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診療室

【水彩行家】水彩門診

謝明錩
font print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

這是劉淑美的作品《八月望安》,坦白說,它原本就是一幅不錯的畫,筆觸很肯定,色彩既調和又有變化,構圖無懈可擊,又能掌握水分,充分發揮水彩畫乾淨透明的特性。只是,如果真要提出一點意見使畫更生動,我覺得可以從整體連繫感、空間深度與氣氛下功夫。


修改前 劉淑美作品


一、整體連繫感:這幅畫左邊的道路與右側的海面明度差距極大,因此有斷裂之感,阻礙了畫面的連繫。我以渲染手法加深道路的前方部份,使左右明度差距減少,如此,便形成了明度漸層,視線得以從海上游移到左側路面,再延伸到遠方。其次,左側的房子形狀過於清楚與天空的明度差過大,太吸引目光的結果,違反了主賓原則。我加深其後的背景,緩衝房子太過銳利的邊界,使它安分的成為配角。最右側那艘船與天空的關係也是如此,我也做了同樣的修改。
<--ads-->
二、空間深度:「空間」是明度差與銳利邊界做出來的。原畫中的船首與船艙由於局部明度過於接近,稍稍欠缺前後空間感。我些微加深了船頭上方的色彩,使它與船艙的明度差增大,如此,空間深度便做出來了。「透視感」和空間深度有關,修改前的左側道路不太有前近後遠的感覺,因為整條路一樣亮。要知道「透視感」是明度漸層做出來的,只有前淺後深或前深後淺而且逐漸轉換,才能使觀者的目光被引導至遠方。修改後的堤岸是深入的,不像原畫中的道路彷彿要站起來。


修改後 劉淑美作品


三、氣氛:話講得太明白總是缺少氣氛,截然分明的技法當然也欠缺韻味。最迷人的畫永遠是若即若離、虛實相間的。這幅畫在修改前與修改後的最大差異其實就在氣氛。修改前的畫筆筆分明,修改後的畫多了許多「掩映」與「襯托」,於是「空氣感」生出來了,船彷彿置身於霞光、霧氣與海風之中。
作畫必須感性理性兼備,許多能力是經驗累積出來的,不斷的遇見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氣不餒、熱情堅持必能成功。祝褔劉淑美,更上一層樓。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比的大小差異,在畫面上可以形成『引人注目』程度的不同,也就 是『主賓』差異與『節奏韻律』的來源了。

    「結構」的確是繪畫成敗的關鍵。

  • 台灣水彩的發展,從1907年石川欽ㄧ郎到台灣從事水彩教學工作起了開端,今天到了2008年,,要為過去的100年明確的作一個定位。中華亞太水彩協會特別在2008年舉辦台灣水彩百年大展,與歷史博物館合辦「台灣水彩百年大展」主要的要彰顯三個主題:1.對台灣水彩有貢獻的畫家和作品2.百年水彩教育推廣相關問題3.百年來推動台灣水彩的民間團體。水彩畫與台灣的本土文化發展有很重要的關係,在石川啟蒙下,台灣第一代畫家產生(李澤藩、倪蔣懷、藍蔭鼎),影響了之後水彩的發展。水彩可以發展成最具代表性的媒材、將把水彩推展成國民美術。
  • 有關臺灣水彩畫百年歷史的發展,其過程大多在漸進平穩中延續進行,畫家的創作也都長期延續,對某些發展現象實很難以特定的年份來進行斷代分期;但為方便籌辦本項大展,在個人整理百年大事記時參酌以大環境的改變或畫家特殊情事造成對後世影響為依據來進行分期,可視為對臺灣水彩百年發展的初步註腳,當有待史學界以更客觀的學術論證來進行修訂。
  • 這是一場百年盛會,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與本會、師大文創等單位共同策展下,邀集當代七十餘會畫家,提供作品齊聚中正紀念堂第一展廳,自2008年9月5日起至24日止,以三週的展期展現台灣水彩一百年發展之現況,參展的當代水彩畫家無不以近期間最精采的作品與會,展現繼2006年本會與歷史博物館聯合辦理之「風生水起」國際華人水彩經典大展之後又一次掀起水彩高品質大展的高峰,頗受畫壇的矚目,老中青水彩畫家三代同堂展出作品一百四十餘件,並由中正紀念堂出版專輯對外發行。
  • (扇平森林教育園區)溪谷,水花雪白清澈,扇平之水先展開了迎賓之舞,頗為宜人。隨後去樟腦寮,保存當初煉製樟腦的設備用具充滿歷史風味。再走入碧綠林道中來到另一個古蹟──水力發電室。歲月與旁邊的植物把它妝點得色澤古樸十分耐看,老窗老門的木造房子,雖為陳蹟卻很討喜。每個人到處照相,擷取老東西散發的無比魅力,拖拖拉拉的走過棧道,還是走到了美麗的情人吊橋。此處的水流川流在層層的小瀑布裏,淙淙水聲讓人遺世忘塵。潮濕處植物茂盛,森林的幽美盡入眼簾,免不了一陣取景狀況重現,幾個快幾個慢,最後來到的量水堰,也很漂亮。洪會長說去年來時裡頭有不少溪蝦,此次颱風剛過都不見蹤影;扇平園區野生動物不少,像螃蟹、蝦子、青蛙、獼猴、貓頭鷹跟藍鵲等。總括來說扇平的水是又美又有特色的,這便是早晨的巡禮。
  • 夢想,是創作研究的原動力;尋找自己的最愛與初衷,不斷探索,必能在水彩的國度中,找到適切的語彙和方法,暢所欲言;藉此發表,與各位同好共享共勉之!
  • 『意念帶動技巧,技巧形成風格』,從年輕時以文學青年身分投入水彩創作所揭櫫的『畫以載道』到今天,謝明錩的觀念幾乎整個變了。上次畫展他以『隱藏的韻律』為名,明顯的是在追求純藝術的節奏韻律之美,對主題內涵所暗示的意義已經不再重視了。
    換句話說,他不再說故事了,所有人生啟示都成了創作的枝節,被歸屬於『文學性』而不再成為他追求的重點。
  • 這次展出的作品以水彩類為主, 剛開始畫的是油畫,但奇怪的是屢屢以水彩媒材得到大獎,此次展出拿出我的壓箱寶…有受過大獎洗禮的十數件得獎作品要與大家分享,另外還有畫作數十件,一起呈現我對水彩世界點點滴滴的真情感動。
  • 為了辦理此次展出我格外努力的創作,此次展出除了精選的30餘件玉山行旅的作品將依序由塔塔加步道的起點開始,展現我在步道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另外加入土樓、馬祖、武陵農場等近期遊歷的景點所創作的作品共70餘幅作品,以透過畫家敏銳的眼睛來擷取美景,藉由此次的展出和畫集的流傳,希望觀賞和讀者能在翻開這本畫集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一起進行這一段美麗的旅程。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評論