱烈的情緒所感染,轉身對麥克亞瑟說:「他們行動起來像老兵,我從未見過這麼高昂的土氣。」
  
麥克亞瑟深受感動。第168團曾隸屬於在菲律賓受他父親指揮的第2師。他對站在他周圍的美軍士兵說:「知道我父親為什麼為這個團感到如此驕傲了吧?」當依阿華團出擊的命令下達後,他脫掉外套扔進灌木叢,摘下上校肩章瑞在口袋裡,帶著士兵們衝出戰壕。

這是考驗他和士兵們信念的時候,這種考驗比其他任何考驗更能檢驗士兵。他後來說:「在這之前你不可能真正瞭解士兵們,你不知道他們內心想什麼。我曾以為我瞭解他們的內心,不管怎麼說,他們不是真正的職業兵。他們原是國民警衛隊員。他們沒人參加過戰鬥。」

「然後,我們準備出擊了。時間一到,我爬出戰壕衝向前去,在我向前衝時,有那麼十幾秒鍾可怕的時間,我覺得他們沒跟上來。但是突然,我不用回頭就明白,我哪怕這樣懷疑一秒鍾都是不應該的。他們一下子出現在我周圍……我前面。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刻。」這是戰鬥中他最滿足、最激動的時刻。

儘管他摘掉了軍銜肩章,穿著汗衫,戴著帽子前進,他們還是跟著他。由於沒有頭盔,因此幾乎沒人意識到他是誰,他們叫他「夥計」或「晦」。襲擊隊員們衝進了德軍防線的第一道塹壕,發現大部分陣地已空無一人。不過,有一塊突出部分是機槍陣地,在短時間內給襲擊隊造成了損失。在這場短暫激烈的戰鬥中,麥克亞瑟參予了摧毀敵機槍掩體的行動,因此被推薦為服役優異十字勳章」獲得者。

從位於肖蒙的潘興司令部來的監察長A‧W‧布魯斯特少將視察了該師,並說明瞭授勳的政策。他回肖蒙後報告說,雖然麥克亞瑟是一名參謀軍官,但他參加了3月9日的襲擊,「以激勵土氣,據我所知達到了目的……他完全有資格獲得服役優異十字勳章。」授勳申請得到了批准。

迄今為止,麥克亞瑟還沒受過傷,但3月11日,他中了德軍的毒氣,住進了醫院。雖然他堅持要他的士兵們戴上防毒面罩,但他自己卻從來不戴。他在醫院治療了兩週,恢復很快,並在3月19日牛頓‧貝克爾視察第42師之前就已歸隊。貝克爾出席了彩虹師一名犧牲士兵的葬禮。麥克亞瑟得意地把他在第一次襲擊中繳獲的德軍尖頂頭盔送給了陸軍部長。貝克爾高興地把頭盔轉交給了麥克亞瑟夫人。

大多數晚上,麥克亞瑟都待在師指揮所,通過電話指揮作戰。德軍的炮火整晚吼叫,襲擊隊不斷地刺探這個師的防線。報告不斷地通過電話送人師部,第42師軍法官休‧奧格登在他的日記中寫了下面一段話:

「麥克亞瑟冷靜地坐著,把這些報告集中在一起。這只是一次晚間炮擊呢還是襲擊前的炮擊?麥克亞瑟會於坐在那兒思考,不浪費一槍一彈,還是準備進攻?如果進攻,從哪兒?怎麼打?不久,當他從整個前線獲得了20一30份報告後,他就會定下決心,採取行動。他會說:「告訴某某向某某地方每30秒用 155毫米口徑炮打一發。用75毫米口徑炮向某某地方每隔10秒打一發,射擊時間15分鍾。向某某地方施放毒氣。」不到一分鍾,我們的大炮就按他的命令開始怒吼。你可以閉上眼睛假設他是一名醫生,用同樣公事公辦的語調說:『這種藥片每小時給他吃一片,直到症狀減輕。這是喝的,上床前給他喂兩勺。」
 
