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聽我說:恆恆的心聲

恆恆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媽!您先別生氣,請聽我說:這些日子以來,我和哥哥絕不是故意要把身子搞得這麼髒兮兮的,也不是有意要惹您發大火,更沒想把衣服弄得如此污漆抹黑的。

還記得嗎?一週前,我們跟著您到家門口的夜市場閒逛,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一看,原來是和我們上同一個幼稚園的小寶,可是已經有一段時間沒看到他了。我們開心的過去問他怎麼沒來呀?他低著頭告訴我們:家裡沒錢,上不起幼稚園了,每天跟著爺爺、奶奶到黃昏市場賣菜,幫點小忙。我說,你爸媽呢?他小聲回答:「他們不要我了,出外賺錢去了……。」

於是這些天,我倆徵得爸爸的同意,利用放學後,您忙著煮晚飯的這段時間,互相牽著手小心過馬路,到夜市幫小寶的忙。他只比我大一歲多耶,就得幫爺爺整理菜,用水濕潤、洗淨;有時要替奶奶跑腿,買些雜物;更要命的是,收攤時得幫忙清理一切:把丟棄的枯葉、爛菜打掃、裝袋;把賣剩的菜,裝入笨重的紙箱扛上三輪馬達車,還要等到市公所的垃圾車來時,把屬於自己攤位的垃圾丟上車……。

這些事我們壓根兒沒做過,看著他吃力的扛上扛下,努力的搬來搬去,我們也就邊「幫倒忙」邊學,所以最近我們身上就不乾淨啦!請您原諒。

媽!那工作真是使盡吃奶力氣也弄不動的哪!他這麼小,就要做這種苦工,他好可憐呀!每個人的爸媽不都很愛他們的孩子嗎?為什麼他的父母這麼忍心呢?不讓他讀書,叫他跟著年老沒力氣的爺奶過日子?他這麼小,就得做大人的事,怎麼可能呢?我們只能幫一下,也不可能幫一輩子呀!小寶還說,爺爺奶奶認為這兒生意不好,過幾天要到別地方去賣呢!

現在我終於搞明白,當初爸爸很痛快的答應我們的要求,理由是要我們好好體驗一下,窮苦的日子是怎麼過的。確實不好過,每天累得要死,搞得渾身又髒又臭。媽!他是我的同學,他是可憐又窮苦的小寶,您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幫他嗎?

爸!您別吹鬍子瞪眼,老嫌我調皮又愛發脾氣,請聽我說:這個暑假的頭一個月,是我過得最痛快的時光了,因為大舅把我們兄妹倆接到南部外公家過日子,太棒啦!再也不用到安親班混時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我連作夢都笑哪!

雖然外公家也是室內活動的時間居多,可是環境寬敞,有院子可以挖挖泥土,看看螞蟻搬家;一樓到三樓的透天厝由我上上下下爬到累;舅舅們還輪流帶我們到一些有名的遊樂園區觀光。我還在阿公經營的養殖魚塘學會了怎麼樣餵魚,如何釣魚。雖然好不容易才釣到幾條小魚,可是我也把它們放了生,看它們回到水中之後,快樂的游著,我也感到高興。

在阿公家的日子我從來沒生氣過,因為這些長輩都很疼我,從來沒人像您一樣,故意逗我,拿我開玩笑,把我的糗事一再提起,讓我忍不住發脾氣。您去新加坡受訓的那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

有一天,我獨自一人玩著電扇,把它開來關去的,一不小心,竟然把它碰倒了,裡面的扇葉碎了!我嚇壞了,本來想偷偷溜掉,反正只有我一人在三樓,也沒人看見。但是想到奶奶教我要按照真善忍做人,所以就下樓找到阿公,告訴他,我不小心把電扇弄壞了,對不起,請原諒。想不到阿公不但沒責備我,還誇獎我很誠實、說真話、肯認錯。

原來說真話並不難啊!幸虧我沒騙人,要不然被發現了可就不好過,不但丟臉,而且您又會一再提起這事,讓我發脾氣。怪不得奶奶老是說我的愛生氣,是您故意惹出來的!爸!您別再把我當玩具玩了,別再故意逗我、惹我,讓我忍不住發脾氣啦!因為我發現奶奶講的話很有道理:如果我能忍得住,能不生氣,那麼您也就沒勁兒逗我啦,是吧!

爸!這些都是我的心裡話,我長大了,不要當我是玩具,我下決心不想再生氣,不想再大呼小叫了。我們一起來改正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脾氣不怎麼好,情緒又不太會控制的媽媽,首先想到的策略是:「洛基計畫」,她把我當成了「拳靶子」,只要我稍稍頑皮,便使出足以一拳把我擊倒的勁,痛痛修理我一頓。
  • 我今年已經五年級了,從上小學開始,我就已經轉了三次學,我真的很討厭轉學!媽媽總對別人說我是個害羞的男生,她都不知道是她害我變成這樣……
  • 您近來好嗎?最近常常看您悶悶不樂,身體不舒服,趁著母親節快到了,希望這一封信,可以讓媽您放下心裡的重擔。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