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元甫醫學園地】中醫的養生之道(中)

王元甫 醫師、中醫博士

人氣: 89
【字號】    
   標籤: tags:

養生的原則

《黃帝內經‧素問》的前三個篇章《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基本上都是講養生之道,可見中醫對於養生是非常重視的;畢竟,預防疾病要比治療疾病來得有效、容易。中醫養生最重要的依據是《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主要講述養生的要旨是保養人的天真(上天所賦予人的「真氣」與「元神」)。

上古天真論

黃帝問岐伯為什麼上古的人活到一百歲還能動作靈活,而當時的人活到五十歲就已經動作遲緩,岐伯回答黃帝的問題講到上古養生家的作法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岐伯又談到當時的人不知道養生反而耗散真元的作法說:「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之人 今時之人
養生原則 法于陰陽(以陰陽之道作為養生的法則),
和于術數(嫻熟養生的方法),
形與神俱(形體與元神都能保養健全)
不知持滿(不知道保養天真),
不時御神(不知道保養元神),
務快其心,逆于生樂(盡情享樂,違反養生之道)
飲食方面 食飲有節(適宜且有節制的飲食) 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把酒當水喝,時常喝醉酒)
起居方面 起居有常(生活有規律) 起居無節(生活沒有規律)
勞動方面 不妄作勞(工作不要過於勞累)
房室方面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喝醉酒行房,耗散腎精與真氣)

最後,岐伯以上古聖人的養生之道告訴黃帝說:「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岐伯所說聖人的養生之道簡要的說包含下列兩個方面:
(1)外避邪氣的入侵:對於外界的環境,要依照四季的變動,而有所因應,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2)內守精、氣、神三寶: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修養,要做到「恬惔虛無」,才能達到「真氣從之,精神內守」(保養精、氣、神)的最高養生目標。

《黃帝內經》不僅談到養生的原則,也講出養生的具體方法,兩者常相互關聯、不能分割。本文將先討論養生的三大原則:
(1)順應自然(天地、四時),
(2)調和陰陽,
(3)保養精、氣、神。

生命 養生的理論 養生的原則
生命的來源 天地合氣 順應自然(天地、四時)
生命的法則 人法天地、陰陽、五行 調和陰陽
生命的組成 生命三寶:精、氣、神 保養精、氣、神

(一)順應自然(天地、四時)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也就是說,人是天地作用下所產生的(天地合氣),人也依循著四季變化的規律。此外,《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五味」;人必須得到天地所供養的五氣與五味才能夠生活。總而言之,人生存於天地自然之間,所以養生也必須順應天地自然的法則。

(1)人體之氣與天之大氣是相通的

人體之氣與自然界的大氣(天氣)是相通的,而且兩者之間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除了肺臟的呼吸作用外,皮膚也具有氣體進出的作用。吸氣時大氣經由氣管進入肺臟,同時大氣也由毛竅經由皮膚進入經絡;呼氣時人體之氣經由氣管離開肺臟,同時人體之氣也由毛竅經由皮膚離開經絡。

(2)人體受到四季變化的影響

人體的生理現象也受到四季氣溫變化的影響。當天氣變冷時,人體就必須產生更多的能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冷空氣會進入體內),而且小便會變多(水氣蒸發變少);當天氣變熱時,人體就必須排出過多能量來維持正常體溫(熱空氣會進入體內),而且小便會變少(水氣蒸發變多)。

(3)順時養生法(四氣調神法)

《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接著討論人也要因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四季變遷與萬物生、長、收、藏的變化,調整養生的方法,以使起居與精神方面能適應天地的變化:

