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初體驗: 花蓮立芹瀑布

楊安生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 ,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芹瀑布溯溪初體驗,此處山脈綿延,深谷縱橫,溪流交錯,造就了十餘處壯麗天成的瀑布,有的像萬馬奔騰,好不壯觀。

對於攀岩上溯帶著沒有防水DSL相機及粗大腳架,是一趟高難度拍攝之旅,越過水潭保護相機不進水,我包了三層厚塑膠帶封口綁死來保全相機,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溯溪王教練團隊,幫我抬腳架背相機,每處一道道的疊瀑與激流,都小心翼翼保護相機,真是滴水不漏,山水畫景色,山峰挺拔,瀑布群層層相疊,潺潺流水栩栩如生,漂亮的流速感清新宜人,然而卻多了份溫柔婉約的情調。加上濃密森林原始林相,讓我能一一記錄充滿神秘感的立芹瀑布!

立芹瀑布隱匿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裡,攀岩上溯源頭才能親近她唯一的方法,沿途落差達300公尺,全程來回約需5小時,中部橫貫公路不動明王廟旁是停車及換裝好所在,溯溪服裝著裝都OK,隊伍出發了!

越過廟旁的寧安紅橋後,沿著幽深的隧道邁開大步伐,這處長達百來公尺的隧道乃台電為巡水源而興築,山洞裡摸黑前進,走過黑漆漆山洞,每位團員穿潛水裝已是汗如雨下,眼前山石溪瀑、先躍入清藍水潭真給他涼快有勁!邁步向前行穿越第二山洞,迎面而來的峽谷風光,壯麗景緻,王者睥睨天下之感油然而生,真的太美了!


立芹瀑布溯溪前越過廟旁的寧安紅橋後,沿著幽深的隧道邁開步伐


第一階段溯溪走過黑漆漆山洞,每位團員穿潛水裝已是汗如雨下

穿越第二山洞,迎面而來的壯麗景緻,王者睥睨天下之感油然而生!

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呢! 經過攀岩、溯溪,水流靜石之美,絕對引人入勝,費了好大的功夫終於來到立芹瀑布下層,巨石層層疊疊,堆成巨大的岩脈石區,造就疊瀑不斷,瀑布下有一廣闊水潭,清澈見底,瀑布水花飛舞,湛藍的溪水與高入參天的山巒,構成一幅絕美的鉅作。

上至立芹瀑布三疊瀑氣勢如虹。那彎彎的山道,那半空而出的白練,奇山異石及長達約80公尺的疊瀑組合,激起銀色的浪花,澗深溪幽景,空氣中盪漾著水絲,產生大量陰離子,感受大自然動靜互換的氣氛,一趟愉悅的健身山泉之旅,尋回豐富有味的生活色彩!


這關溯瀑而上,對於上班族團員是較高難度。

立芹瀑布下層巨石層層疊疊,濺起的水花瀰漫四週。


立芹瀑布由於落差高,溯溪其中顯得人非常渺小!

立芹瀑布三疊瀑氣勢如虹。

位於花蓮吉安鄉熱情的溯溪民宿女主人靜文小姐,女主人個性多變化,喜愛探求人性,爽朗健談的談吐給吸引了,民宿女主人聊了很多,發現她真的是一個很會生活的人,十多年前曾經還住過天母與我相鄰不到25公尺鄰居,難怪似曾相識。

古早人說過一句名言;住在鬧區沒燒賽,來到田庄變遠親。真是有緣啊!當初將台北房子賣掉現在卻轉行來到花蓮經營民宿,居住的房子及環境是非常美麗,又有品味, 打造自己的家園,最特別的是房間乾淨又溫馨讓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女主人還不止如此,對於安排溯溪及規劃行程讓這兩天大夥們行程安排玩的很盡興!實在是太好玩太完美了! 期待下次在辦個黃金瀑布溯溪活動,要將最好最美的給予喜愛我們這群溯溪生態之旅的朋友喔!@*


吉安鄉多家的民宿夜色也是迷人!

溯溪民宿:http://tw.myblog.yahoo.com/river-tracing/
花蓮溯溪王入口網站:http://www.riverking.com.tw/

──轉載http://www.pse100i.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共七座國家公園,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扣除暫不對外開放觀光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今年一至六月,六座國家公園遊客人數計八百二十一萬人次,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兩百五十三萬人次最多;陽明山國家公園因二至三月花季遇寒流來襲,影響到訪意願,遊客較去年同期減少七十萬人次。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