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曲改編:思想起

楊佩璇創作
楊佩璇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9日訊】此曲發源於南台灣恆春地區,這是來自兩廣、福建渡海東來的拓荒者,在南台灣開天闢地,離鄉背景的生活,勾起鄉愁而隨興所創作。

恆春地區由於高山、客家和福佬系民族錯綜交雜相處一地,使其民情習俗與風土文化顯得格外特殊,而表現在民俗歌謠上亦有相互協和的獨特韻味。

樂曲以從容舒緩的自由節奏,運用泛音空靈的音樂形象,發揮箏長於抒情表現的特點,描繪出一個充滿詩情畫意卻又隱含著無限愁思的意境。@*


http://www.youmaker.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變遷,箏樂藝術分布到各地,融匯各地民間說唱、戲曲與器樂形式,逐步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不同音韻特點和獨特演奏技法的箏樂演奏風格與文化
  • 這是兩首極富地方色彩的箏曲,也因此獨具韻味的陜西箏曲也就隨著歷史變遷被廣為流傳。
  • 促使筆者思索當下以台灣本土音樂為素材的箏樂創作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如能藉由引起社會廣大民眾共鳴的台灣歌謠為創作題材,運用古箏特有的演奏技法與音樂語彙,使之成為古箏獨奏曲的曲源之一。如此一來,一方面讓一般民眾藉以對歌謠的熟悉而重新認識古箏這一古老樂器的音韻之美;另一方面亦可讓現階段習箏者或箏樂演奏者,透過這些箏曲的演奏,了解台灣歌謠的藝術之美
  • 民謠產生於古昔樸實的農漁牧社會,是由民間大眾從生活中,歷經長年累月醞釀而成。它具有人們共同契合的情感,最能抒發人類的新聲,引起大眾的共鳴,而廣受喜愛,也因此常被沿用為戲曲,或說唱裡的基本曲牌。
  • 筆者的創作過程是將各首歌謠的旋律主題,於起始樂段的音樂內容中先以完整的鋪排呈現之,隨後,再將原旋律架構進行擴充、改編與創作,不僅採用了爵士樂的節奏風格,更強調了即興的音樂表現
  • 多明哥能夠同時演唱抒情與英雄男高音的劇碼,範圍和風格之廣,更是歷史上難見,他能唱傳統抒情男高音專擅的浦契尼和威爾第,但是卻也能和德國男高音挑戰莫札特,晚年則更大膽而成功地挑戰了英雄男高音的華格納角色,這樣廣泛的演唱實力,讓史上其他男高音都望塵莫及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