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人生】往事如煙

江春珍(波士頓)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6日訊】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正逢學校「停課鬧革命」,我每天無所事事,彷徨、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上。為了讓我學到一技之長,成為今後謀生的手段,外婆送我去拜李夢琴教授為師學習中醫。由於我對醫學有一種特別的喜愛,便非常高興,從此開始了我的學醫生涯。

但是歷代中醫的經典著作全是古文,需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學基礎,對於我這個十多歲的初中學生來講,感到很吃力。

為此,外婆又帶我到她的老朋友陸宛怡老師家,向陸老師學習古文、詩詞。同時向陸老師學習的還有另一位男青年馬國慶先生。

陸老師住在昆明,是一座四合院。破敗的土牆上佈滿了道道裂紋,就如同陸老師臉上的皺紋一樣;瓦牆上的茅草隨風搖曳,在深秋裡發出瑟瑟的聲響,彷彿陸老師風雨漂泊苦難人生譜成的悲情詩歌在低吟淺唱!

那一年陸老師已七十三歲,因患眼疾,一隻眼睛已經失明;一次下樓梯時跌傷脊柱,背部變形成了駝背。她沒有經濟來源,與兒子相依為命,靠幫人織毛衣補貼家用。那時,我每次去長春路口的一家小店為陸老師領毛線回來給她,毛衣織好後我又送去店裡,驗收後付錢送回來給陸老師,每件毛衣的工錢僅幾角至一元錢。

因老師視力不好,織出的毛衣常被店主挑剔指責,很少能領到新線,基本上都是舊線,我為此憤憤不平。陸老師卻說:「能有活做就不錯了,總比沒有做的好。」幾年後,老師的兒子去世,老師悲傷過度,另一隻眼睛也失明了。從此,老師完全喪失了經濟來源。

所幸那時我參加工作了,雖然三年學徒工的工資每月才二十一元,但我每月拿出伍元,馬國慶先生拿出十元,共十五元,每月按時給老師送過去作為她的基本生活費,直至1976年她老人家去世。那一年,陸宛怡老師八十一歲。

可是誰能想得到,就是這樣一位孤苦伶仃、晚景淒涼的老人,當年卻是名播蘇杭的杭州才女!

陸老師生於1895年,出身書香世家,十歲能詩,才華橫溢。父親陸懋勳,清光緒年間翰林,任金華縣令,清廉勤政,詩文著述頗豐。

陸老師婚後與丈夫同到日本,丈夫學習紡織,學成後回國於上海創辦紡織廠。幾年後丈夫因病亡故,接著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在杭州女子中學任國文教員。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後,上海淪陷,陸老師侍母攜幼與表姐夫婦南逃,到廣西玉山時母親不堪旅途顛沛病逝。陸老師一行歷盡艱辛抵達昆明後,到鐵路局做職員謀生。抗戰勝利後鐵路裁員,陸老師失去經濟來源,賃房居住,靠典當維持生計。1973年兒子去世後,陸老師完全失明,靠親友接濟度日。

陸老師學識淵博,古文、詩詞造詣很高。開始那幾年,我每天下午都到老師家,參加工作後改為休息天去。夕陽照在她屋裡漆黑的窗戶上,我坐在老師身邊,聆聽著一篇篇文章的講解,把我帶進了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帶進了遠古的朝代。我對中國歷史、地理、人物以及古文的瞭解,就是從這裡開始啟蒙的。

《陳情表》、《蘭亭集序》、《歸去來辭》、《桃花源記》、《陋室銘》、《阿房宮賦》、《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滕王閣序》等等,有些文章現在都快忘了,有些文章當時還不理解。只記得老師講《祭十二郎文》時,邊講邊落淚;講《長恨歌》、《琵琶行》以及李清照的詩詞時,更是淚灑衣襟。

多少年後,我才真正明白了老師漂泊伶仃的一生,與李清照何其相似!

