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樂派音樂家──德弗札克

Antonin Dvorak(1841-1904)
古文明
font print 人氣: 164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4日訊】宛延貫穿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莫爾道河往上與易北河交匯處,有個景色迷人的地方叫尼拉荷瑟維斯(Nelahozeves),這個小村莊有個很小的小學,校長和老師都是精通各種樂器的音樂家,他們都是兼任當地教堂的風琴師或樂長。村莊裡有一棟巴洛克式建築的宅邸,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西邊的山腳下有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美麗城堡,它是羅普科維茲侯爵的離宮,愛好音樂的侯爵當時是貝多芬的鼎力後援者,這塊土地曾經盛行著音樂。這就牽涉到捷克的一段坎坷歷史了,15世紀以來捷克遭到外族的統治而失去獨立自由,當時的統治者主要是德裔貴族,他們為了在自己的城堡有音樂的演奏,於是把一些喜歡音樂的捷克農夫組織起來加以訓練,同時在學校推行器樂教育,因而造就了許多的農村音樂家。波希米亞偉大的音樂家—德弗札克就在這樣充滿音樂氣息的大環境中出世,恰時登上了民族主義浪潮高漲和自由思想萌芽的時代。

德弗札克於1841年9月8日出生在美麗的尼拉荷瑟維斯小村莊的貧窮家庭,祖父早在1818年就來此地做生意,父親和伯父們都經營肉舖兼旅館,他們都愛好音樂並且會演奏樂器。常常在旅館中玩興演奏,德弗札克13歲以前也一直在這裡演奏小提琴給客人聽。他是波希米亞民族音樂創始人史麥塔納的繼承者,自幼就顯露音樂才華,父親卻希望他長大後接管家業,不過他一心想當音樂家,殊不知在成長的過程中,波希米亞四十多種的民族舞蹈與音樂已深植在他的意識當中了。

少年時期的德弗札克非常刻苦上進,在卡梅尼茲學校有音樂課,他努力學習,14歲就已經會唱歌、彈風琴、鋼琴、和拉小提琴了,也加入了村莊假日為婚禮演奏的管絃樂隊,此時父親仍然制止他專注於音樂,15歲時為了拿出一點成績給父親看,好讓父親改變初衷,於是他作了一首管絃樂曲,準備呈現給父親,為父的也很興奮,把旅館的餐廳佈置成演奏會的氣氛,城裡的人都聚集過來了,大家期待著這位少年天才的演奏,當他到演奏會場時,小型的管絃樂團已就位,他很得意的說:「今天我不是要拉小提琴,我來指揮自己作的管絃樂曲。」於是他拿起指揮棒,演奏開始不久樂團陷入混亂中,他自己也不知為什麼,拼命揮舞著指揮棒,可是卻越來越混亂,幾乎無法收拾的情況下他尷尬的逃出會場。原來德弗札克根本沒學過指揮,不懂和聲學。由於這次的失敗,父親大怒命令他留在家裏幫忙,但也因為這刻骨銘心的教訓,激發他發憤圖強。在後來成名時,他曾回憶的說;他感謝當時的失敗,否則就沒有今天的他了。過了一年父親讓他前往布拉格,進入風琴學校學習,這裡的課程是專門培養教會音樂家為主要,除風琴演奏外,還教授理論與作曲,因而這所音樂學校成為他踏上音樂家之路的基點石。

拜師於史麥塔納

德弗札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擔任布拉格國家劇院管絃樂團的中提琴手,一邊拜師於樂團指揮史麥塔納,就是他的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莫爾道河》讓莫爾道河名聞遐彌,波西米亞民謠風格的音樂深深影響了德弗札克,並激勵了他的信心,他也開始作曲,同時史麥塔納把所有偉大作曲家的傑作的譜子全都借給了他,於是德弗札克深入研究西歐古典與浪漫樂派大師們的創作歷程和作品,廣泛的吸取各種音樂知識與技能,從而邁向自己創作之路,深值在心已久的熱愛祖國民族音樂的花蕾也在逐漸的綻放。