了進行襲擊和挫敗敵人的襲擊,第42師還要努力防止被美國遠征軍司令部挖走人才。駐法部隊中能幹的軍官很少,彩虹師擁有的似乎太多。在海外的頭6個月裡,麥克亞瑟請來的很多最好的軍官都被調走了。當潘興組建他的第一個集團軍司令部時,從第42師挖走了8名最好的軍官,從軍醫主任到軍需官。其中一人,羅伯特‧E‧伍德上校,不久便返回了華盛頓,成為陸軍軍需主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場生活揭開了麥克阿瑟的另一面。他身著誇張、惹眼的服飾,好像在大喊:「看看我吧!」最引人注意的不是他英俊的外表,而是他要引人注意的決心。他到西點軍校時頭戴一頂斯泰森氈帽(一種西部牛仔帽——譯註),好像他剛從得克薩斯來,而不是從密爾沃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頭飾的選擇足以構成時尚的一個篇章。在韋拉克魯斯,他頭戴稍破的軍帽。這一點沒什麼特別。但在帽子下面,他的襯衫領上斜別著上尉肩章,卡迪根式夾克一直垂到膝蓋,脖子上圍著一條鮮豔的絲綢大圍脖,嘴裡叼著一根菸斗。他把服飾條例當娛樂帶到了戰場上,並四處招搖,直到自己以為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又是一個麥克阿瑟家族的人,鶴立雞群般闊步昂首。
  • 從事電子這類的新行業,阿諾德的代價之一就是為了研究或是為了晉陞他得不斷搬家。1950年,阿諾德參加了RCA的工作,斯皮爾伯格一家搬到了新澤西州的哈頓費爾得定居。1953年,由於他要去亞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爾城的電力總局工作,全家又搬到了弗尼科斯東部的一個小鎮,現在這裡已經是市郊了。
  • 斯皮爾伯格對自己的笨手笨腳感到非常自悲。在一次學校的跑步比賽中,他發現自己是倒數第二,只比一個行動遲緩,需要跑步時被人讓著的男孩快一點兒。人群都沖這個男孩狂喊:「加油!約翰,你能戰勝斯皮爾伯格!」一方面出於希望取勝的自尊心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自己像一個成年人那樣使觀眾的願望得到滿足,斯皮爾伯格故意將自己絆倒,讓那個男孩從自己身邊超過去,等他跑到前面後,斯皮爾伯格又追趕起來,並在最後一刻追上了那個男孩。最後約翰也在勝利的歡呼中到達了終點。斯皮爾伯格此時此刻既是贏家又是輸家。他站在比賽場上哭了5分鐘。「在我一生中,從未感到自己特別成功過,也從未感到自己特別失敗過。」
  • 塔斯克‧布利斯。威爾遜「氣得渾身發抖」,命令他立即停止。布利斯語氣緩和地指出,軍事計劃是總參謀部法定的任務。
  • 天晚上,貝克爾正在設宴招待總統。麥克阿瑟趕到陸軍部長家,但侍從長木讓他進餐廳。麥克阿瑟推開侍從長,想跟貝克爾單獨談,但威爾遜看見了他。「進來吧,少校,把消息告訴我們大家。在這兒沒有秘密。」儘管總統平時一臉肅然,但他卻很合群,而且喜歡逗樂。晚宴上的客人中爆發出一片笑聲,似乎少校帶來了什麼樂趣。
  • 1959年對斯皮爾伯格來說是極有意義的一年。他接觸到了令他著迷的電影。這一年他除了在一個德高望眾的老者指導下唸唸記不太清楚的猶太教經文外,其餘無所事事,因為他仍未被允許參加猶太教活動。這一年也是他對父親的工作狂以及過分堅持精打細算的生活方式的作法開始明確表示強烈不滿的一年。父親在這一年的某天帶回家一個晶體管,鄭重其事地說:「兒子,這就是未來。」斯皮爾伯格一把把它搶過來吞下肚去。
  • 宣戰後一個月,倫納德‧伍德請求指揮出征海外的一支部隊,儘管那只是一個師。然而,他對威爾遜直言不諱的批評——包括在一次演講中他高呼:「華盛頓無領袖!」——毀掉了這次機會。威爾遜木信任他,貝克爾認為伍德「是陸軍中最不聽話的將軍。」
  • 在組織美軍師方面,法國人建議17000人為適當的規模。大了則不靈活,作戰時無法有效組織,並且受火力壓制時難於機動,對計劃的改變不能迅速作出反應廣播興沒有聽這些建議,他要求組織28000人的師。他認為,大兵團利於持久作戰,並能集中成密集隊形突破德軍防線。他曾到過滿洲,但卻沒有從日俄戰爭中吸取最重要的教訓:在現代快射火炮和輕機槍的火力下,密集的步兵進攻隊形只是砧板上的魚肉,除了被屠殺外毫無用處。
  • 斯皮爾伯格也對〈外星怪物》(The This From an other World)這部電影十分欣賞。因為像霍華得‧哈克斯這麼一個大導演拍這麼一部以科幻內容為主的片於是個少見的例子。這個劇本之所以引人因目還有一層重要的關係,它是約翰‧坎貝爾在成為《模擬科學幻想/科學事實》雜誌的編輯之前根據小說《誰去了那兒?》(Who goes,There?)改編的,它也像大多數坎貝爾的作品一樣是一部讓人賞心悅目的反傳統作品。它描述了一個被撞壞了的外星人毀壞了一個北極研究站,並打倒了一個對他表示友好的科學家,幾名專業人員為了拯救世界只有把他殺死。最後,一名記者報導了此事,他警告所有聽眾:「要注視天空,時刻注視著天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