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留得枯荷聽雨聲

蘇凰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前人有云:「留得枯荷聽雨聲」。擅畫葡萄之徐善長,雖然貧困之極,但潑墨之蓮葉,翠墨淋漓,葳蕤勝麗,壯人一時之眼目。

張大千南渡之後於復興基地,家國俱亡,而著士大夫冠冕,寫就無量蓮花海,紅香綠玉萬朵搖曳,恍然太真仙子躡步西方摩訶雙池,蔚成古今之大觀。

此等諸賢能於風雨飄搖勿忘上國衣冠並以此自伐,斯所以為後來書生所尊。

去歲之末在一落魄子弟家鑒一山水中堂。款為南宋帝裔趙松雪。筆力欠真,揮筆之魄甚為高古,人物清奇,境意遠迥,茫茫山水森然之唯彼白衣人者之一粲,撫琴笑傲,一青衣童子侍立,殊不為明人所能為。

我甚愛之,無奈所索太貴,要八十萬之巨,為之意猶惆悵,而今年春暮卻花一千元而得近代某大畫家真跡,將之照片傳與其子,竟得確認乃其父之真品。

此因緣之不同,得失之遇,各應天份,而在一切有為之中,所求者不過天真澹泊的境界而已。

幼年野外出遊,至某一地。見一清水潭,深不見底,天光倒影其間。水碧湛藍,純乎如玉。左右無草,無魚,無風,無鳥,四顧寂寥,靜若遙遠之太古時代。惟念及天地之悠悠獨自愴然,而卻在其處彷徨良久,不忍離開。

歐洲之中世紀,有一基督教士,篤心向道,發願苦行,一人獨自攜一杖,一囊遠遁它方,路途中也遭遇過這樣的事情。

其實人之為人在於心境,無論所在之是否惡地,其得失之多寡,都應自有自己天然之風光,故能陸離此三界之火宅的侵擾,而自得其中之趣味。如此,「猶如束蘆,轉輾生燒」,而卻於我何加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個月去琉璃廠,有個古董商人給我看了他新收一件的漢朝海馬葡萄鏡,看著這件老東西在陽光下的熠熠生光透出幾分斑駁的古豔,心底浮起一種異樣的感受,是那懷古的心情像偶爾輕飆在霽風下的小雨花,倏爾卻尋不著了,祗留下一點兒多情的惘然。
  • 這幾日天氣轉冷,獨居在這百年老宅夜裡倍感寒風的刺骨,於是燃起爐火取暖,夜間取出土甌煮茶,想起住在花園洋房有暖氣的好處。但現在這百年老宅卻也頗為自由,雖然左右蕭疏環境牢落,而內心亦早如八大山人之高傲冷峭。昨天週末山上來了不少轎車,因此白眼了不少亦來此遊玩下流的中共豬仔官吏與那些祗知道吃喝的無良娼妓。
  • 元末翰林院編修宋景濂學士,在他的《桃花澗修禊詩序》一文裡,言與諸賢士大夫在桃花澗上,繼春秋鄭國之俗,招魂續魄,秉蘭草以祓除不祥,追浴沂之風徽,法舞雩之詠歎。其論山水之清絕解衣般礡之風流真讓人艷慕。
  • 前幾天晴了幾日,獨居深宅飽了幾日獨居的妙處,又掃了幾處積在花壇上的殘雪,按古法炮製附庸了一番風雅,品不出沉有梅花香的山茗究竟能喻隱者的幾層義諦?反倒想起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好像如在眼前,幽幽的七分渺茫如雪而帶三分桃色的古香。
  • 每到年後如果遇到一般的小春天氣,我的阿姨們都喜歡出去踏青,其實我母親也喜歡,祗是現在的忙於生計,暫時沒有了這種閒情,以前往往是她做號召,率領我們出遊,大家自然也願意去隨喜,帶上一些好吃的點心與瓜果,一家人的祥和也惹來周圍鄰居們的羨慕。
  • 我自小長大的地方,因為有十幾年的生死歌哭於斯,所以甚有感情。一次看見報紙上登有她的奇異之處,好像是從這個小城的地理圖形上看發現了這處奇異:整個小城是一個古裝神人牽著兩條金魚組成,當時我凝視了這個圖形好久,在東邊金魚的位置,找到了我以前居住過的地方,當然也還沒有忘記那院子裏的三棵老槐樹。
  • 母親很少來過以前我與父親生活過的地方。有一次春天,她來了,那正是梧桐花開的季節,學校有一些梧桐樹,梧桐花隨處可見。
  • 伏以峨峨軒轅,皇皇之區。恭惟我上國之文成,誕九錫神明之禮。是以握大統而撫天下,經唐虞漢宋明清之世。列聖之所垂拱,踞大邦輯太平。峻立東穹,威靈太一。黃星聚日月之屋,寶鏡吐龍火之珠。應聖天法祖之極位,而成彼之中國者。
  • 在幼年的時候,夏日裏與夥伴們遊戲。到了夜間,我們的閣樓下就會飄來一些螢火蟲。自然我們也會抓住幾隻,拿在手裏看應該是李時珍說的第一種,但不知道是茅根所化。我們去高筍塘捉魚,晚不能歸在農家借宿,露宿在他們家曬穀子的壩子,也看見螢火蟲,居然長如蛆蠍,讓我驚訝了一番。
  • 我準備了薛濤制的芙蓉花紙,一個人獨坐中堂,焚起了一盤熏陸香開始了工作,院子外的桃花樹上已經有了花蕾,偶爾會飛來幾隻很小的赤雀在上面歡喜的跳躍,而從外面吹來的風裏面夾雜著春日泥土的芬芳和青草滋潤的氣息,這一切都讓人備感愜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