從1865年開始除了在國民劇院擔任中提琴手外,也利用空檔時間出去當家庭音樂教師,學生是布拉格金飾商傑馬可瓦的兩位女兒,不久他愛上了當演員的姊姊約瑟芬,可是孤掌難鳴啊! 並屢遭拒絕,於是化傷心為創作的力量,併發出了《絲柏歌曲集》。過了幾年之後,轉移與剛出道的女低音歌手妹妹安娜親近,兩人情投意合,當他提出要結婚時遭到安娜雙親的反對,原因是德弗札克太窮了,直到1873年3月初,他發表了新作《白山的繼承者》的清唱劇大獲好評之後,安娜的雙親在極賞識他的才華之下點頭同意,同年秋天兩位有情人終於結為連理,當時安娜18歲。

此齣清唱劇採用哈雷克的愛國詩作為歌詞,這可煽起了原本就非常愛國的捷克人的民族情操,捷克人大力喝采。因而他的名聲旋即響徹布拉格樂壇,並獲得崇高的地位,同時聲望也遠播全歐洲,甚至受到布拉姆斯的器重與提拔,布拉姆斯不餘遺力的幫助他,從布拉姆斯身上他學到了樂曲的結構力。在當時奧地利政府設有獎勵清寒音樂家的獎勵金,德弗札克隨即以第三、第四交響曲和室內樂曲提出申請,當審查員之一的布拉姆斯,給於德弗札克優渥的獎勵金之外,還把他具民俗色彩濃厚的《摩拉維亞二重唱曲集》介紹給柏林的吉姆洛克出版社,由於深受好評,吉姆洛克接著又請他寫斯拉夫舞曲,1878年《斯拉夫舞曲第一集》誕生了,又是喝采聲不斷,使得這位優秀的作曲家,漸漸的開始向國際舞台啟航。

非比尋常的嗜好

不惑之年的德弗札克雖已榮耀滿身,但是常常苦惱於為了衣食生活,而必須違背自己的本意向現實低頭,去迎合時尚所需求的音樂,當他感到苦惱之際,安娜會勸他到外面散步,他會點一支雪茄,然後走往車站去看他自小即酷愛著迷的火車(機關車),他總是仔細的端看車前車後,又望望車輪和裡面的機器,然後就帶著喜悅的童稚微笑、輕輕的發出讚嘆聲滿足的回家了。所以在布拉格的所有機關車,無論是型號或行車時刻都瞭如指掌,甚至與駕駛者成為好朋友,偶而沒法按時去車站時,他會派一個學生去幫他看火車並作記錄。另外他還喜歡上大汽船。據說在1884年應邀前往英國時乘坐的大汽船,頓時成為他的心愛之物。後來到紐約就任音樂院院長時,也時常在紐約周邊的碼頭徘徊,而且很用心的研究從不同國家來的各種各類的船隻,由此可見這真是非比尋常的嗜好了。

1884年43歲後的德弗札克已代替了剛過世不久的史麥塔納的寶位,吉姆洛克出版社又請他再寫《斯拉夫舞曲第二集》,國外的邀請也接連不斷,訪問過英國前後九次了,也到過德國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發表自己的作品。忙碌之餘,亦經常偕妻子到姊姊約瑟芬夫家柯尼茲伯爵的府邸渡假,府邸座落在布拉格西南方60公里處的威茲夫利,那兒風光明媚,德弗札克非常喜愛這裡的田園景色,後來他也在那兒蓋了一棟別墅,除了受邀美國期間,他們幾乎都住在這裡,還以養鴿子為樂,但在冬天他們就回布拉格去了。

19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美洲新大陸,充滿了希望與活力,各種音樂藝術文化正蓬勃起步,極需諸多人才的培育。1891年春天德弗札克接到紐約國民音樂院創立者珍妮特莎芭女士(Jeannette Thurber1852-1946)的邀聘,擔任為期二年的音樂院院長,不但過於在布拉格音樂院的三倍待遇,而且每年有四個月的假期,不過每年必須指揮十場音樂會,德弗札克思考許久,既可安定生活又有時間創作外,還可呈現自己的作品和介紹捷克民族音樂給新大陸的人們。於是隔年9月中旬,51歲的德弗札克向布拉格音樂院請了假,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布拉格的威茲夫利,帶著家人起程前往美國,將去完成作育英才的偉大使命。一家人坐了12天的郵輪,抵達紐約時,已經有幾千人等在碼頭,熱烈迎接這位早已在美國聲名遠播的德弗札克了。