四季 特性 天地變化 原則 養生方法
春天 發陳
(推陳出新)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天地之氣生發、萬物欣欣向榮)
養生 夜臥早起(晚睡早起)
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配合春天萬物生發的特性,在情志與行為上要與之同步)。
夏天 蕃秀
(茂盛華美)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天地之氣相交,萬物繁榮茂盛)
養長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晚睡早起)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使情志舒暢、神氣宣通,陽氣向外發泄)。
秋天 容平
(狀態平定)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天之秋風急促,萬物顏色改變)
養收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早起)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使情志安寧,神氣收斂,使秋氣平、肺氣清,以緩秋刑)。
冬天 閉藏
(陽氣伏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水成冰、地凍裂,陽氣閉藏,不受擾動)
養藏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深居家室,不要外出接觸寒氣)。
無泄皮膚,使氣亟奪(不要發汗,使寒氣入侵)。

(二)調和陰陽

中醫的原理是陰陽。老子《道德經‧四十二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不僅是萬物,人體亦由陰陽所組成﹔而且陰陽之道是陰陽的調和,養生就是要使人體的陰陽調和。

《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三篇《生氣通天論》講述到陰陽的重要性、本質與要旨:
(1)陰陽是生命的根本:《生氣通天論》說:「生之本,本於陰陽。」生命的根本就是陰陽。
(2)陰陽的本質是陰內守、陽衛外:《生氣通天論》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精屬於陰,是人體構成的基礎,性趨內藏,主乎靜;氣屬於陽,與精陰陽相結合,護衛著人體,性趨外走,主乎動。如果陽偏盛,陰不足,就會血脈循環快速,甚至人會發狂;如果陰偏盛,陽不足,就會使血脈、九竅不通。
(3)陰陽的要旨是陰陽調和:《生氣通天論》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又說:「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的要旨是陰陽調和;陰為內守,陽為外固,陰陽平衡。陰與陽兩相平衡而且緊密結合,精與神就會健全。如果陽太強,氣會外泄,會使陰精消亡;如果陰陽分離,精與氣都會相繼消亡。所以陰陽調和是養生的最佳狀態,會使臟腑功能正常、氣血循環良好。

陰陽調和的養生方法

陰陽調和的養生方法體現在許多方面,例如飲食要講究食物與身體的陰陽調和,起居要講究四季寒暑與身體的陰陽調和,精神養生法是調和情志使精與神陰陽調和,氣功養生法是使全身氣、血、精、神的陰陽調和。

(三)保養精、氣、神

人體雖然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有形的結構所組成,其內也蘊涵著無形的部份,但是人體最重要的基本成份就是「精」、「氣」、「神」三寶,所以養生的要訣就是保養人的三寶:養精、養氣、養神。

(1)養精

「精」屬於有形,是人體攝食、運化後所生成的精華物質,是構成人體的基本成份。五藏主藏精,儲藏人體的精華物質(稱為後天之精)﹔腎又藏五臟六腑之精,所以腎精(又稱為先天之精)是人體極為重要的物質,與人體的生長、生殖、衰老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體之精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所以養精的方法包括:
①養後天之精:中醫講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化生之源。補養脾胃,可強化運化功能,使食物能正常地化生為精華物質(精與血)。飲食養生法可調養人體的陰陽體質。運動與氣功養生法可增進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氣血循環與臟腑的功能。
②養先天之精:除了補養後天之精以充養先天之精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房室(性生活)的養生,勿過度行房,耗散寶貴的腎精與真氣。另外,精神修養也很重要,可調養神氣,促進「精」與「神」的健全。

(2)養氣

「氣」 屬於無形,是人體攝食與呼吸大氣所運化成的更精微的物質;簡要的講,氣是一種能量形式,是人體活動力的來源。氣的強弱與人體的健康好壞有直接的關係﹔此外,氣也是人體抵抗外邪入侵的保衛力量。《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又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養氣是養生的要點。養氣除了補養正氣與調順氣機外﹔更重要的是,保養先天之真氣(又稱元氣、命門之火、腎間動氣)。

(3)養神

「神」又稱為元神,是人真正的主宰,所以養神是中醫養生最重視的部分。養神的方法除了基本上保養能涵養元神的精與氣,做到「積精全神」;還要更進一步專注精神的修養,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也就是說,要能夠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物的引誘,才能養護丹田的先天「真氣」,並使「精」與「神」緊密結合,內守而不外洩。(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