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國家的存亡禍福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魯哀公問孔子說:「國家的存亡禍福,真的是由天命決定的,不單單是人為的嗎?」
孔子回答道:「國家的存亡禍福,都是由執政的人自己決定的。反常的東西或現象,是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的。」

哀公說:「好,那您就講講這個理論的依據,難道有事實為證嗎?」

孔子回答道:「在歷史上,商紂王時代,在國都的城牆邊,有一隻小鳥生出了一隻大鳥。找來了一個占卜的人請教,他說:『凡是小東西生出個大東西,這個國家就一定能統一天下,而且這個國家會越來越昌盛。』於是,紂王驕傲自滿起來,依賴卦辭中所說的小鳥的好兆頭,放鬆了對國家的治理;對百姓和臣子,也變得極度殘暴。朝中的臣子們,沒有人能阻止得了他。發展下去,導致外面的敵人攻打過來,殷國因此而滅亡。這就是由於自己棄善從惡,違逆了天時,使得怪異帶來的福,反而成了禍。

紂王的祖先殷王太戊的時代,社會道德敗壞,國家法紀紊亂。因此招致反常的植物出現,在朝堂里長出桑轂,長得很快,七天就粗得要兩手合抱。找來一個占卜的人請教,他說:『桑樹和谷子本來不能在朝中長到一 起,但是現在卻長到了一起,這意味著國家將要滅亡。』太戊十分害怕,就轉過身來,面壁修行,回想先王怎麼治理朝政的正確法規,執行愛民的措施。三年以後,遠方的國家,思慕殷國的道義,千里迢迢的派使者來朝覲殷國。這樣的國家,多達十六個。這就是自己改惡從善,扭轉原來不好的天象,轉禍為福的例子。

所以說,天降災異,地生怪兆,是上天用來警告國君的;臣子在夢中夢到有寓意的、奇怪的事,是上天用以警告臣子的。災妖不能勝過好的國政,睡覺做夢抵不過好的德行。能夠像這樣,或改惡從善,或持善除惡,就是最好的治國興國的辦法,只有聖明的君王,能做到這一點。」

魯哀公說:「您的教誨,正可以矯正我的淺俗鄙陋,難得聽到您這樣的教誨啊!」

(資料來源:《孔子家語》)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23/53460.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歷來就敬重道德。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孔子辦學設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也以「德行」為首。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樣如此。
  • 松贊干布對自己能娶文成公主為妻十分高興,他說:「我的父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和上國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為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便在公主經過的道路上建築一座城寨,如中原的雕樓,氣魄雄偉,十分壯觀。
  • 觀看了神韻晚會的節目---《創世》,不禁驚奇于中華傳統的歷史悠久,餘韻流芳。主佛駕著飛馬拉的天車與眾神立下誓約:隨我下世,做一千年的王!
  • 中華文化出自神傳,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對於現今講究實證和考據的許多學者來講,認識這個觀點可能需要一個過程,可是即使是從常人所理解的學問的角度看,當研究深入下去時,也會發現中華文明(以漢文明為主體)與其他種族、民族的文明相比有著極大的不同。簡言之,中華文明從其創始之初就是一個完善龐大的「表意符號」系統,旨在通過文字、服飾、音樂、建築、美術等各種可以展示的形象(為了順應現代學者的觀點,姑且將這些領域都稱之為「符號」吧)來揭示深奧的宇宙與人生的真理;並且歸止於生命的昇華,與自然宇宙的相融。隨著朝代的更迭,這個系統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並且不斷加入新的內容。
  • 康熙治國六十年,建樹甚多,其創業、守成之功績舉世公認。 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 明朝政治家張居正曾經講過:「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就是安己;擾民者將自擾之。庸官們不明此理;貪官們則反其道而行之,造成百姓困苦不堪,當地治理混亂,最終自己也被攪擾不堪,甚至被罷官而去。古往今來,多少的教訓,都闡發一個為政哲學,就是:為官者當造福一方,一定要謹防百姓破家,不可使百姓家破人亡。
  • 有一年,鄭國起兵攻伐陳國,並且攻佔了陳國,然後,鄭國派子產向晉國奉獻戰利品。晉國人對鄭國的使臣子產很不以為然地質問:「陳國的罪過在哪裡?鄭國為什麼要興兵攻打它?」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