http://www.youmaker.com/

美國式的精神創出個人風格獨特音樂

德弗札克來到新奇的國度,他目賭了黑人遭受歧視、印地安人遭迫害,另一方面他卻對黑人靈歌和印第安原住民音樂產生強烈的興趣,加上美國蒼勁鮮活、開闊明朗大自然的牽動,濃濃的鄉愁時時襲上心頭,優美的曲思湧現,於是次年他寫出了最後的第九號交響曲e小調op.95《新世界交響曲》,接著陸續寫了《F大調弦樂四重奏No.12 op96》 (美國),此曲是因他有一次到愛阿華州的捷克移民村與故鄉的人們相聚時而寫的,後來他把這首作品送給美國、《聖經之歌》、與《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寫此曲時德弗札克已經回到布拉格,接到約瑟芬的不幸消息,因此他用約瑟芬生前喜歡的《四首歌曲》中第一首的旋律寫了兩個變奏,放在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與最終樂章中,以茲哀悼。

德弗札克在第九號交響曲中,融合了黑人靈歌和印第安的音樂與美國民謠,以及波西米亞田園風味的蘭特勒與波卡舞曲。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中的旋律,是他在美國詩人隆菲勒(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描述印第安神話英雄海華沙的長篇故事《海華沙之歌》(The song of Haiwatha1855)中得到的作曲靈感。在第二樂章中,一小段簡短的導奏後,即由英國管吹出悠遠哀怨、充滿鄉愁的甜美旋律,那就是大家耳熟親切的「念故鄉」合唱曲,中文歌詞是李抱忱先生所寫。這是德弗札克的學生拿出此段當做歌曲來演唱,如今已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歌唱名曲了。

這種美國式的作曲語法與紐約大都會巨大的文化上的衝擊,對德弗札克來說是一種新的創作元素,促使得此交響曲壯麗龐大充滿活力與希望,同時也俱足了波希米亞風味,1893年12月15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時,盛況空前,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德弗札克自己說他如果沒有看過美國,勢必無法寫出這樣的作品。另一方面則是他所任職的音樂院是沒有種族歧視的學校,他可以直接接觸到黑人與印第安人,進而了解到他們的情感特質與音樂,匯聚了這些體驗,德弗札克以美國式的精神創造出個人風格豐富的獨特音樂。

由於莎芭女士的請求,德弗札克多停留了一年,1895年他就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了。回國之後,他仍繼續在布拉格音樂院任教,1901年升格為院長,這時他的新作童話歌劇《魯莎卡》首演,同時獲得政府頒授上議院終身議員,在音樂家中他是第一位享有此殊榮的人。60歲之後的德弗札克,創作力已逐漸減退,1904年5月1日因病去逝。

德弗札克是個學者音樂家,具純樸善良溫厚個性,是典型的居家好好丈夫兼好爸爸,受到大家的尊重,勤於作曲,他的作品種類繁多,交響曲與室內樂是他創作系列中最重要的作品,對於捷克後進作曲家有著很大的影響。他特別著名的作品,除了前面所述之外,還有眾所周知的鋼琴小品《幽默曲》、聲樂曲《母親教我的歌》、第八交響曲、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鋼琴三重奏等等。他的管弦樂有著光輝奪目的色彩,交響曲則受古典樂派影響,有著堅實的組織架構,充分發揮了器樂的特性與美妙的組合。雖然他受諸多前輩音樂家的影響,如貝多芬、華格納、布拉姆斯以及史麥塔納,但他的作品仍舊反映出他的性格,洋溢著強烈的波希米亞精神、鄉土情懷與大地之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三日專電)紐約的皇后交響樂團將於二月九日晚間在皇后社區學院藝術表演中心推出以紐約為主題的音樂會,演奏柯普蘭、伯恩斯坦及德弗札克為紐約創作的作品。
  • 記得小學時,學校上下課打鈴聲再延續了幾年「噹、噹、噹、噹」的機械式聲響後,改換成一段柔和的音樂,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每次都令我感到心情舒坦祥和。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 第一樂章,時而高潮迭起,時而如夢似幻,極具張力的色彩變化,猶如置身一場冒險,遊歷神祕與狂喜,盡覽沉鬱與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絢爛的終局。此曲充滿了布拉姆斯的創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風與別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為音樂長河中獨樹一幟的經典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