現在中學的語文課本裡,有許多經典古文供學生學習,但在我們那時想學到這些古文是不容易的。

如《師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于思,毀於隨。」這些精闢的文理,讓我永生難忘,有些哲理直到今天我才感悟了一點。

老師對作詩、填詞要求很嚴格,很注意詩詞的平仄、對仗等。「鄉思繚繞不成眠,心在山邊與水邊。月映三潭明月夜,花飛二月落花天。杜鵑啼血歸何日,燕子啣泥感昔年。指顧沙場平虜寇,神州從此靖烽煙。」老師作於抗戰時的這首詩,情景交融,使人讀後難以忘懷。其實,她的每一首詩、詞都寫得非常好,有李清照之文風。可惜的是,我太辜負了陸老師的心血,根本沒有入門。

所幸的是,馬國慶先生得老師真傳,於詩詞學有所成,頗有建樹。並於新世紀初將老師逝世前交與他的詩稿及交與我的老師母親遺稿,編輯成詩詞集《杭州三賢集》付梓。陸宛怡老師九泉有知,一定會為有這樣的弟子而欣慰!

那時,我每個月都要從家裏提著一水壺熱水,為陸老師泡腳,並為她剪指甲,每當這時,她就向我講述她的身世,對於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我有了深刻的認識。

陸老師說,從杭州逃難出來後,她最珍貴的物品是她母親的詩稿。當時帶出來的幾大箱物品全被沉入大海中,她都沒有難過,只要她母親的詩稿在就行。所以她一直隨身攜帶,歷盡磨難才得以保存至今。在陸老師臨終前,把她母親的遺稿交給了我,作為永久的紀念。

陸老師逝世那天,是一個令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馬國慶先生和我一道,請人做了棺木,選好日子將老師安葬在風景秀麗的黑龍潭山上,並通知了她在上海的親戚。

光陰似箭,轉眼三十年過去。這些年來,每當我經過光華街沙朗巷陸老師當年居住的原址時,禁不住會駐足下來,久久凝眸著那個我熟悉的地方。似乎看到那扇窗戶仍在開著,似乎看到陸老師那清矍、彎駝的身影靜靜地坐在窗前……。

往事如煙,斯人已逝。每當我一讀到古文和詩詞的時候,就會深沉地懷念起陸宛怡老師! (編者按:值此教師節之際,僅以此文向誨人不倦的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久以來,一直有個願望:想獨自一人,登上一處高峰,或是一座高樓,靜靜佇立在那裡放眼四望,忘卻心中的傷痛與人世間的紛紛擾擾,體會一下那種心境是一種什麼滋味﹖
  • 教室外秋雨霏霏,校園裡的小樹林那邊,朦朦朧朧,看不清什麼,只見天地間一片白茫茫的。
  • 假日,為父親整理一下書櫃,幾十年的機械設計資料,他依然完整的擺放有序。幾十張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等部門和單位頒發的獎狀﹑聘書等,依然有序地擺放著。這厚厚的資料裡,凝聚著父親一生的心血和汗水﹔記載著他幾十年風雨坎坷的漫漫人生路﹕
  • 每當我抬頭望見藍天上翱翔的戰機時﹐都會久久凝眸著﹐直至戰機消失在天際。此時此刻﹐一種深沉的思念縈繞在心頭﹐對抗戰時長眠於廣西桂林堯山的中國飛行員—我的舅舅李蒼點生出無限懷念之情。
  • 盛夏的一天早晨,大病過後的我,心情鬱悶,獨自一人來到大觀公園。在一片碧綠清圓荷葉叢中,荷花亭亭玉立,含笑迎接著我。湖中微波蕩漾,清風送來陣陣荷香,沁人心脾,心境豁然開朗起來。
  • 歲月流逝,年華似水卻無法帶走珍藏在我心中的記憶─那伴隨我一段學習和成長的小木屋。
  • 一個金秋送爽的九月,我送女兒江暢到廣州唸書。一切事務辦妥之後,抽時間來到了珠江口遊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