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茶改場:永續農業兼具生態行銷與提升利潤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日電)「節能減碳」其實是各國都在努力實施的目標,在農業上追求永續農業,目的就是要減少施用農藥、合理化施肥、優質的栽培管理等,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林木連表示,永續農業就是要達到「eco marketing(生態行銷)」目標,和茶改場合作的製茶廠商已經邁向這個目標,且成效不錯。

茶改場的永續茶建立起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技術包括三部分,分別是「茶園永續栽培」、「製茶廠衛生管理」、「茶葉認驗證制度之導入」等。

林木連指出,茶改場「永續茶經營管理模式」也要講究「節能減碳」,他舉例,茶樹的樹冠如果夠大,遮陰的面積大,茶樹底下的雜草便不容易生長,茶農自然不需要用除草劑;實施合理化施肥,亦能減少使用石化原料製造的化肥;茶農揉茶時不要揉得太緊,不用烘得太乾,自然可以少用電力和瓦斯。

國內近年來興起一股「有機茶」風,目前從事較大規模有機茶種植的機構包括台灣農林公司、慈濟基金會、聖輪法師所帶領的佛法山有機農場等,而且市場對有機茶的需求愈來愈大。

台灣農林公司總經理黃子敏表示,今年初曾赴日本參加食品展的記者會,他在現場對日本人要求食品安全的標準感受到非常大的機會和前瞻性,由於日本人被中國毒水餃事件嚇壞了,因此拚命詢問台灣食品業者如何證明自己的產品是安全衛生,他感受到有機農業是未來的趨勢,雖然風險大,但商機也大。

黃子敏指出,農林公司原本在三峽熊空山有168公頃農地,除了保育林地外,其餘果樹、蔬菜、茶葉等都是有機種植,雖然很辛苦,成本很高,但他知道這就是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是值得投資的。

他說,熊空山的農地正在復耕之中,為了達到有機茶的標準,包括土壤、水源、施作、除蟲、管理、採收都要符合有機標準,目前已取得慈心有機協會 (TOAF)的認證。

一般人認為有機種植成本非常高、非常辛苦,但黃子敏卻發現,剛開始復耕時確實非常累,而且雜草一定比茶樹高,蟲子吃掉的茶嫩芽比人吃的還多;但是到後來卻發現,利用花生殼和木屑覆蓋在土壤上,雜草不長了,或是改種魯冰花、太陽草等還可翻作綠肥;用生物防治法和捕蟲紙取代農藥。

到最後赫然發現,蟲子變少了,雜草也不長了,原來是「生態平衡」了,利用大自然原理自然解決蟲害和雜草問題,讓所有人嘖嘖稱奇;後續生產成本也就大幅下降,農民利潤也跟著提高許多,而且比種原本一般茶葉要好得多,因此台灣農林決定以每年5公頃速度擴大,熊空山的茶葉種植面積達25公頃之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