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校園暴力問題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8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雲綜合編譯報導)美國國際青少年暴力防預中心( National Youth Violence Prevention)所提供的研究數據顯示:在美國有三成的孩子曾參與校園暴力或是曾為校園暴力所害。換言之,約有高達五佰七十萬的美國孩童面臨校園暴力的戕害。這高的嚇人的數據,另專家學者們憂心忡忡;疾呼各界正視校園暴力的問題。

層出不窮的校園喋血已成校園安全的不定時炸彈

2007年11月在向來最平靜、社會福利與制度最完善的北歐芬蘭,發生了校園槍擊事件並造成多人死亡。這個案件震驚全世界,芬蘭全國更為此舉國降半旗哀悼。2008年5月24日《哈利波特》的演員之一羅勃諾克斯(Rob Knox)於自家附近的俱樂部門口,替17歲的弟弟擋下一刀而身亡,諾克斯那時才剛滿18歲。在過去的3年裡,青少年的暴力犯罪增加了3倍,使得英國警方疲於奔命,並坦承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嚴重程度,並不亞於恐怖份子的威脅。

正視校園暴力及其長遠的影響

校園暴力,主要是指具有敵意的欺凌、傷害及破壞等行為之施暴者或是受害人。這些欺負人的學生往往都想藉由「加入欺負」這個行動以排除自己「可能被欺負」的危險。以長年有校園暴力問題的日本來看:有半數以上的欺負者,原來都是「被欺負者」;也就是說,為了逃避曾經被欺負的恐懼與孤獨,使得他們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施暴者的行列。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亦發現:兒童的暴力行為甚至已提前至學齡前的兒童,孩子的承負性下降,變得更容易動怒。其中女孩的比例又高於男孩,但男孩的攻擊傾向較針對於身體的傷害。這份研究也同樣指出:暴力的原因就如同它所造成的結果一般:欠缺自信與朋友的關愛。

更值得注意的是,13歲以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其行為很可能會伴隨並影響他們一生的行為。因此,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並不僅止於我們眼中所見的受欺負者,施暴者本身更是會長期地受到精神的創傷。


《南瓜怪獸交朋友》(The Pumpkin Goblin Makes Friends)童書作者泰勒(Taylor)表示:「我們己經忘記教導孩子包容與忍讓的重要。給孩子一個遠離暴力行為的方向,也讓孩子思考如何和有暴力傾向的孩子相處,而不是只在施暴上一爭高下。唯有包容與尊重,才是對待恃強欺弱者的最好方式。」( Getty Images )

幫助孩子學習尊重生命

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所有的人都不禁為我們下一代的未來感到憂心,更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孩子們的暴力相向;是什麼讓孩子不懂得尊重彼此與生命?我們又應該如何才能找回孩子的自我核心價值,並還給孩子一個純淨的成長空間?

《南瓜怪獸交朋友》(The Pumpkin Goblin Makes Friends)童書作者泰勒(Taylor)表示:「我們己經忘記教導孩子包容與忍讓的重要。我並不是要指責美國家庭形態的變遷或在網路上製造暴力的人。我只想要幫助制止這些青少年的暴力行為;並嚐試以孩子的觀點與處境來衡量一個事件與問題;這也是唯一能扼止這種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的辦法。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而言,如何加強他們認識暴力造成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能在發現他們有暴力傾向前去瞭解、疏導他們,我們的孩子會分辨並防止這種破壞性行為的發展。」

在這本書中,泰勒以青少年為題材,並以不快樂的南瓜怪獸來比擬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南瓜怪獸專門愛找鄰居小孩的麻煩,直到有一天,他和一個小男孩成為朋友以後,才真實的體認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唯有善待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喜愛。書中所希望傳達的,就是「找別人麻煩並不能使自己的痛苦消失」的觀念。

泰勒表示:「給孩子一個遠離暴力行為的方向,也讓孩子思考如何和有暴力傾向的孩子相處,而不是只在施暴上一爭高下。唯有包容與尊重,才是對待恃強欺弱者的最好方式。」

應如何協助孩子?

當孩子面臨校園暴力的侵害時,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父母一定要以冷靜與理性的態度去瞭解事情的全盤經過,並以正面的態度輔導孩子,使之不受暴力的威脅與陰影所戕害。臺灣我的E政府網站也提供了一些父母輔導孩子的守則:

1. 培養孩子的正義感:避免孩子成為暴力事件的旁觀者。

2. 養成和孩子分享生活點滴的習慣: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即時給予協助。

3. 培養孩子平和而堅定表達意見的能力:運用遊戲、故事或日常機會教育。

4. 與學校老師聯繫,並討論幫助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的辦法。

5. 不允許孩子有校園施暴的行為:真誠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並尋求導師或是輔導老師以協助孩子。

6. 切忌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校園暴力事件發生時,應積極地處理,並與校方或專業單位配合。

7. 言行一致:身教勝於言教,您面對弱勢族群的正負向態度,將影響孩子的行為。

8. 教導孩子不因他人的身體特徵、成績、家庭背景等原因嘲笑別人。使孩子懂得欣賞每個人不同的優點,並學習互相尊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英國的研究指出,女孩跟母親在學校門口道別的時間是92.5秒,而男生只有36秒。男生頭也不回的跑進學校找同學玩,他們不但玩得比女生起勁,也比女生占據較大的遊戲空間。男孩子比較喜歡玩積木,玩可以用的東西,不管是門扭或電燈開關;而女生則偏好靜態的遊戲。

  • 有些鼓勵性言語說得不恰當,不僅可能破壞孩子的自信心,還會給孩子一些很不好的影響。這裡我們列舉了幾種聽起來沒錯,但實際上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鼓勵之詞,希望引起爸爸媽媽們的重視。
  •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快樂的,然而卻常常讓我們有很多「不快樂」的理由,看起來無憂無慮的小孩,他們也會有煩惱,也會不快樂嗎?其實,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們快樂與不快樂的理由也變得大不相同。我曾對一些學生做過調查訪問,發現低年級小朋友快樂的理由主要有三種:
  • 秀鳳的女兒順利上了中部一所口碑不錯的大學,她喜悅的眉梢帶著一絲甜蜜與滿足,在這世上她是最有資格為女兒的上大學分享喜悅的,因為她在這段成長過程中確實付出了許多心血,尤其是在國中那段青澀的叛逆時期。秀鳳說:「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回憶,因為自己確實在事件中真正體會到什麼是一起成長。」秀鳳說起這段一起走過的成長路:
  • 對於那種總是欺負他人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呢?我相信這是所有的老師最頭痛、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 蘿拉認為,每個人都應阻止欺凌行為,但家長和教師應承擔大部分責任。「有些孩子甚至被欺凌致死。」 學校裡面這樣的事時有發生。
  • 「大人要常常提醒自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霸凌的發生只是求助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習慣在事發後揪出罪魁禍首處罰,以為這就是處理,其實反而加劇了校園中的不平等,孩子學會的不是尊重,而是以暴制暴。」
  • 西澳家長們現在開始使用GPS技術來監控自己孩子們每天的行蹤。自從兩個月前發生了兩名學生從珀斯一家小學翻越圍欄逃出學校事件後,加上一個多月前又有兩名幼童從珀斯一家假期托管所被拐騙並性侵後,這種具有追蹤功能的手錶一路暢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