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世界遺產】大足石刻

文/張羽良

人氣 2
標籤:

大足石刻位於四川省重慶市,以大足縣、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為範圍,由於地處川中丘陵與川東褶皺山谷交接地帶,山巒起伏,石質多為砂岩,適宜雕刻。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總稱,代表中國唐、宋時期的石刻造像藝術,共有石刻造像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

大足建縣於唐乾元年,距今約1200多年的歷史,縣名大足取「大豐大足」之意,石刻開鑿於唐永徽元年,歷經晚唐與五代,盛於兩宋,延續至清。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中國早期石窟藝術多以「廟宇殿堂」式為主,殿堂內泥塑與壁畫並陳。但大足石刻則完全是摩崖造像,許多造像直接裸露在外,與山崖連成一片,讓人有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之感。

北山摩崖石刻位於大足縣城北0.5公里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處造像近萬軀,長達5百餘米,編成290號龕窟。

北山石刻以大佛灣為中心,佛灣佛像雕刻精細,體態俊逸,風格獨特,是大足石刻的精華,又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區大多為兩宋時期作品。


唐代雕塑:大足石刻藝術(大紀元)

寶頂石刻,距大足縣城東北15公里,南宋時開鑿而成,素有「上朝峨眉,下朝寶頂」的說法。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3尊,主佛前有跪菩薩1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12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

大足石刻不僅有規模龐大的佛教造像和體系完整的道教造像,還有罕見的純儒家造像,而且三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這種文化現象,代表了中國文化史上儒、道、釋三家從爭論至融合的過程,也反映出到了宋代時三教合流思想已趨於鞏固。

1999年12月1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5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文化類世界遺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1000步的繽紛台灣】台中超質感森林住宿
單車漫遊: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飛向歐洲】意大利威尼斯—建在海面上的城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